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基于“生活教育”思想的农村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徐杰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筠连镇古楼小学
【摘要】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一直是薄弱环节,传统的写作教学多侧重于写作技巧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生活积累和真实情感表达,使得学生写出的作文缺乏生活气息和个性特色,而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思想强调教育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为农村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方向,所以本研究目的是基于“生活教育”思想探索适合农村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有效策略。【关键词】“生活教育”思想;农村;初中语文;写作教学
在农村初中语文教育领域写作教学是重要板块,却也是长期存在的薄弱点,当前农村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学生写作水平普遍有待提升,而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思想强调教育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这一思想为农村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思路,所以本研究探索基于“生活教育”思想的农村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策略,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文素养。
一、“生活教育”思想与农村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关系
一是“生活即教育”为农村初中写作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库,农村有着独特的生活场景,田野里的耕种收获就是学生亲身经历的生活片段,当教师将写作教学融入这些生活内容,学生写乡村生活变化时,就不会因缺乏素材而抓耳挠腮,比如写春种,学生参与过播种便能清晰描述翻地、播种、浇水等过程。二是“社会即学校”理念拓宽了写作教学的视野,农村社会是一个大课堂,学生能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学生与村里老人的交谈能了解过去的故事,参与乡村建设活动,能感受时代的发展,这些经历有助于丰富学生对社会的认知使之写作时主题更广泛、立意更深刻。三是“教学做合一”思想指导着写作教学方法,写作不能只靠理论讲解,而是要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技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后写作,在写作中发现问题再指导修改,像写乡村景色,教师要先让学生实地观察再构思写作,最后教师点评指导,从而才能够让学生写作能力逐步提升[1]。
二、“生活教育”思想的农村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策略
(一)引导学生积累生活素材策略
一是规划生活观察明确积累方向,教师要依据农村生活特点与写作教学需求,规划系统且有针对性的生活观察活动,按季节划分,春季关注农作物播种让学生记录播种流程,而夏季也是留意农村防汛观察河流水位变化。此外按生活场景划分,针对乡村集市,教师指导学生观察交易过程,而对于乡村节日,教师要求学生记录节日习俗,包括活动流程和村民参与的状态,从而明确观察方向后,学生能有的放矢地积累素材避免盲目观察。二是鼓励生活体验丰富素材内涵,教师需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农村生活体验活动,学生参与农事劳动,如除草、施肥、收割,从而亲身体会劳动艰辛与收获喜悦,而参与乡村文化活动,则可通过观看民俗表演帮助学生感受乡村文化魅力。而教师在体验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记录自身感受,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这些亲身经历能让学生对农村生活有更深刻理解,使积累的素材更具内涵,为写作提供丰富且真实的内容[2]。以《灯笼》教学为例,文中作者围绕灯笼展开丰富联想,素材多源于生活,教师引导学生积累生活素材时可让学生观察农村夜晚不同场景下的灯光,如家中灯泡、路灯、节日彩灯等,记录灯光特点、亮起时间及周围氛围,还可让学生参与农村传统灯会制作灯笼活动,记录制作过程、遇到困难及解决办法,在积累这些素材后,学生写作关于农村夜晚或传统活动的作文时,便能像作者一样,使文章内容充实、情感真挚。
(二)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升策略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写作欲望,教师要结合农村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利用多媒体播放乡村生活视频,或现场模拟农村场景,如模拟田间劳作对话,从而在情境中提出写作任务如以“乡村小卖部的热闹”为题,让学生描述场景、人物表现及自身感受,如此一来逼真的情境能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使他们愿意主动表达内心想法。二是开展竞赛活动增强写作动力,开展多样化的写作竞赛活动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方式,教师设定与农村生活相关的竞赛主题,如“最美农村风景”“难忘的乡村故事”“我心中的农村未来”,对竞赛中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奖励,如颁发小奖品等,这样一来竞赛活动的开展就能营造积极向上的写作氛围,让学生在竞争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增强他们的写作动力,促使他们不断提升写作水平。例如以《故乡》为例,教师激发写作兴趣时,可借鉴课文,开展以“我眼中的农村变化”为主题的写作竞赛,让学生观察农村近年来在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变化,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竞赛中,学生为获得好成绩会主动观察思考,积极收集素材,认真构思写作,通过这种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写作的热情,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如同作者通过细腻描写表达对故乡的复杂情感一样,学生也能在写作中表达对农村变化的独特看法。
(三)指导学生运用生活语言策略
一是收集生活语言感受语言特色,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并收集农村的生活语言,带领学生走进农村街头巷尾,倾听农民的交谈,记录有趣的方言俗语如“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等,在课堂上教师组织方言交流活动,让学生分享收集到的语言分析其含义和表达效果,通过收集和交流,学生能感受到农村生活语言的质朴形象和生动,为运用生活语言写作奠定基础。二是规范运用语言提升表达效果,教师在保持农村生活语言特色的基础上要指导学生规范运用,写作时,学生根据文章主题和表达需要恰当运用生活语言,使文章更具农村生活气息。还有教师要避免方言过于生僻导致理解困难,对一些不规范的表达进行修改和调整,教师提供修改建议,帮助学生优化语言表达,从而让学生在规范运用生活语言的同时,提高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文章既贴近生活又符合写作规范。例如在进行《阿长与〈山海经〉》教学时,教师指导学生运用生活语言写作时可借鉴课文,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农村老人的作文,学生可运用收集到的农村方言俗语如“这老头,热心肠得很,谁家有事都爱搭把手”,教师在写作过程中引导学生规范表达,对一些不通顺或过于随意的表述进行修改,像学生写“老人说话可逗了,老是说些稀奇古怪的话”,可改为“老人说话十分有趣,常讲些新奇的事儿”,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学会恰当运用生活语言提升写作水平。
基于“生活教育”思想的农村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策略研究,为农村语文教学开辟了新路径,它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中汲取养分,积累真实素材,激发写作热情,运用质朴语言,这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更培养了他们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所以教师应持续探索优化,让生活教育在农村语文写作教学中绽放更绚烂的光彩。
参考文献:
[1]张丽.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下农村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路径探析[J]. 课外语文, 2023, (18): 169-171.
[2]王建军. 基于生活化视角的农村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改革研究[J]. 亚太教育, 2024, (02): 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