The study of PBL teaching method which used on experiments
in Botany
HE Shu-ling
(Gansu Normal Univercity forNationlities,GansuHezuo 747000,China )
Abstract It is the education main aspect to improve student complax quality.Experiment
is the best place to improve college student level.The trail studied the
college students who went to college at the same year.The result showed experimental
group passing rate was 98.00%. The Average was 95.54.The check group passing
rate was 90.90%. The Average was 80.83.Two group’average difference was
14.71.The check group,experiment group and all the students showed antimer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 .Analyze the students’
fraction, experiment group was better than check group.There was little
different in low fraction. Through Questionnaire of PBL educational activity in
Plant Physiology, we found the students’
Language skills, thinking skills, communication skills , analytical skills,etal
have greatly improved.
Key words:PBL didactics; Experimental
courses; university student; overall quality
1969 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 在加拿大 Mc—Master 大学创立PBL 教学法,并逐渐推广,该教学法主要以问题作为学习的基础,现已成为国际上较为流行的教育模式[1]。上个世纪80 年代PBL教学模式在北美获得了快速发展, 逐步完善形成完整、科学、成熟的教学模式, 并不断被各个大学采用。据1991年美国医学学会杂志(JAMA)Jones 调查, 全美已有100 所以上的医学院部分或全部采用PBL 教学法, 并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 已全部用PBL 教学取代传统模式教学[2,3]。在80年代中期我国一些医学院校开始试行,2000 年我国各主要医科大学的校长等负责人, 在香港大学医学院参加了《医学教育改革·香港的经验》研讨会, 学习了香港PBL 经验, PBL 也必将成为我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其他学科发展的方向之一。
:28.0pt=�-hHU�軹-count:2.0;
line-height:150%;layout-grid-mode:char'>这里的“说数学”指数学交流。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能够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如在教学“加减法速算”时,是这样引入的,首先由电脑出示3箱苹果,其中2箱每箱100个,另有一个箱子里有47个,让学生从中取出199个,鼓励学生自由地思考并说出“取”的方法。甲生:先拿47个,再拿100个,最后再从100个的一箱中取出52个,这样就取出199个;乙生:我先取100个,再从另一箱中取99个,共取出199个;丙生:我先取出两箱是200个,再拿出1个放回47个的那个箱子,这样就取出199个。师:如果让你来取出这199个苹果,你会用哪种方法?为什么?结合不同取法的交流,电脑进行取苹果过程的演示,使学生直观而又深刻地体会到,先取2箱再放回1个的取法最简便。由于所设计的问题情景,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情景中的问题是开放的且能向学生提出智力挑战,所以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思维一下子被激活了。大家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多角度地进行思考,成功地的进行交流问题,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隐含着“多加要减”“多减要加”的思想方法,为学生主动探究加减法速算的算理提供了鲜活的生活原型。可见,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充分地表达、争辩,在体验中“说数学”能更好地锻炼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中,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或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不一致的问题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悬念、疑虑;恰当的问题,能使学生展开联想;合适的问题情境,能触动学生反思,触发学生开展讨论;另外可以通过一题多解来创设思维情境,让学生的一些"别出心裁"的想法得以展现;通过一题多变,使学生能对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探索和思考,并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目的。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为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思维习惯提供了时机,也只有真正给予学生机会、时间和空间,学生的思维和行动才能落到实处。
体验学习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体验中思考,锻炼思维,在思考中创造,培养、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当然,创设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相当重要,可以减少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让学生亲身体验,课堂上思路畅通,热情高涨,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体验成功,会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教师应该深入到学生的心里去,和他们一起历经知识获取的过程,历经企盼、等待、焦虑、兴奋等心理体验,与学生共同分享获得知识的快乐,与孩子们共同“体验学习”。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时刻把学生放在首位,要让学生学会思考,勇于实践,敢于创新,要让数学课堂、社会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探索,主动发展的天地,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主人。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熟悉和探索数学世界,使学生真正感受数学的乐趣,不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