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课堂革命:人工智能与初中数学教学融合新路径

【作者】 张 鑫

【机构】 福建省宁化县翠城实验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人工智能(AI)是信息技术革命下的产物,其深刻影响正逐渐在教育教学中得以展现,特别是对于教育课堂的革命,是根本性的改变。文章通过对初中数学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以及人工智能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具体应用的剖析基础上,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等方面的优势,同时剖析其在应用过程中面临的技术、教育理念及伦理等挑战。最后对人工智能赋能初中数学课堂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旨在推动初中数学教学朝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课堂革命;人工智能;初中数学;融合新路径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人工智能技术正逐渐渗透到教育领域的各个层面。初中数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基础,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起到极为关键的作用。然而,传统数学课堂存在诸如教学方法单一、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教学资源分布不均衡等问题。人工智能以其强大的数据处理、智能分析和个性化交互等能力,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变革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一、初中数学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教学方法单一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往往采用 “讲授式” 的教学方法,以知识学习为中心。这种单一的知识传授方法,不利于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学生被动听讲过程中,难以主动探究数学知识,使整个学习过程变得索然寡味。
  (二)难以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
  初中阶段的学生在数学学习基础、能力和风格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传统的大班教学没有针对性,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这就导致那些优秀学生往往“吃不饱”,而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 “跟不上”。
  (三)教学资源分布不均衡
  不同地区、学校之间的资源分布上的不均衡,使得部分学生难以获得高质量的数学教育,不利于教育公平的实现。
  二、人工智能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具体应用
  (一)个性化学习支持
  1.学习情况分析与诊断
  人工智能可以通过收集学生在课堂练习、课后作业、测试等环节产生的大量数据,运用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对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情况、学习进度、学习习惯等进行全面分析和诊断。例如,通过分析学生的答题时间、答题准确率、错误类型等数据,精准定位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薄弱知识点和存在的问题。
  2.个性化学习计划制定
  针对学生薄弱环节内容,引入个性化的知识点讲解视频、练习题、拓展阅读材料等;同时,合理安排学习进度,确保学生能够在适合自己的节奏下进行学习。例如,对于在函数知识板块掌握不扎实的学生,系统可以推送专门的函数概念讲解视频、典型例题解析和针对性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和提升。
  3.实时学习反馈与调整
  人工智能通过系统实时反馈学生的学习现状,有助于教师调整教学,为学生提供解题思路等方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二)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
  1.智能教学资源推荐
  人工智能可以整合互联网上丰富的数学教学资源,匹配适合学生个体的教学视频、课件、试题库、电子书籍等。例如,教师在备课时,输入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系统可以自动推荐与之匹配的优质教学课件、教学视频和相关练习题,节省教师备课时间,提高备课质量。
  2.教学资源的个性化定制
  利用人工智能的内容生成技术,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需求,定制个性化的教学资源。例如,通过智能题库生成符合特定教学要求和学生水平的练习题;利用图像识别和处理技术,将传统的纸质教学资源转化为数字化、互动性强的教学材料,如制作带有动画效果的数学公式推导过程、几何图形动态演示等,丰富教学形式,提升教学效果。
  3.教学资源的动态更新与共享
  人工智能可以实时监测教学资源的使用情况和教学效果反馈,对教学资源进行动态更新和优化。同时,资源共享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三)教学模式创新
  1.智能课堂互动
  人工智能技术支持下的实时参与课堂答题,系统即时统计答题结果并进行分析,有助于教师调整教学策略;借助虚拟助教,在课堂上为学生解答疑问,实现 24 小时不间断的学习支持;通过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构建沉浸式的数学学习场景,如将抽象的几何图形以三维立体的形式呈现。
  2.项目式学习与探究式学习支持
  人工智能可以为初中数学项目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提供支持。在项目式学习中,学生围绕特定的数学项目展开研究,人工智能可以帮助学生收集和分析数据、提供研究思路和方法指导、辅助学生进行成果展示等。例如,在 “校园绿化面积规划” 项目中,学生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工具收集校园的地形数据、进行绿化方案设计、模拟不同方案的效果等。在探究式学习中,人工智能引导学生提问、进行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验证。
  3.跨学科融合教学
  人工智能可以促进初中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教学。例如,在数学与物理的融合教学中,利用人工智能模拟物理实验中的数学模型;在数学与艺术的融合教学中,通过人工智能生成基于数学规律的艺术作品,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学价值,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
  三、人工智能赋能初中数学课堂的优势
  (一)提升教学效率
  例如,通过对学生作业和测试数据的分析,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辅导,避免重复讲解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人工智能辅助的教学资源整合和智能推荐功能,节省了教师备课时间,使教师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设计和学生指导中。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人工智能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兴趣爱好,唤起学生的学习激情。例如,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可以打造沉浸式学习环境,让学生变得更加专注,提高学习效率;智能答题系统和虚拟助教的互动模式,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三)促进教育公平
  人工智能打破了教学资源的地域限制,通过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使偏远地区的学生也能够获取到优质的数学教学资源。同时,无论学生的基础和能力如何,都能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获得适合自己的学习指导,促进了教育公平。
  (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人工智能赋能的初中数学课堂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在个性化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自主规划学习计划、选择学习内容,自主解决问题。项目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以提升,促进了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四、人工智能赋能初中数学课堂面临的挑战
  (一)技术层面
  1.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人工智能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应用需要收集和处理大量的学生个人信息和学习数据,这就给整个操作过程带来隐私风险。同时,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也直接影响到人工智能分析和决策的准确性,如何确保数据的安全、可靠是面临的重要问题。?
