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职高语文项目式教学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 陈秋静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柳嘉职业技术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多样化人才、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明确提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和育人机制改革”,着力推动“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强化类型教育特色。在此宏观政策驱动下,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转型势在必行。
  一、职高语文教学的现实困境
  语文作为职高公共基础课程,其核心价值在于奠定学生的文化底蕴、思维品质、沟通表达与终身学习能力,这些素养是支撑其专业技能精进与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基石。然而,审视当下职高语文教学现状,诸多挑战不容忽视:
  教学方法传统:在职高语文课堂上,教师往往采用“填鸭式”的讲授方式,以讲解课文、分析知识点为主,缺乏与学生的互动和实践活动的设计。传统讲授式教学难以激发职高生(其认知特点往往倾向于具象思维和实践操作)的内在兴趣,课堂参与度低。
  学生基础薄弱、实践应用能力培养薄弱:职高学生语文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相对较弱。学生在真实职业情境中运用语文知识(如技术文档撰写、商务沟通、方案策划)的能力欠缺。
  教学内容与专业需求脱节:教材内容与职业场景关联度低,学生难以感知语文学习的实用价值,导致“学而无用”的认知偏差。
  核心素养培育路径单一:“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大核心素养的培养,囿于课堂文本分析,缺乏在复杂任务中的整合与淬炼。
  项目式教学正是回应上述困境的一种极具潜力的教学模式。它强调以真实的、有意义的、复杂的驱动性问题为核心,引导学生经历问题界定、方案规划、信息搜集与处理、协作探究、作品/方案制作、成果展示交流、反思评价等完整的学习历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是知识的接受者,更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和能力的实践者。项目式教学以其强调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实践与合作的特点,为职高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职高语文项目式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一)政策环境的强有力支持
  1.国家战略层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旗帜鲜明地提出“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打造一批高水平实训基地”、“倡导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这些要求本质上呼唤教学模式向实践性、情境化、能力本位转型,项目式教学正是响应这一呼唤的有效途径。
  《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进一步强调“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普及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模块化教学等”。项目式教学被明确列为职业教育应推广的教学模式之一,获得了国家层面的直接背书。
  2.课程标准层面:《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一是突出“实践性”,要求“加强语文实践,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发展素养。二是强调“综合性”,倡导“加强课程内容整合”,“设计综合性学习任务”;三是明确“教学模式创新”,明确提出“倡导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二)学生学情需求的内在呼唤
  职高学生相较于理论学习,职高生普遍表现出更强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且选择职校普遍带有明确的职业定向性,且根据企业反馈,在沟通表达、团队协作、信息处理、解决实际问题、创新思维等方面,职高生往往存在短板。项目式教学的协作性、探究性、实践性和成果导向性,恰恰为系统化地培养这些关键职业能力(软技能)提供了天然的、高效的训练场。
  (三)课程内容的天然可整合性
  1.职高语文课程内容,特别是其应用性强的模块,为项目式教学的嵌入提供了丰富的接口和广阔的改造空间。比如,表达与交流栏目安排了“介绍、电话接听、访谈与答询、演讲主持、即席发言”等丰富的学习内容。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小组讨论、方案汇报、成果展示、模拟谈判等环节,为这些口语技能提供了真实的演练场景和迫切的运用需求。
  2.语文核心能力可以在融入项目式学习的整个流程,项目式学习为听、说、读、写等语文核心能力的综合运用搭建了天然的舞台。如“读”与“听”:项目启动阶段需阅读项目任务书、相关资料;探究阶段需大量阅读文献、技术资料、网络信息,听取专家/导师/客户意见。“写”:贯穿始终,如撰写项目计划书、调研提纲、访谈记录等。“说”:可运用于小组讨论、方案论证、分工协调、寻求帮助、模拟沟通场景(如客户服务、商务谈判)等。
  3.职高语文项目式教学可以与专业特色进行深度融合。
  比如,文化艺术类专业(如工艺美术、服装设计):“为个人/团队原创作品集撰写设计理念说明与艺术家陈述”(审美表达、文化内涵阐释);“策划一场线上/线下艺术作品展”(策展方案、展品解说词、宣传文案);“研究某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创新并提交报告”(文献研究、文化解读、创新构想表述)。这种深度结合专业的项目设计,使语文学习不再是附加任务,而是专业实践的内在组成部分。
  三、结论
  职高语文项目式教学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践操作可行性,在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因此,项目式教学在职高语文教学中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推广价值,值得在职业高中语文教学中进一步探索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