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创“三位一体”语言培养环境
【作者】 韩云霞
【机构】 山东省昌乐县特师附属小学
【摘要】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如今从幼儿园开始就已纳入了主要训练内容,从家庭到学校,琳琅满目的现代教育设备,三位一体,协调努力,关注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别让语言障碍成为孩子小学学习绊脚石。【关键词】三位一体 、信息技术、情绪调节、语言表达
【正文】不光是数学老师感叹: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太重要了!21世纪的今天,语言作为交际工具、思维工具和学习工具,其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是成为高素质人才不可缺少的基本能力。一个人如果缺乏语言能力,将使他的其它方面也大打折扣。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如今从幼儿园开始就已纳入了主要训练内容,从家庭到学校,我们该为孩子的语言成长做些什么呢?
首先,帮其调节好学习情绪,是孩子们勇于表达的关键。
学习情绪决定注意力的持久性和积极性,情绪高涨的时候思维活跃、做事积极,学习行为自然会更持久,效果也更好;情绪低落的时候思维呆板,做任何事情都缺乏热情,学习行为持续的时间也会大大缩短,效果也不好,自然表达的欲望一点也没有。在工作中,课上、课下我们都很注重学生学习情绪的调节,发现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首先要从调节学习情绪入手。
人的情绪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会有不同的特点。我们应该结合孩子们的实际年龄特点,进行情绪调节。幼儿、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感知具有明显的随意性与情绪性。他们的感知活动较少受目的控制,较多受兴趣控制。这就导致他们感知事物常常跟着兴趣走,不按教师的要求去感知。老师要求他们去观察一幅小学生写字的正确姿势的图片,他们却偏偏不看姿势,反而去看图片中小学生的裙子,他们的感知目的性只有在教师的严格要求与训练下才能逐渐培养起来。这部分孩子对童话故事、生活实例、人物故事、色彩鲜艳的图画会保持较久的注意力,所以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不仅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增添新的内容,而且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增删、转换以适应学生的情绪状态。
如今多媒体设备走进课堂,针对孩子好奇心重,爱听故事,语言表达能力相对较弱等生理、心理特点,我们在幼儿园、小学施行案例教学法教学。我们利用课间和下班时间,拍下身边数学题材的图片,利用多媒体在课堂上展示、讨论,大大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实现了数学教学生活化,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培养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实践、从中发现问题、不断积累生活经验的意识和习惯,并将这种主动探究的意识和情绪带入自己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另外,根据教学内容,充分发挥互联网的效能,把一些儿歌,故事短片在课堂上播放,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师生的沟通创造了环境,老师成了孩子们倾诉的对象。
在教学计算时,经常采用“过家家”的教学形式,用生生互动的方式,让会算的学生当小老师或者让小老师打分,这样会的学生有事可做,不会的学生更愿意向小老师学,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给了他们充分交流的空间,久而久之,语言表达能力自然提高了。在练习时,运用“夺红旗”、“摘星星”等趣味游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使之注意力长久的保持在课堂活动中。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采用生动的故事、朗朗上口的儿歌、轻松地音乐、有趣的比赛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法,调动学生全部的积极心理因素,激发学生的多种感官与学习,使学生在开心中学、在玩儿中学,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情感与积极的学习态度。
其次,一些专家学者们认为现代社会是两代人共同成长的社会,现代教育是两代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家长要做孩子们的朋友,互相学习,相互交心,不要自以为是,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教育孩子要有良好的语言习惯,从礼貌教育开始。礼貌是人们的道德准则,是人与人相处的规矩。礼貌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礼貌行为,二是礼貌语言。两者结合起来,才能给人一种谦逊文明,恭敬有礼,落落大方的好感。可从一个人说话用词、语调口气、举止态度上,反映出他的道德修养、思想面貌、文化水平、社会身份。礼貌也反映着一个民族的精神状态。因此,礼貌教育要从小抓起,教师和家长要为孩子创造使用礼貌用语的条件和环境,使孩子从小就会使用礼貌语言,有良好的语言习惯。培养孩子的礼貌言行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教育孩子尊敬长辈、成人。要求幼儿能用礼貌语言主动、热情、大方地打招呼、称呼人,会问早、问好,道别。
教育孩子当别人在谈话时,应不插嘴、不妨碍;成人和自己讲话时,要专心地听,不打断别人讲话,不离开,不嫌烦。有急事需要及时谈时,要打招呼。别人向自己提出问题时,要认真地回答。
教育孩子讲话时声音要大,让大家能听见;速度要适中,不快不慢;语言要准确,吐字要清楚。说话时,要看着对方,不要东张西望,漫不经心,不骂人。
第三,充分运用现代化的电子学习用具,给予孩子文学方面的熏陶,提高理解和表达能力。
近几年,我市中小学开展家长课程培训班,加大了家校的沟通途径,同时教会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打破了“一半的教育”和“单打一”的培养倾向。家长朋友们通过这一平台不仅知道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水平,还要有意识地加强语言修养,使自己的语言规范化、科学化,提高自己的讲话技巧,让孩子爱听、喜欢听、听得懂。生活是语言的源泉,只有有了丰富的生活经验,才能产生丰富的语言。所以家长还要多带孩子走进大自然,实地参观、感受生活、感受真实的世界,让孩子不仅有说话的机会,而且有说话的内容。