  2.技术稳定性与适应性
  人工智能技术的运行依赖于稳定的硬件设备和网络环境。在实际教学中,可能会出现设备故障、网络卡顿等问题,影响人工智能系统的正常运行。此外,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教学环境和教学需求存在差异,如何使人工智能技术更好地适应多样化的教学场景,满足不同教师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也是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
  3.算法的局限性
  目前的人工智能算法在处理复杂的数学问题和教学情境时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在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和学习情感状态的理解和分析方面,算法还难以达到人类教师的水平;在个性化学习计划制定中,算法可能无法完全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殊需求。
  (二)教育理念层面
  1.教师角色转变困难
  在人工智能赋能的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需要变知识传授者为学习引导者。然而,部分教师对人工智能技术缺乏了解和掌握,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适应角色的转变,影响了人工智能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2.学生学习观念调整
  在人工智能支持的个性化学习环境中,学生需要更加主动地规划学习、管理时间、解决问题。如何引导学生适应新的学习模式,是教学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之一。
  3.对教育本质的认识偏差
  人工智能虽然能够为教学带来诸多便利和创新,但教育的本质是人的培养,不能过度依赖技术而忽视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人文关怀。在应用人工智能的过程中,如何把握好技术应用的度,避免陷入 “唯技术论” 的误区,确保教育的本质不被忽视,是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三)伦理与社会层面
  1.算法偏见与公平性问题
  算法偏见可能会导致对某些学生群体的不公平对待。例如,算法可能会因为数据偏差而低估某些学生的学习潜力,影响学生的学习机会和发展。
  2.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过度依赖虚拟助教提供的答案,缺乏独立思考和探索的过程;在智能课堂互动中,学生与教师、同学之间的面对面交流减少,不利于学生的情感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培养。
  五、人工智能赋能初中数学课堂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技术创新与融合
  例如,量子计算技术的发展可能会提高人工智能的数据处理速度和分析能力,使个性化学习支持更加精准;脑机接口技术的应用可能会实现对学生学习状态和思维过程的实时监测,为教学提供更准确的反馈;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加强教学数据的安全和隐私保护,确保数据的可信和不可篡改。
  (二)教育生态的重构
  人工智能将推动初中数学教育生态的重构,形成以学生为中心、多方协同参与的教育模式。学校、教师、家长和教育机构将通过人工智能平台实现更紧密的合作与交流。例如,教育机构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展在线辅导、培训等服务,丰富教育资源供给。同时,人工智能将促进教育评价体系的改革,从单一的成绩评价转向多元化、过程性的综合评价。
  (三)教师与人工智能的协同发展
  未来,教师与人工智能将实现更加紧密的协同发展。人工智能将成为教师教学的得力助手,帮助教师完成数据收集与分析、教学资源推荐、学生学习情况监测等工作,使教师能够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教学设计、学生情感关怀和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同时,数学教学与人工智能可以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四)个性化教育的深化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和对学生学习特点研究的深入,个性化教育将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得到进一步深化。人工智能将能够更精准地识别每个学生的学习风格,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情感状态,动态调整教学策略和学习内容的难度、形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
  结束语
  人工智能为初中数学课堂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变革,在个性化学习支持、教学资源整合、教学模式创新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可以有效促进教育公平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人工智能与初中数学教学实现更深度的融合,推动初中数学教育向智能化、个性化、公平化的方向发展,能够很好解决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构建更加优质、高效的初中数学教育生态。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23-27.
  [2] 顾小清,胡艺龄. 教育智能技术的课堂实践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2021,42(5):45-52.
  [3] 王陆,李瑶. 人工智能赋能数学个性化学习的实证分析[J]. 中国远程教育,2020(11):68-75+93.
  [4] 余胜泉. 人工智能+教育蓝皮书(基础教育篇)[R].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2022.
  [5] 吴晓如,刘邦奇. 智慧课堂:数据驱动的精准教学新模式[J]. 现代教育技术,2019,29(3):12-17.
  [6] UNESCO. 人工智能与教育:政策制定者指南(中文版)[Z]. 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2021.
  [7] 李政涛,周彬. 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师生关系重构[J]. 教育研究,2022,43(6):34-42.
  [8] 华东师范大学智能教育研究院. 智能教育发展白皮书(2022)[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
  [9] 张治,李永智. 教育元宇宙:未来教育的技术图景与实践路径[J]. 开放教育研究,2023,29(1):22-30.
  [10] 国务院. 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Z]. 国发〔2017〕35号,2017-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