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以学为中心,评价为翼:打造学生自主成长的课堂舞台
【作者】 马永蓉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古宋镇第三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本文探讨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如何从传统的“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通过深化课堂教学评价改革,构建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的教学体系。笔者重点分析了如何有效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包括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同时,阐述了如何通过创新评价机制,如多元化评价、过程性评价等,作为推动学生自我反思与成长的坚实羽翼,共同打造一个促进学生自主成长、充满活力的课堂舞台。
关键词:以学为中心;评价;自主成长
传统教学模式“以教为中心”,往往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限制了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1]。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逐渐成为主流,它强调学生主体地位,倡导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教育评价机制的调整是改革的重要一环[2]。本文旨在探讨这一转变过程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革新,以期为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提供新思路与新策略。
一、激发潜能,主导学习之旅:强化学生主体作用
探讨如何有效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从根本上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从“以教为中心”迈向“以学为中心”。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让他们成为知识的探索者而非被动接受者。通过设计趣味性强、贴近生活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好奇心与求知欲,让学习成为一种自我驱动的探索过程。同时,简要提及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强调学会学习比学会知识更为重要,通过设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时间管理技巧和批判性思维训练,逐步构建起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框架。
二、多元评价,引领全面成长:创新教学评价机制
首先,需明确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3],而非单一知识点的掌握。这要求教师在设计评价方案时,注重考查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即“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鼓励学生参与评价过程,通过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增强其学习责任感和自我认知能力。这种主动参与的方式,有助于学生更清晰地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从而激发内在学习动力。
(一)评价内容多元化设计
1.文化自信:评价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认同与传承情况,可通过文化主题演讲、传统节日习俗研究、经典文学作品诵读等活动进行评价,观察其文化感知力和表达力。
2.语言运用:设置情境化语言任务,如即兴演讲、角色扮演、书面表达等,综合评估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交际能力及语言创新能力。
3.思维能力:通过开放式问题讨论、逻辑推理题、问题解决项目等方式,考察学生的分析、综合、评价等高阶思维能力。
4.审美创造:利用文学作品赏析、艺术创作(如绘画、诗歌创作)、文学改编等活动,评价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艺术创造力。
(二)评价方式的创新实践
1.项目式学习评价:围绕真实世界问题设计项目,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展现其核心素养。通过项目展示、同伴评价、教师点评等多种方式综合评价。鼓励学生相互评价,促进相互学习与激励,同时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客观评价能力;教师提供个性化、建设性的反馈,帮助学生识别优点与不足,明确下一步努力目标。
2.表现性评价:注重学生在特定情境下的行为表现,如课堂互动、小组合作中的领导力与协作能力等,通过同伴评价、自我评价记录、教师反馈等进行评价。
三、过程追踪,促进深度参与:构建过程性评价体系
(一)构建成长档案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在线学习管理系统,为每位学生建立“个性化学习档案”。这些档案应涵盖学生的多样化学习成果,包括但不限于作业、项目作品、测试成绩、研究报告、创意作品、课堂参与视频片段等。鼓励学生自我反思,要求学生定期撰写反思日记或学习日志,记录自己的学习心得、遇到的挑战、解决策略及未来的学习目标。这些反思材料是评价学生元认知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依据。鼓励学生以多媒体形式(如视频、音频、演示文稿)展示学习成果,不仅丰富了学习档案的内容,也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的提升。
(二)细观成长点滴
教师需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在课堂上持续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合作学习情况、思维活跃度等,及时记录关键行为和亮点。这可以通过课堂观察记录表、即时反馈APP等工具辅助实现。引入同伴互评机制,让学生在相互评价中学会欣赏他人优点、反思自身不足,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同伴评价数据也是过程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学生定期进行自我评估,对比学习目标与实际进展,识别进步空间和待改进领域。自我评估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和责任感。
(三)精准反馈促学
基于过程性评价数据,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具体、建设性的反馈[4]。这种反馈应聚焦于学生的学习过程而非仅仅关注结果,帮助学生理解自己的学习状态,明确改进方向。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和支持。利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为不同学生量身定制学习路径和资源,促进每位学生的最优化发展。引导学生根据反馈结果调整学习策略,如时间管理、信息筛选、问题解决技巧等,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四、结论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辅以全面而科学的评价体系,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自主成长的广阔舞台。此模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还促进了其思维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育。评价机制的优化,如同翅膀助力,让学生在探索与实践中不断反馈、调整、进步,最终实现全面而个性化的发展。课堂因此焕发无限生机,成为学生自我实现与成长的乐园。
参考文献:
[1]王蓓伦.“学为中心”的现状反思与改进策略——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J].新校园,2023,(03):56-58.
[2]卢有武.教育评价改革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教育,2024,(16):120-122.
