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生活情境教学法融入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路径探究

【作者】 曾 萍

【机构】 四川省兴文第二中学校附属实验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数学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强调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然而当前部分小学数学课堂仍存在教学内容抽象、学生兴趣不足、知识迁移能力弱等问题,所以生活情境教学法通过将数学问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能够有效提升学习效果,但其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路径仍需进一步探索。本文将探究生活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路径,丰富生活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领域的应用研究,完善情境化教学的理论体系。
  关键词:生活情境教学法;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教学融入
  生活情境教学法融入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不仅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创新,更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一种尊重,它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主动探索数学世界的奥秘,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基于此,本研究聚焦生活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践应用,目的是探索其有效实施路径。
  一、生活情境教学法融入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以混合运算为例
  (一)创设生活情境,引入混合运算
  教师在教授混合运算时要创设了一个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如小明在超市选购了三种商品:一瓶牛奶5元、一袋面包3元和一盒巧克力12元,他拿出了一张50元的钞票付款。教师在这个情境中要引导学生思考小明需要支付多少钱?收银员应该找回给小明多少钱?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将三个商品的价格相加,得到小明需要支付的总金额:5元+3元+12元=20元,接着教师再引导学生用小明给出的50元减去需要支付的总金额,得到收银员应该找回的金额:50元-20元=30元。通过这个生活情境,学生不仅理解了加法和减法的意义,还初步接触到了混合运算的概念。
  (二)深化生活情境,练习混合运算
  教师在引入混合运算的概念后要进一步深化了生活情境,设计更多的练习题目,例如教师让学生假设自己是超市的收银员,面对不同的顾客和不同的商品组合,计算出顾客需要支付的总金额和找回的金额。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将加法和减法、乘法和除法结合起来,进行混合运算[1],例如一个顾客选购了四瓶牛奶,单价是每瓶5元,和两袋面包,单价是每袋3元,教师让学生计算出顾客需要支付的总金额:4×5元+2×3元=26元,然后再让学生用顾客给出的100元减去需要支付的总金额,得到找回的金额:100元-26元=74元。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不仅巩固了混合运算的知识,还提高了他们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拓展生活情境,应用混合运算
  教师在学生对混合运算有一定的理解和掌握后要进一步拓展了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将混合运算应用到更广泛的生活领域中,例如教师让学生假设自己是家庭的小会计,负责记录家庭一个月的开支情况[2]。在这个情境中,教师引导学生将家庭的各种开支,如食品、水电费、交通费等进行分类和计算,学生需要用加法计算出家庭一个月的总开支;用减法计算出家庭一个月的剩余收入;用乘法和除法计算出家庭每个月的平均开支等。通过这样的拓展练习,学生不仅加深了对混合运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财务管理意识和理财能力。
  综上所述,生活情境教学法融入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还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解题能力、促进知识内化以及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运用生活情境教学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
  参考文献:
  [1]涂宇健.生活情境教学法融入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路径探究[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3(2):176-178.
  [2]冷同德.生活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路径探究[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科研,2023(7):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