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
【作者】 冯 涛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吉庆巷小学
【摘要】【关键词】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小学语文1~2年级的教学重点。但在教学实践中,识字教学还存在着“高耗低效”的现象,教师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教学,学生花了大量时间抄写,效果却并不见佳。笔者以为主要是以下几个原因引起的。
一是用大量的机械抄写来巩固生字
尽管重复是记忆之母,但单纯机械的重复也是效果最差的记忆方法。不少教师让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机械地抄写,少则每字抄十遍,多则几十遍;而学生听写写错了又罚抄写十几遍,这样的练习缺乏有效的指导,实效差,也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罚抄生字的惩戒方法,更易使学生产生失败的心理,对学习生字的兴趣丧失殆尽。
二是教师的无意行为
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已经形成的识字教学习惯,有时会不经意间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影响了识字教学的效果。
1、强化错误。有的教师在教学生字时,总是习惯在学生交流记字方法的时候,引出一个错误的字,或添一笔,或少一笔。有的则在生字的旁边写上一个错误的字,目的是为了对学生起到警示的作用。如:在教学“染”字时,老师问学生怎样记住这个字时,学生说,上面是三点水加上一个九,下面是一个木字。老师会特别提醒说,注意上面的九字不要加一点,(老师边说边加上一点),老师在加上点后再也没有将那一点擦掉,那个错误的染字就一直挂在黑板上。
2、盲目扩展。许多教师都喜欢由此及彼地进行识字教学,正所谓举一反三,这应该是一种可取的方法,但如果运用不当,特别是在低年级,则会带来相反的效果。如:在教学“样”字时,老师让学生想还有哪些字形相同的字。通过举例,学生说出了“洋”字后就说不出来了。老师就列举出“痒、咩、恙、羹”等。我们都知道,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是有一定限度的,教师切不可将自己头脑中的解读倾盆而倒,在学生吃饱的情况下,还应想想学生吃得了吗?
三是缺乏层次性
有些教师整个识字过程只停留在笔画分析阶段,对学生所熟悉的生字也作笔画分析,这样学生的识字停留在较低水平的分析阶段,使得学生对部件、整字、字串缺乏认知,影响了识字效率的提高。
有鉴于此,要提高识字率,只有提高教师的指导能力,探索教学方法,挖掘、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和识字效率。对此,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画变为字,形象识字
简笔画(或多媒体)形象生动,内蕴丰富,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低年级儿童对图画的兴趣浓于文字,恰当地结合图画识字,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更何况汉字是象形文字,源于图画,不少字虽经几千年嬗变,但仍保留了造字之初的形象,如:日、月、水、火、山、石、田、目、鼎、飞等。教学这些字,教师画出简笔画或用多媒体展示教材上的图片,学生依形识记,就很容易掌握了。有些字教师作一些提示,学生也很容易领会掌握。如:“飞”字教师画一只鸟,并提示:横折弯钩像鸟的身躯,弯钩里的一撇一点是小鸟展开的翅膀。又如教学“须”字,教师利用简笔画勾出两个面向左的人的头像,然后各画三缕胡须,一幅长在唇上,一幅长在脑后(学生见状大笑),教师适时引导:哪一幅正确,哪一幅错误,为什么?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胡须长在前面”,在正确的那一幅下面写“须”字。学生在欢笑中轻松地并深刻地记住“须”的“乡”写在“页”的左边。
二、展开联想,巧记字形
儿童的思维具有想象力丰富和直观、具体、形象的特点。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海阔天空式”的联想,以达到识字的目的。如将字分解为部件,理解部件所表示的意义,然后根据部件的意义和字的意义进行联想,说出他们之间的联系。例如“怕”字可想象为:由于心理害怕,脸都吓白了。“休”字想象为:一个人累了,靠在树上休息。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创造性联想能力是很强的。所以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构字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联想去揭示汉字音、形、义的关系,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演绎、活化成一幅幅图画或一个个小故事。比如教“呆”字,教师在黑板上写上“呆”字,让学生作创造性联想,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马上有人说出:一个人张着大嘴巴(口),像木头一样一动不动,原来他是发呆呀。
三、活动造字,体验识字
创造想象能力是创造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低年级的学生好动活泼,喜欢各种游戏、竞赛、猜字谜。教师在教学中不失时机地让每一个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识字活动,既提高他们的识字能力,也可以培育他们的创新精神。
1、猜谜语。老师准备多种字谜,同时也可以发动学生开动脑筋自编或收集字谜。编得好者,可获得“谜语大王’’奖状或小红花等。学生通过猜谜语记生字,学以致用,既丰富了语言,又锻炼了思维。
2、摘果子。每组(4人为一组)选一个代表上台拿一个篮子,篮子上面写着一个偏旁部首,其他组员到黑板上的果树上边读出字音边摘下写着与篮子上相同偏旁的字的果子放在篮子里,如篮子里是“艹”,就把“草”、“菊”、“花”、“苗”、“萍”……等字摘下。
3、添笔画游戏。学习汉字的过程是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过程,是有规律可循的。给汉字加一笔,会出现不同的字。进行这个游戏,能增强学生分析生字、拆分生字的能力。例如,“日”字加一笔可以变成哪些字?如旦、目;白、旧、由、甲、田、申、电等等。
四、重视指导,创新识字
教师的指导对学生的学习很重要,低年级学生的识字更是如此。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汉字,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识字的方法,不断提高他们的识字能力,使他们能够主动去获取和运用汉字的规律性知识,顺利完成对汉字的分析掌握过程。常见方法有:
1、分解法。以字的结构、掌握的部件和独体字列出部件的名称的方法。最好在列出部件时采用顺口溜等形式,易于记忆。如“碧”字,可记作:王白并立石上头。“解”字可记作:记解字,角刀牛。“赞”字可记为:二先(仙)肩并肩,站在贝峰头。
2、叠字法。如记“林”、“森”:树木真有用,大家都来种;二木就成林,三木变成森。
3、标色法。把一个字中应引起注意的部分进行重点分析或用其他颜色特别标出,称为“重点部件分析法”。如“醒”字中左边部分中的“一”,“低”字右半部分中的“、”等等。
4、串解法。对构字部件作基本合乎情理的拼意解说。如:岔(分+山),山挡住去路,分出一条岔道;“叛”(法+反),从整体分出一小半,跑向相反的方向,这是叛变的行为。
总之,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探究识字方法,从而提高识字教学的质量,取得让人满意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