[3]徐婷.小学语文学科评价改革初探[C]//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第六届教学研讨会论文集(八).牡丹江市长安小学;,2023:4.DOI:10.26914/c.cnkihy.2023.023952.
[4]郑智扬.浅谈“以学为中心”的小学数学课堂过程性评价[J].名师在线,2024,(08):17-19.
关键词:以学为中心;评价;自主成长
传统教学模式“以教为中心”,往往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限制了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1]。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逐渐成为主流,它强调学生主体地位,倡导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教育评价机制的调整是改革的重要一环[2]。本文旨在探讨这一转变过程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革新,以期为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提供新思路与新策略。
一、激发潜能,主导学习之旅:强化学生主体作用
探讨如何有效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从根本上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从“以教为中心”迈向“以学为中心”。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让他们成为知识的探索者而非被动接受者。通过设计趣味性强、贴近生活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好奇心与求知欲,让学习成为一种自我驱动的探索过程。同时,简要提及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强调学会学习比学会知识更为重要,通过设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时间管理技巧和批判性思维训练,逐步构建起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框架。
二、多元评价,引领全面成长:创新教学评价机制
首先,需明确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3],而非单一知识点的掌握。这要求教师在设计评价方案时,注重考查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即“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鼓励学生参与评价过程,通过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增强其学习责任感和自我认知能力。这种主动参与的方式,有助于学生更清晰地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从而激发内在学习动力。
(一)评价内容多元化设计
1.文化自信:评价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认同与传承情况,可通过文化主题演讲、传统节日习俗研究、经典文学作品诵读等活动进行评价,观察其文化感知力和表达力。
2.语言运用:设置情境化语言任务,如即兴演讲、角色扮演、书面表达等,综合评估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交际能力及语言创新能力。
3.思维能力:通过开放式问题讨论、逻辑推理题、问题解决项目等方式,考察学生的分析、综合、评价等高阶思维能力。
4.审美创造:利用文学作品赏析、艺术创作(如绘画、诗歌创作)、文学改编等活动,评价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艺术创造力。
(二)评价方式的创新实践
1.项目式学习评价:围绕真实世界问题设计项目,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展现其核心素养。通过项目展示、同伴评价、教师点评等多种方式综合评价。鼓励学生相互评价,促进相互学习与激励,同时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客观评价能力;教师提供个性化、建设性的反馈,帮助学生识别优点与不足,明确下一步努力目标。
2.表现性评价:注重学生在特定情境下的行为表现,如课堂互动、小组合作中的领导力与协作能力等,通过同伴评价、自我评价记录、教师反馈等进行评价。
三、过程追踪,促进深度参与:构建过程性评价体系
(一)构建成长档案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在线学习管理系统,为每位学生建立“个性化学习档案”。这些档案应涵盖学生的多样化学习成果,包括但不限于作业、项目作品、测试成绩、研究报告、创意作品、课堂参与视频片段等。鼓励学生自我反思,要求学生定期撰写反思日记或学习日志,记录自己的学习心得、遇到的挑战、解决策略及未来的学习目标。这些反思材料是评价学生元认知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依据。鼓励学生以多媒体形式(如视频、音频、演示文稿)展示学习成果,不仅丰富了学习档案的内容,也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的提升。
(二)细观成长点滴
教师需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在课堂上持续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合作学习情况、思维活跃度等,及时记录关键行为和亮点。这可以通过课堂观察记录表、即时反馈APP等工具辅助实现。引入同伴互评机制,让学生在相互评价中学会欣赏他人优点、反思自身不足,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同伴评价数据也是过程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学生定期进行自我评估,对比学习目标与实际进展,识别进步空间和待改进领域。自我评估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和责任感。
(三)精准反馈促学
基于过程性评价数据,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具体、建设性的反馈[4]。这种反馈应聚焦于学生的学习过程而非仅仅关注结果,帮助学生理解自己的学习状态,明确改进方向。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和支持。利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为不同学生量身定制学习路径和资源,促进每位学生的最优化发展。引导学生根据反馈结果调整学习策略,如时间管理、信息筛选、问题解决技巧等,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四、结论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辅以全面而科学的评价体系,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自主成长的广阔舞台。此模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还促进了其思维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育。评价机制的优化,如同翅膀助力,让学生在探索与实践中不断反馈、调整、进步,最终实现全面而个性化的发展。课堂因此焕发无限生机,成为学生自我实现与成长的乐园。
参考文献:
[1]王蓓伦.“学为中心”的现状反思与改进策略——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J].新校园,2023,(03):56-58.
[2]卢有武.教育评价改革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教育,2024,(16):120-122.
[3]徐婷.小学语文学科评价改革初探[C]//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第六届教学研讨会论文集(八).牡丹江市长安小学;,2023:4.DOI:10.26914/c.cnkihy.2023.023952.
[4]郑智扬.浅谈“以学为中心”的小学数学课堂过程性评价[J].名师在线,2024,(08):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