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互联网在德育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刘功太

【机构】 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劳动技工学校

【摘要】摘要:利用互联网的丰富资源,整合德育课堂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是我们德育教育的新的发展的方向。结合互联网技术提升德育的趣味性、科学性才是正道.
【关键词】关键词: 互联网 德育 整合
【正文】一提到德育课,人们总是与枯燥、乏味、呆板联系在一起。在教学中,我一直在思索着,如何真正打破德育课教学中的枯燥、乏味、呆板的理论说教,让鲜活生动的东西走进课堂,让学生真正有序、高效、自主地参与教学过程?在实践中,我是这样做的:利用互联网整合德育课,构建网络教学新模式,让德育课焕发出勃勃的生机和活力。
  一、互联网在德育课教学中的应用的意义
  1、网络教学有利于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互连网上存储的各种数据库和多媒体教学软件库,为广大教师利用网上资源进行协同备课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教师可以选取网上的名师教案或课件进行教学,从而实现了互连网上教学资源的共享,提高了教学资源利用率、备课水平和教学效果。如:在讲授《文化生活》中的《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时候,就让学生利用网络先把世界的“八大奇迹”,我国不同民族的服饰特点等问题找出来。然后根据教材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做了具体的删节,补充,优化了网上教学资源配置,实现了资源的共享。
  2、网络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拓宽学生视野
  实效性是网络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衡量一节课好坏的标准。网络教学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等内容于一体,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性、增加学生的可选择性,又能体现因材施教原则。使一些抽象、难懂、枯燥的理论变得具体、形象、生动,增强了政治课教学的趣味性、实效性。
  3、网络教学有利于养成学生自主性、研究性学习习惯
  德育课因其固有的特点即理论性、现实性、开放性更适合利用网络进行教学,学生可以从网络的资源库中各取所需,针对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在网上自主学习、讨论、分析、解决,并撰些小论文,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学习潜能、提高学生自主性、研究性学习能力的目的。
  4、网络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德育课的生命力就在于理论联系实际,而传统教学手段难以把大量鲜活的正在发生的现象呈现给学生,而网络教学则可利用互连网的优势解决这一问题。通过网络及时把一些热点现实材料下载给学生或学生自己上网浏览,让学生分析、讨论,达到理论与现实的结合,课内与课外的统一。既提高了政治课的时效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互联网教学实践:
  1、教师要更新观念,完善知识结构
  首先,教师的教育理念必须要更新,要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勇于探索和创新,并能较熟练的掌握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 其次,教师必须具备完善的知识结构,有较强的驾驭教材的能力,能熟练掌握和灵活处理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思路清晰,知识面广,思维开阔而且灵活。 第三,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有较好的控制课堂教学的能力和应变能力,才能应变和处理网络课上的各种信息,组织好网络课堂教学,也才能把学生的各种多元化思想认识迅速引导至正确的方向上来。
  2、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及该事物与它事物之间的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办法就是让学习者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来完成。网络技术运用多种现代化手段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显示与重放,并配之以模拟仿真与动画技术,使一些普通条件下无法实现和观察到的过程与现象生动地显示出来,可以大大增强人们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和感受。在德育课中运用网络教学,借助它的声、形、色,创建与课堂教学相适应的情景和意境,唤醒学生的注意和兴趣,诱发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3、唤起学生自主探究意识,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教学活动必须通过学生自己的学习活动才能实现。德育课上利用互联网,充分发挥了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合作,激发了他们各方面的潜能。如我在上《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这一堂课时,使用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让学生课前利用网络资源查找巴以战争、美国出兵伊拉克、APEC会议召开、中国加入WTO等一系列资料,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共同讨论教师抛出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人机交互、自主学习的环节,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索的热情,提高了学习效果。
  4、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
  网络化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交互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师生一直处于平等、真诚的对话状态。在资料的选择和课前的准备中,教师要把握总体目标要求,学生可以充分地在现有知识里进行分析,在能搜集到的各种信息里进行选择。在课堂演示时,很多学生可以借助多媒体网络技术展示集体创作的成果,讲述他们对这些问题的独特见解。教师在这过程中应很好地组织学生参与,帮助他们筛选内容,课上恰当地点拨,提升问题的要点,同时对学生新的观点和不同见解,也能虚心容纳和接受。在这种师生共同参与的互动中,学生个性情感发展良好,教学相长,师生之间易形成了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
  三、当然,利用互联网整合德育课,还有许多需要进一步探讨的地方。因此,在运用网络教学时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1、不能忽视了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在教学中我们要科学处理互联网教学资源,避免出现教学资源与教育目标背道而驰的情况。如,在教学“正确认识党内腐败现象”这一社会热点问题时,教师在学生可查找的资源中收集了大量的党员干部腐败的资料。本来意在说明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党内腐败现象是支流。但不少学生查阅后感慨:腐败没治了!党没指望了!虽然教学不应回避矛盾,但不加分析,单纯堆砌资料的做法,无论从知识目标还是从觉悟目标的要求看,都是不可取的。
  2、重视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轻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网络条件下传统的教学方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网络教学正改变着传统的德育课的灌输模式。网络教学最突出的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在网络教学中教师一般都注意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但在要防止那种了轻视、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的不良倾向。
  互联网资源丰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多应用这一手段的优点与德育教学势有机渗透,多种教学手段综合运用,提高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