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小学思品与社会教学中的思想教育
【作者】 桂美
【机构】 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营丘镇阿陀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小学思品与社会教学大纲在思想教育方面明确提出:在小学思品与社会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在品社课教学中,应根据小学品社学课的特点,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陶冶情操融为一体,使学生在学习社会知识的同时受到思想教育。小学品社教学内容包括社会生活,历史、地理,等知识。这就为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提供了较多的机遇,同时因教学内容的不同,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程度和角度也就不同。在教学中我力求使社会常识教学与思想教育有机的结合,并贯穿始终。
1.通过对中国历史常识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历史,特别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受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剥削、压迫的历史,了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英勇斗争史。如在学习《中日甲午战争》一课时,引导学生了解清政府在战争上的妥协投降和在谈判中的投降卖国,从而导致前线战争连连失利和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及签定的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以激起学生对中外反动势力的憎恨,在引导学生学习邓世昌领导的北洋舰队广大官兵英勇抗击日军,了解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精神,激发学生献身祖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感。再如在学习“抗《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这一课时,通过展示南京大屠杀的图片和教师介绍的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史料内容,让学生认识到日本侵略者的残忍,认识到祖国不强大就会遭到侵略者的欺凌,知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8年艰苦抗战,终于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取得抗战的伟大胜利,使他们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通过具体生动的历史常识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2.介绍我国众多的名山大川,名胜古迹,伟大的建筑,秀丽的风景,说明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几千年来,在祖国富饶的大地上,劳动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从而激发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如讲“推动社会进步的四大发明”时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四大发明,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并由此激发学生发奋读书,掌握本领,报效祖国的热情。
3.通过讲述我国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旅游业等各部门建国后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如“杂交水稻的成功、原子弹爆炸成功、载人航空的成功升天、山峡水利枢纽工程”等等。通过新旧中国的对比,使学生认识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激发学生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的感情。他们期盼国家富强,关心祖国建设,并表示要刻苦学习,为将来建设强大祖国而奋斗。
4.结合课程设置,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热爱生活,进行思想教育,学生的世界是精彩的,也是纯真的。然而,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发现一些和书本上或与教师所讲的相矛盾的现象、事件,产生许多困惑。如果我们的教学不能解决每天遇到的生活问题、情感问题,就失去了教育的真正价值,在认识这些生活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态度等,便是自然的,而不是外加的因素。走进儿童的世界,听听他们在说什么;看看他们在做什么,想想他们有什么困惑,便是我们老师应该做的事情。
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与行为实践实现的。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者,不是“教”教材的人,而是儿童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指导者。是引导、激发和深化儿童活动的人。儿童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亲切体验,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教学时,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组织、安排教学内容和要求,尽量把学生的目光引到课本以外的、无边无际的生活世界中去,从而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把道德寓于儿童的生活中,使良好的品德在儿童的生活中形成。例如,教《城乡巨变》这一课时,我首先安排在课前先让孩子采访爷爷、奶奶,了解家乡以前的状况。在上课伊始,我再播放有关家乡现在状况的录像,通过对比,让学生说说自己了解的家乡旧貌,紧接着我抛出这么一个问题:你怎么发现的?家乡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大的变化?一层激起千层浪,孩子的激情被点燃了。结果学生很快说出自己的观察与体会,从而使学生懂得今天的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更加珍惜今天的生活。
5.围绕课程内容,指导学生发现生活、体验生活,教学,须让学生用心去经历、用心去体验,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体验人生的美好生活,体验他人的奋斗与幸福……从而真正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让他们的心灵变得敏感起来,细腻起来,而传统的书本教学只能造成知识的仓库,情感的沙漠。如教学《我爱我家》时,我们让学生回家采访自己的父母,了解他们一天干了多少事,了解父母的辛苦,学会感激家长,体谅家长的难处,尽量少给家长添麻烦,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生活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仅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广泛地接触了社会,接受了大量的信息,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为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奠定了基础。
