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学校管理发展特殊教育
【作者】 杨晓华
【机构】 四川省井研县教育科学研究室
【摘要】【关键词】
伴随着义务教育, 素质教育, 阳光体育等政策措施的全面推进, 中小学学校体育课的课程改革也进入一个不断发展改进的阶段, 但是特殊学校的体育教育对象, 都是一些身体和心理存在某些障碍的特殊群体, 所以在进行教育教学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特殊性。因此, 相比较普通学校的体育课课改情况来看, 特殊学校则明显滞后, 很少取得有效经验和成功案例。与此同时, 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师也在进行不断调整, 希望从中探索出更适合特殊学校学生的教学方法, 内容和评价方法。但是在这次调查中仍然出现了很多问题, 比如说体质检测标准, 我国并没有符合特殊儿童的。导致有些特殊教育学校只能另想办法, 在普通学校学生的体质检测标准中选取比较符合的数据来进行特殊儿童的体质检测, 有很多教师对特殊学校中的体育教学特点缺乏规范的认识, 在教学方法, 教材和评价形式中照搬普通学校的, 这些大多由于对特殊学校的体育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2]。
特殊教育学校是区分与普通学校而言的, 我们通常所说的特殊教育也是根据其教育对象的特殊性而言的, 其教学方法, 内容, 手段都与普通学校的教育不同, 所以称其为特殊教育。特殊教育在加拿大, 美国, 德国, 法国, 英国等发达的西欧国家发展较早。在中国, 对特殊儿童的教育经历了4个阶段, 从前教育照搬苏联的办学模式, 一直发展到如今可以借鉴国际先进的教学经验。同时结合我国的国情, 提出了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办学模式。
特殊教育学校是对特殊儿童进行教育的主要教学场所, 而其中体育课程的教程是特殊学校内进行特殊教育的一项重要手段和内容。体育课程通过在特殊学校中开展, 能够更好地培养特殊学生对生活的兴趣和勇气。同时也能够增强特殊学生的身体素质, 更好地检测他们的健康状况, 尽可能地把他们也培养成符合社会需要的劳动者, 同时这也体现了社会对弱者的帮助和关注。从目前来看, 尽管党和政府很重视特殊教育学校的发展, 重视体育教育, 在特殊体育教育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就, 但综合来看, 特殊学校课程发展情况还是落后于普通学校, 在这个时期, 特殊教育学校如何根据自身情况依据国情得到更好发展已经成为社会或是国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3]。
特殊儿童指的是与正常儿童在各个方面有明显差异的各类儿童。这些差异具体表现在感官、智力、、肢体、语言或情绪行为等方面, 其中包括低于正常发展的儿童和发展上高于正常的儿童。1987年4月1日, 我国残疾人第一次抽样调查结果显示, 在我国残疾人口有5 164万, 其中0~18岁残疾儿童的数量是1 074万, 0~14岁残疾儿童就有817.5万, 约625万的6~14岁残疾儿童在义务教育学龄阶段。当时中国大陆总人口约为10亿, 1998年如果按人口有12亿计算的话, 我国大陆残疾人约有6 200万, 约1 289万0~18岁的残疾人群, 约750万6~14岁残疾儿童是义务教育学龄阶段的, 其中15.1万视力残疾儿童, 96.6万儿童有听力语言障碍, 智力障碍儿童513.6万, 肢体障碍儿童57.8万, 1.4万精神残疾儿童, 65.9万综合残疾儿童。如此算来, 如果出现率按照10%来计算, 我国就约有2 000万的“特殊教育需要”学龄儿童, 人口相当于两个北京市。特殊儿童是弱势群体, 他们的童年不能像正常孩子那样愉快, 可能他们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愿意融入外界可能他们向往的活动由于自己的缺陷无法完成, 作为一名体育人, 笔者深刻地了解体育运动可以给活动者带来身体的锻炼和内心的放松[4], 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是非常值得调查的一项内容。
石家庄瑞智儿童康复中心目前是专门针对特殊儿童比较完善的康复中心, 对于特殊儿童来说, 除了平时知识的学习, 心理的辅导, 户外的体育锻炼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体育锻炼分很多类, 针对特殊儿童来说, 很多运动可以带来康复的效果, 对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可以起到促进作用, 通过对石家庄瑞智儿童康复中心的调查, 可以研究出特殊儿童日常的体育活动开展情况, 针对其存在的不足予以改进, 其做得好的地方予以提倡和推广。
康复中心里多是患有唐氏综合症、自闭症 (孤独症) , 多动、语言障碍、发育迟缓、感觉统合失调的特殊儿童, 他们深受社会的关注。造成孩子自闭症的原因除了一些先天的因素之外, 还有后天的原因, 例如在儿童发育早期家庭的溺爱, 面面俱到的帮助反而阻碍了儿童正常的发育成长, 长期与家人缺乏沟通, 久而久之可能会陷入自己的世界不愿与外界接触, 户外活动是最好地释放孩子天性的一种方法, 在与大自然或同伴接触时可以充分和同伴进行配合和沟通, 也能使孩子在运动中找到快乐。而一些语言障碍, 发育迟缓的孩子他们本身不与外界为敌, 可是由于这些不可抗拒的因素使他们变得与其他孩子不同, 可能无法正常地参与锻炼, 但是笔者相信在他们的内心是渴望户外运动的, 这也是他们应该享有的快乐, 虽然这些孩子统称为特殊儿童, 但是他们的特殊各有不同, 这就要求他们在参加体育运动的时候也应该因人而异, 参加的运动一定要适合孩子的发展, 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所以笔者想通过调查, 看到这些特殊儿童平时的户外运动情况, 以及运动对他自身的康复情况, 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 作为一名体育人, 笔者希望其所从事的专业可以给特殊儿童带来不一样的快乐, 这也是我们学习体育知识的价值。
结论
伴随着义务教育, 素质教育, 阳光体育等政策措施的全面推进, 中小学学校体育课的课程改革也进入一个不断发展改进的阶段, 但是特殊学校的体育教育对象, 都是一些身体和心理存在某些障碍的特殊群体, 所以在进行教育教学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特殊性。因此, 相比较普通学校的体育课课改情况来看, 特殊学校则明显滞后, 很少取得有效经验和成功案例。
参考文献
[1]何敏学, 宋强.关于我国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改革的建议[J].体育学刊, 2005 (1) :89.
[2]王涛, 慕雯雯, 侯晓晖.我国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理念分析[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2011, 21 (6) :36.
[3]刘美奋.我国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 2006 (9) :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