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摭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作者】 黄爱萍
【机构】 福建省宁化县石壁中心学校
【摘要】新课改要求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摒弃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教学,培养学生采用新型学习方式以提升学习的有效性。小组合作学习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它通过建立合作小组,精心安排指导,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并在学习中学会自我评价。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小学生通力合作,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也有助于小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关键词】小组合作;创设环境;组建小组;明确任务;合理设计;参与指导
小组合作学习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三个重要学习方式之一,是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新型学习方式。当今社会各个阶层、各个领域,对合作需求的比重越来越高。随着我国国际化进程的加快,现代社会对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合作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合作策略,也越来越成为现代人的一种重要素质。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中被广泛的关注和应用。自新课标颁布实施以来,小组合作学习已走进当今课堂,成为当下中小学基础教育新课改的一个亮点。
小组合作学习是针对现有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活动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有明确分工的相互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之间能积极地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的个人责任,使所有学生都能进行有效沟通。教师应帮助学生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让学生在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课堂氛围中主动学习、相互交流、合作竞争、想象创造,既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又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这里,结合自己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对小组合作学习做一探讨。
一、创设环境,营造小组合作学习氛围
“以知识为本”的课堂教学,注重的是“知识的灌输”或是“知识的移植”,客观上造成了一种沉闷、压抑的非合作化环境。一些数学教师除了向学生灌输数学知识,还让学生对一些数学公式死记硬背,把生动活泼的理解过程变成了无生趣的记忆过程。数学学习应该创设好小组合作学习的氛围,让学生在听故事、做游戏、抢答竞赛等环境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也即“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注重的是学生在感受和参与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创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气氛,提供充裕的时空环境和热情的帮助环境,并选择恰当时机进行适时、适当的激励。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或精神上的鼓舞,把学生当作朋友和知己,多一些理解、鼓励、宽容,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更加活跃,探索热情就会更高涨,合作的欲望就会更强,课堂就会更加生气勃勃。
二、组建好的学习小组是前提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要组织好小组合作交流,最重要的一环是组建好的学习小组。我们常见到的合作学习形式是:教师提出问题让前后桌的4人为一组展开讨论,而现行学校课堂中往往座位的编排是按照学生高矮顺序、男女性别搭配而成的,显然是不合适的。那么,如何组建好的学习小组呢?笔者以为:可将班上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每组3~6人为宜。每个小组成员分好工:一名组长,负责组织讨论与合作;一名操作员,负责具体的操作;一名记录员,负责整理本组讨论或合作的成果。每个学生都各尽其责,每次合作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充实而有效的。教师每次组织小组合作时,也轻松了,不用担心谁在小组里无事可做或“唯我独行”了。各小组成员的分工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周期后,调换小组成员的角色:这次担任小组长的下次去担任汇报员,这次担任操作员的下次去搞记录。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对小组中的几个角色都了解,都能胜任,并明白这些工作都是缺一不可的。
三、明确小组学习任务,帮助学生指明学习方向
在创设问题情境之后,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是什么,怎样完成任务,学习成效评价的标准是什么,包括小组的任务完成得怎么样,个人的学习成果怎么样等等方面。这样,在明确的学习任务驱使下,才能使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有序、有效,可以避免小组合作学习的盲目性,充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把创设情境或提出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与之结合起来,把任务分解给小组中的每个成员,让人人参与,人人都有事可做。为此,要注意小组成员之间的搭配。而在现实教学中往往是少数学生在动,大多数学生只是流于形式在附和。在教学中要注意优生和后进生搭配,善于表达的和不爱发言的搭配,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善于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集体意识。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内容时,我向学生提出学习任务:要求在课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两个一样的平行四边形。学生明确了学习任务,便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思考如何完成任务,然后小组讨论如何优化任务的完成过程,最后很好地完成了任务,为课堂讲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奠定了实践基础,使课堂教学顺利开展, 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适合小学生认知特点,不断优化教学设计
教师合理的教学设计是小组展开合作学习的基础,教师布置给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这样学生才会有目的的去学习。如,让学生玩“三八二十四”游戏,开始可以是比较简单的,有多个方案可以选用的数字,如:1、2、3、4。由于简单,学生纷纷举手讲出自己的算法,对于不同运算顺序也认可,学生积极性很高,当学生例举完各种方法后,再引导学生归纳出两种典型的方法:(1+2+3)×6;1×2×3×4。这样学生就学会了归纳总结的方法。学生总是喜欢对新奇的东西感兴趣,我们就要满足其求新的心理,如玩“三八二十四”游戏一段时间后,可以让学生玩“四四传奇”游戏,即用四个“4”算出1-20。如(4+4)÷(4+4)=1;(4×4)÷(4+4)=2;(4+4+4)÷4=3;……这样,学生对此又有了探究的热情。同时,还要设计好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什么内容需要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学习的时间是多少。应该注意要留给学生充分的交流讨论的时间,不要让学生的交流激情刚刚燃烧或讨论还没有透彻教师就叫停,使合作学习没有发挥到真正的作用。
五、教师要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并作出指导
合作学习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师的参与与指导是分不开的。因此,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不应“袖手旁观”,更不能做下一环节的准备工作,而应当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去,在组间巡视。巡视过程中,要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进行观察和介入,对各小组合作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教师还应针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比如,对不清楚任务的小组说明操作程序;对开展得很顺利的小组予以及时的表扬;对合作交流中偏离主题或遇到困难的小组提供及时的点拨;对完成任务的小组进行细致的检查;对小组成员中的各司其职情况进行监督等等。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了教师的参与与指导,就能避免“短暂繁荣”和“华而不实”的无效合作场面的出现,学生的合作才更得法,交流才更有效!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是促进学生之间交流互动的重要学习方式,也是引导学生参与课堂的重要手段,很好地实现了以学为中心的教学宗旨。当然,小组合作学习也存在一些瑕疵,如有的教师对于课堂的组织把控能力不够,容易使课堂出现“乱哄哄”的热闹局面;有的教师的课堂热热闹闹,但却缺乏学生思维的深度参与;有的小组容易形成个别人把控发言的弊端……,也就是说,小组交流的合作形式仍然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尽管小组合作学习存在不少需要完善的不足点,但是,如果使用好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参与课堂,将会大大减少数学教师讲课时间,实现学生小问题小组解决,大问题集体解决的有效课堂优势。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张新军.关于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一些思考[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2(11):48.
[3] 吴霄峰.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实践与思考[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2(07):01.
[4] 徐光辉.关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1(14):137.
[5] 汪蜀清.浅议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中),2011(02):34.
[6] 王爱宏.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的再思考[J].吉林教育,2010(3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