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小学高段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索

【作者】 徐 敏

【机构】 贵州省仁怀市中枢第一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高段语文教学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群文阅读作为一种新型的阅读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本文以小学高段语文教材为依据,探讨了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并通过实践案例分析了其有效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小学高段;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索
  一、引言
  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素养是教学的重要目标。群文阅读作为一种新型的阅读教学模式,通过组织学生阅读多篇相关的文本,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阅读视野、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本文旨在探讨小学高段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以期为语文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二、小学高段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在探索和实施小学高段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以下三种理论基础为我们提供了坚实的学术支撑和理论指导:
  (一)阅读理解理论阅读理解理论是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核心理论基础之一。
  这一理论强调,阅读不仅是获取信息的过程,更是对文本进行理解、分析和综合的能力培养。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通过群文阅读,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类型的文本,如诗歌、散文、小说、寓言等,这些文本在语言风格、内容主题、表达技巧等方面各有特点,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阅读材料。通过训练学生对这些文本的理解、分析和综合能力,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具体来说,阅读理解理论在群文阅读教学模式中的应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本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细致的阅读和分析,包括理解文本的表面意义和深层含义,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信息提取能力:培养学生从文本中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如主题、人物、情节、结构等,为后续的阅读和讨论打下基础。
  3.综合评价能力: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综合评价,包括对文本的艺术性、思想性、文化价值等进行反思和讨论。
  (二)文本整合理论
  文本整合理论认为,多篇文本的整合阅读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更广泛的阅读视野,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通过选择具有相似主题、相似结构或相似风格的文本进行群文阅读,学生可以在对比和整合中深化对某一主题或某一文学体裁的理解。
  文本整合理论在群文阅读教学模式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主题关联:通过多篇文本的关联阅读,帮助学生构建起对某一主题的全面认识,培养他们的跨学科思维能力。
  2.结构比较:通过比较不同文本的结构,引导学生发现不同文学体裁的特点,提高他们的文本结构分析能力。
  3.风格鉴赏:通过阅读不同作者的文本,学生可以学习到不同的写作风格,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强调学生个体差异,提倡个性化学习。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群文阅读教学模式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风格和兴趣点。
  多元智能理论在群文阅读教学模式中的应用体现在以下方面:
  1.个性化学习:通过提供多样化的文本,满足不同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阅读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
  2.能力发展:根据学生的多元智能特点,设计不同的阅读活动,如朗读、写作、讨论、表演等,促进学生在不同智能领域的全面发展。
  3.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阅读,学生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启发,共同提高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阅读理解理论、文本整合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为小学高段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设计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三、实践案例:以“自然与生命”为主题的教学实践
  在这个实践案例中,我们将以“自然与生命”为主题,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探索自然界的奥秘,感受生命的多样性。
  (一)主题选择与文本准备
  我们选择了以下课文和课外阅读材料作为教学资源:
  课文:《荷花》、《松鼠》、《落花生》
  课外阅读:《动物世界》、《自然界的奇迹》
  这些文本不仅涵盖了自然与生命的多个方面,而且风格各异,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1. 导入环节:自然风光的视觉冲击
  (1)活动设计:在课堂开始时,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系列自然风光的图片,如壮丽的山川、神秘的森林、宁静的湖泊等。
  (2)教学目标:通过视觉冲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思考自然与生命之间的关系,为后续的阅读活动做好情感铺垫。
  2. 阅读环节:自主探索与教师指导
  (1)活动设计:学生被分配不同的文本进行自主阅读,教师则在教室中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
  (2)教学目标:通过自主阅读,学生能够独立获取信息,培养阅读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 比较分析环节:深度探讨与交流
  (1)活动设计: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比较分析不同文本中自然与生命的描述。例如,讨论荷花的美丽、松鼠的机智、落花生的实用等特点。
  (2)教学目标:通过比较分析,学生能够深化对自然与生命主题的理解,同时提高批判性思维和交流能力。
  4. 综合运用环节:创作表达与个性展示
  (1)活动设计:学生以“我眼中的自然”为主题,进行写作或绘画创作。他们可以选择任何一种形式来表达自己对自然的感悟和想象。
  (2)教学目标:通过创作活动,学生能够将阅读中的知识和感悟转化为自己的艺术表达,同时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二)具体活动实施
  1.写作创作:学生可以撰写一篇关于自然与生命的短文,描述自己最喜爱的自然景观或生命体,并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2.绘画创作:学生可以用绘画的形式展现自然界的美丽,如绘制一幅荷塘月色、松鼠跳跃或花生生长的图画。
  3.展示与分享: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在班级内进行展示,分享自己的创作过程和灵感来源,同时欣赏他人的作品。
  通过这样的实践案例,学生不仅能够在阅读中学习知识,还能够通过创作活动将所学内化为自己的理解和表达,从而在自然与生命的主题下,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提升。
  四、结论
  小学高段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素养。通过主题选择、文本筛选、教学活动设计和评价反思等策略,教师可以构建出适合学生的群文阅读教学模式,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创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