总之,在小学品社课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有利于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也促进了社会知识的学习,因此寓思想教育于社会教学中非常重要,势在必行。作为一名社会课教师,必须认真备课,发掘教材的思想性、政治性,并与教学内容结合好,既要结合的适时、恰当、自然,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只有这样才能增强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
1.通过对中国历史常识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历史,特别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受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剥削、压迫的历史,了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英勇斗争史。如在学习《中日甲午战争》一课时,引导学生了解清政府在战争上的妥协投降和在谈判中的投降卖国,从而导致前线战争连连失利和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及签定的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以激起学生对中外反动势力的憎恨,在引导学生学习邓世昌领导的北洋舰队广大官兵英勇抗击日军,了解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精神,激发学生献身祖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感。再如在学习“抗《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这一课时,通过展示南京大屠杀的图片和教师介绍的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史料内容,让学生认识到日本侵略者的残忍,认识到祖国不强大就会遭到侵略者的欺凌,知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8年艰苦抗战,终于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取得抗战的伟大胜利,使他们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通过具体生动的历史常识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2.介绍我国众多的名山大川,名胜古迹,伟大的建筑,秀丽的风景,说明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几千年来,在祖国富饶的大地上,劳动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从而激发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如讲“推动社会进步的四大发明”时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四大发明,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并由此激发学生发奋读书,掌握本领,报效祖国的热情。
3.通过讲述我国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旅游业等各部门建国后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如“杂交水稻的成功、原子弹爆炸成功、载人航空的成功升天、山峡水利枢纽工程”等等。通过新旧中国的对比,使学生认识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激发学生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的感情。他们期盼国家富强,关心祖国建设,并表示要刻苦学习,为将来建设强大祖国而奋斗。
4.结合课程设置,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热爱生活,进行思想教育,学生的世界是精彩的,也是纯真的。然而,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发现一些和书本上或与教师所讲的相矛盾的现象、事件,产生许多困惑。如果我们的教学不能解决每天遇到的生活问题、情感问题,就失去了教育的真正价值,在认识这些生活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态度等,便是自然的,而不是外加的因素。走进儿童的世界,听听他们在说什么;看看他们在做什么,想想他们有什么困惑,便是我们老师应该做的事情。
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与行为实践实现的。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者,不是“教”教材的人,而是儿童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指导者。是引导、激发和深化儿童活动的人。儿童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亲切体验,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教学时,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组织、安排教学内容和要求,尽量把学生的目光引到课本以外的、无边无际的生活世界中去,从而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把道德寓于儿童的生活中,使良好的品德在儿童的生活中形成。例如,教《城乡巨变》这一课时,我首先安排在课前先让孩子采访爷爷、奶奶,了解家乡以前的状况。在上课伊始,我再播放有关家乡现在状况的录像,通过对比,让学生说说自己了解的家乡旧貌,紧接着我抛出这么一个问题:你怎么发现的?家乡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大的变化?一层激起千层浪,孩子的激情被点燃了。结果学生很快说出自己的观察与体会,从而使学生懂得今天的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更加珍惜今天的生活。
5.围绕课程内容,指导学生发现生活、体验生活,教学,须让学生用心去经历、用心去体验,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体验人生的美好生活,体验他人的奋斗与幸福……从而真正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让他们的心灵变得敏感起来,细腻起来,而传统的书本教学只能造成知识的仓库,情感的沙漠。如教学《我爱我家》时,我们让学生回家采访自己的父母,了解他们一天干了多少事,了解父母的辛苦,学会感激家长,体谅家长的难处,尽量少给家长添麻烦,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生活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仅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广泛地接触了社会,接受了大量的信息,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为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奠定了基础。
总之,在小学品社课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有利于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也促进了社会知识的学习,因此寓思想教育于社会教学中非常重要,势在必行。作为一名社会课教师,必须认真备课,发掘教材的思想性、政治性,并与教学内容结合好,既要结合的适时、恰当、自然,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只有这样才能增强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