特别是语言表达能力较弱的孩子,做好“家校合一”尤为重要。我们需要掌握孩子的心理、语言发展的实际水平,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好个别指导工作,我们要主动亲近和关心他们,打开他们的心结,创设语言交际的情境,鼓励他们大胆的说话,通过多讲多练,使他们逐渐习惯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是很重要的,相信家校强强联手,在生活中创造沟通环境,重视语言表达方面家长及老师的榜样示范作用,做的三位一体,打好基础,才能发展能力,关注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别让语言障碍成为孩子小学学习绊脚石。
首先,帮其调节好学习情绪,是孩子们勇于表达的关键。
学习情绪决定注意力的持久性和积极性,情绪高涨的时候思维活跃、做事积极,学习行为自然会更持久,效果也更好;情绪低落的时候思维呆板,做任何事情都缺乏热情,学习行为持续的时间也会大大缩短,效果也不好,自然表达的欲望一点也没有。在工作中,课上、课下我们都很注重学生学习情绪的调节,发现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首先要从调节学习情绪入手。
人的情绪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会有不同的特点。我们应该结合孩子们的实际年龄特点,进行情绪调节。幼儿、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感知具有明显的随意性与情绪性。他们的感知活动较少受目的控制,较多受兴趣控制。这就导致他们感知事物常常跟着兴趣走,不按教师的要求去感知。老师要求他们去观察一幅小学生写字的正确姿势的图片,他们却偏偏不看姿势,反而去看图片中小学生的裙子,他们的感知目的性只有在教师的严格要求与训练下才能逐渐培养起来。这部分孩子对童话故事、生活实例、人物故事、色彩鲜艳的图画会保持较久的注意力,所以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不仅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增添新的内容,而且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增删、转换以适应学生的情绪状态。
如今多媒体设备走进课堂,针对孩子好奇心重,爱听故事,语言表达能力相对较弱等生理、心理特点,我们在幼儿园、小学施行案例教学法教学。我们利用课间和下班时间,拍下身边数学题材的图片,利用多媒体在课堂上展示、讨论,大大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实现了数学教学生活化,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培养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实践、从中发现问题、不断积累生活经验的意识和习惯,并将这种主动探究的意识和情绪带入自己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另外,根据教学内容,充分发挥互联网的效能,把一些儿歌,故事短片在课堂上播放,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师生的沟通创造了环境,老师成了孩子们倾诉的对象。
在教学计算时,经常采用“过家家”的教学形式,用生生互动的方式,让会算的学生当小老师或者让小老师打分,这样会的学生有事可做,不会的学生更愿意向小老师学,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给了他们充分交流的空间,久而久之,语言表达能力自然提高了。在练习时,运用“夺红旗”、“摘星星”等趣味游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使之注意力长久的保持在课堂活动中。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采用生动的故事、朗朗上口的儿歌、轻松地音乐、有趣的比赛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法,调动学生全部的积极心理因素,激发学生的多种感官与学习,使学生在开心中学、在玩儿中学,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情感与积极的学习态度。
其次,一些专家学者们认为现代社会是两代人共同成长的社会,现代教育是两代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家长要做孩子们的朋友,互相学习,相互交心,不要自以为是,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教育孩子要有良好的语言习惯,从礼貌教育开始。礼貌是人们的道德准则,是人与人相处的规矩。礼貌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礼貌行为,二是礼貌语言。两者结合起来,才能给人一种谦逊文明,恭敬有礼,落落大方的好感。可从一个人说话用词、语调口气、举止态度上,反映出他的道德修养、思想面貌、文化水平、社会身份。礼貌也反映着一个民族的精神状态。因此,礼貌教育要从小抓起,教师和家长要为孩子创造使用礼貌用语的条件和环境,使孩子从小就会使用礼貌语言,有良好的语言习惯。培养孩子的礼貌言行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教育孩子尊敬长辈、成人。要求幼儿能用礼貌语言主动、热情、大方地打招呼、称呼人,会问早、问好,道别。
教育孩子当别人在谈话时,应不插嘴、不妨碍;成人和自己讲话时,要专心地听,不打断别人讲话,不离开,不嫌烦。有急事需要及时谈时,要打招呼。别人向自己提出问题时,要认真地回答。
教育孩子讲话时声音要大,让大家能听见;速度要适中,不快不慢;语言要准确,吐字要清楚。说话时,要看着对方,不要东张西望,漫不经心,不骂人。
第三,充分运用现代化的电子学习用具,给予孩子文学方面的熏陶,提高理解和表达能力。
近几年,我市中小学开展家长课程培训班,加大了家校的沟通途径,同时教会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打破了“一半的教育”和“单打一”的培养倾向。家长朋友们通过这一平台不仅知道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水平,还要有意识地加强语言修养,使自己的语言规范化、科学化,提高自己的讲话技巧,让孩子爱听、喜欢听、听得懂。生活是语言的源泉,只有有了丰富的生活经验,才能产生丰富的语言。所以家长还要多带孩子走进大自然,实地参观、感受生活、感受真实的世界,让孩子不仅有说话的机会,而且有说话的内容。
特别是语言表达能力较弱的孩子,做好“家校合一”尤为重要。我们需要掌握孩子的心理、语言发展的实际水平,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好个别指导工作,我们要主动亲近和关心他们,打开他们的心结,创设语言交际的情境,鼓励他们大胆的说话,通过多讲多练,使他们逐渐习惯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是很重要的,相信家校强强联手,在生活中创造沟通环境,重视语言表达方面家长及老师的榜样示范作用,做的三位一体,打好基础,才能发展能力,关注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别让语言障碍成为孩子小学学习绊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