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小学低段利用导学卡,进行“以学定教”的有效策略

【作者】 潘 玮

【机构】 浙江省兰溪市实验小学

【摘要】摘要:“以学定教”是新课程改革中一条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这一教学策略将教学活动牢牢定位于学,学生学先于教,即以学生的预习活动启动教师的教学活动。每一教学过程是从学生的自学开始,教师则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施教,有学有教,不学则不教。鉴于此,我结合本校“10+N原点课堂”的教学模式设计并使用了导学卡。
【关键词】 关键词: 导学卡 设计 使用
【正文】

一、“10+N原点课堂”
  “10+N原点课堂”是我校总结近几年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经验,遵循“以生为本,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育人理念,践行“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学促教”的教学思想而构建的教学模式。
  “10+N原点课堂” 教学模式中的“10” 指的是课堂前10分钟学生预习环节。以“导学卡”为媒介,学生自主先学,形成初步感知、产生学习疑惑,再由师生共同参与课堂活动,探索知识、解决问题,最终建构知识、形成技能、发展学习能力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或问题卡引导学生产生问题或有序的思考,以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通过自学,生成自己对学习内容的思考,形成一种参与课堂的心理期待,提升课堂学习的参与动力,同时促进基于自己问题的对文本的感悟。因此,导学卡的设计和使用对课堂教学来说至关重要。
二、走进导学卡
  导学卡是实施“10+N原点课堂”教学的主要抓手,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路线图,是决定“10+N原点课堂”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导学卡”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要求以及学生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编写的供学生使用的书面学习方案,也是老师根据每一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结合课文内容设计的先学提示。学生对老师设置的问题自己先尝试解决,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放到小组中解决,最后是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交由全班同学一起解决。剔除已知的知识,解决未知的知识,这样做既可以节省时间,也真正体现了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导学卡着重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独立思考、提出问题、交流沟通、着力倾听、默契合作、主动展示、敢于质疑、科学评价等9项自主学习习惯。这些学习习惯基本可以形成学生的学习能力,可内化为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坚韧意志基础上的“持学”。 解放学生的学习力,让学生在“能让自己参与和说话的环境中”上课。
三、导学卡的设计
  导学卡的一般构成如图:
兰溪市实验小学(    )年级  语文学科导学卡
课题

导语

先学提示
(字词、句段、篇章)

自主提问

合作探究

回头再学

  教师要重点设计的是先学提示与合作探究这两栏内容。在实际教学中,在布置预习后,学生们往往无所适从。所以,编写先学提示要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精神和小学语文教科书课文前对小学生提出的预习要求,结合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水平,我渐渐地摸索出一种简易、实用的预习方法。我把这种方法用口诀的形式概括出来。口诀如下:一标段儿,二圈儿(标出我会认的生字),三找疑难(不认识的生字或者不懂的词语和句子)四抄句儿(摘抄课文里你认为优美的好词好句)。这个口诀被我称常规预习提纲。
  二年级孩子们已经认识了拼音和一定数量的生字,并且学会了查字典,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先学提示”包含“生字字音字形、课文大声朗读、了解课文内容、质疑”这四个部分。低段的学生虽然已经具有自学生字的能力但是,读准课文对于他们来说也是难事。因此,在预习时重点提出要大声读,读得让自己听到,才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或不足在哪里,才能及时纠正自己读得不正确的地方。“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用填空的形式来做,这样降低了难度。“质疑的内容”也就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也是老师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我把它放在“合作探究”这一栏。这样编写导学卡不仅帮助学生梳理了课文知识,又提供了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
     附:二年级语文导学卡样张一份:
兰溪市实验小学(二上)年级语文学科导学卡
学习内容
18  称  赞
导  语
  在生活、学习中,我们都希望得到别人的称赞,称赞别人到底有什么意想不到的效果呢?就让我们赶快预习课文吧!
先学提示
(字词、句段、篇章)
1.大声朗读课文,完成常规预习提纲。
2.读读记记下列词句。
  粗糙   泄气   自信    消除    疲劳
  在我有点泄气的时候,是你称赞了我,让我有了自信。
  你的称赞消除了我一天的疲劳!
3.你能用什么办法记住下面的字(只填序号)。
     ?刺 ?猬 ?板  ④凳 ⑤糙
     ⑥但 ⑦傍 ⑧椅 ⑨瞧 ⑩留
  能用加一加的办法记住:                              
  能用换一换的办法记住:                              
4.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写了小獾学做木工,小刺猬称赞他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让小獾有了(       )。小獾称赞小刺猬的(           ),让小刺猬(               )。
5.读课文,用“       ”画出小獾和小刺猬互相称赞的句子。
自主提问

合作探究
1.反复读小獾和小刺猬互相称赞的句子,体会称赞给对方带来的效果。
2.我们身边也有很多同学值得称赞,你想来称赞谁呢?
回头再学

四、导学卡的使用
  导学卡在课前、课中、课后都得到有效使用,对学生和老师提出不同要求。
  (一)课前使用:
  1、对学生的要求:进行自主学习,完成常规预习,对教材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对整节课的学习任务及要求,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要把会做的问题独立完成,发现新的问题。要求独立完成。
  2、对教师的要求:在上课前必须抽批部分“导学卡” ,以了解学情,再次进行课前备课。
  (二)课中使用
   1、对学生的要求:利用导学卡中的“先学提示”,在教师的引领下,开展自主性学习活动、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活动、集体展示交流性活动以及自我反思总结性学习活动等完成导学卡所要求的学习内容。
   2、对教师的要求: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课本放手让学生阅读;重点、难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议论;提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或中心思想等放手让学生概括;规律放手让学生寻找;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
   (三)课后使用
   1、对学生的要求:按照导学卡的线路,对学习内容进一步的整理、归纳与复习,并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形成学习心得或体会。明确学到了什么,还存在什么问题。每隔一定时间后,将“导学卡”按照顺序进行整理,装订成学习资料。
   2、对教师的要求:用“导学卡”进行教学要做到“四精四必”:精选、精讲、精练、精批;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
  
  总之,“导学卡”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认知水平、认知规律编写的供学生使用的书面学习方案,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路线图”,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转变学生的学习行为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小学生如何做好预习与复习》余霞  现代出版社2012-03-01
  2. 《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