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英语以读促写教学探究
【作者】 王晓贤
【机构】 四川省石棉县中学
【摘要】在新教育的工作模式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初中英语的教育模式也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进行了持续的创新,并且将自身的英语教育模式和观念进行了转变,通过进行持续的以读促写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学习,能够帮助他们牢牢地掌握已学知识,并且学会了融会贯通。【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英语;以读促写;教学
涵盖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与学习能力多个方面的核心素养,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深度的学习专业知识,而且也希望他们今后可以学以致用,从中不断的养成批判意识与逻辑思维能力。长期以来,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阅读与写作环节,大多数教师单独教学,学生阅读时未能掌握相应的写作技巧,而写作时又因为不充足的阅读积累量,导致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都难以提升。随着“以读促写” 教育方式的出现,突破了传统教学的弊端,教师带领学生们持续的积累语言素材、总结写作思路,引导他们能够真正转变为写作进行输出,充分保障了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升。
1初中英语以读促写教学现状
1.1未合理分配“读”和“写”的时间
当前,初中英语教学中所开展的以读促写工作,部分教师未能合理的分配“读”和“写”的时间。首先,很多学生忽视了阅读的重要性,前期未能打好语言基础,难以充足的进行输出,影响了“读”对“写”作用的发挥。相反,还有的学生比较热爱阅读,花费了大量时间进行“读”,而丧失了写作的欲望,这些学生在写作时没有清晰的思路,也无法精心构思,最终大大影响了文章写作的质量。
1.2读写整合缺乏合理性
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很多的学生,虽然已经进行了阅读,然而写作时仍然无从下手。针对这一现状,最关键的是与教师阅读与写作独立实施教学相关。此外,部分学生为提升写作水平,一味的大量背诵语言,通过持续的调整错误的写作手法,虽然短时间内实现了提升写作速度的效果,但是从长远来看,单一的写作技巧会影响学生知识的灵活运用,不仅会丧失持续学习的动力,甚至还会引发厌学的心理。
2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英语以读促写教学方法
2.1丰富学生的阅读素材,激发写作灵感
教师推动以读促写活动顺利开展,前提是需要引导学生不断的积累写作素材,然而这一目标的实现,与大量且有效的阅读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学生喜欢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引导学生阅读课外的英语新闻、文学著作、绘本故事等文本,充分拓展学生的阅读量,全面学习英语词句、句式等,由此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引导他们能够将所阅读到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写作当中。教师可以举一个例子,比如“你会弹吉他吗”,通过这个例子,教师可以通过询问课堂上的学生,发现对吉他感兴趣的学生,让这些学生选择他们喜欢的歌曲并加以伴奏,这样通过调动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来带动整个班级的氛围,教师通过合适的引导,适当的把教学目标贯穿到课堂的学习中,这样也能最大程度的完成课堂教学内容,并且还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可以充分的扩大学生的阅读知识面,也可以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当学生掌握这种学习的方法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更加积极的去使用这种方法,更加灵活的运用起来[1]。
2.2规范学生的写作方式,提高写作能力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需要付出长时间的努力与实践,充分带动学生们广泛的阅读,不断积累写作素材,从中掌握写作技巧,使其英语综合能力显著提升。传统中,很多学生写作时总是照搬模版,直接按照范文填充内容,这种方式极易限制学生的写作思路,时间一长,会丧失写作的欲望。因此,这就要求教师需规范好学生的写作方式,充分的发散思维,当然,并不是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例如,针对教材中“This is my sister”的知识点,前期“My Family”的单元结构中,出现了“我” 的家庭、“我”的名字等相关内容,虽然看上去比较简单,但是内容中也有着一定的写作技巧。首先,当学生拿到一张家庭合照时,介绍成员时先应从自己开始,然后是年长的人,最后介绍最年轻的部分。过程中使用简单直白的语句,形象化表达出每个人物在家庭中的身份,比如“These two girls are my sister Cindy and my cousin Helen”,直接抛出人物的名字,这是该种类型文章具有的简单写作逻辑。学生阅读完以后,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模仿该种写作方法,介绍自己家庭成员的关系,从而锻炼他们的写作能力。
2.3引导学生精读与泛读,促进多维写作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或多或少的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在开展以读促写学习活动的时候,就应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精读,精读不同于泛读,可以有效的提炼出文章的要点,从而将自身对文章的分析能力进行不断的提高。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泛读,通过泛读可以在短时间内掌握文章的大概内容,通过这两种模式可以帮助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中研究不同的内容,这都是拓宽学生思路的有效方法,也可以在写作中进行应用,从而不断提高写作质量。通过这两种阅读方式,教师帮助学生实现了多维度的写作参考,正是因为如此,学生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的打开思路,更好的实现了自身成长。
以“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内容为例,教师组织学生们泛读文本内容,找出自己不明白的词句,结合单词或查阅书籍,理解其中的大意。紧接着,教师带领学生精读,引出该文本即“五中这所高中的学生在闲暇时间都做什么”的中心思想。然后分析文本结构,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主旨,连接下文;接着对调查结果进行概括总结,然后指出调查报告所表明的学生问题,最后表明作者自身的观点。有能力的学生,可以根据文章的写作思路进行仿写,开篇中直接表明自己的观点,在结尾部分进行升华,别具一格的写作模式必然可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思维能力[2]。
3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以读促写这种教学方式,一方面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好的在课堂上完成学习任务,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提高了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并且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学生与人交往的交际能力,实现了更快更高效提升自己综合素质的目标。教师也应该在以读促写的基础上对学习方法进行不断的创新与改进,对每一篇文章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保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接触到最新的知识。
参考文献:
[1]程腊梅.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英语以读促写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J].中学生英语,2020(24):105.
[2]肖生燕“.以读促写”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证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3(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