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小学音乐教学中学习兴趣培养的多元策略

【作者】 何所忆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青居第二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学生的学习热情是进入音乐学习世界的重要因素,它使他们与音乐形成深刻的联系,享受音乐的迷人之处,并利用音乐为生活增添美感。在小学音乐教学的实际操作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兴趣的差异,采取引导、激励以及保持兴趣的策略,逐渐提升他们对音乐的热情。只有在音乐的学习过程中,持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热情,才能让他们真正享受音乐,将学习的过程变成一种愉快的体验。
  关键词:引导激发学习兴趣;课堂教学
  知道的人不像好人,好人也不像快乐的人。学习中的兴趣不仅是学生当下活动的推动力,更在激发创造力、提升审美能力和个性发展等多个方面有着积极的影响。著名音乐家卡巴列夫斯基曾指出:“激发孩子对于音乐的热情,是将音乐的美好传递给他们的基础。”培养和激励学生对音乐的探索热情,必定会成为他们珍视生活、丰富情感的动力源泉。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对音乐的热情以及他们在音乐学习方面的积极性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一、雕琢课堂教学艺术,巧妙引导学习兴趣
  对课堂教学的艺术性给予关注,促使学生产生学习上的热情,是培育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的核心起点。教师应该认真设计课程的内容与实施步骤,通过引入新颖且具有吸引力的元素来激励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初步关注。同时,在学生的这种直接关注基础上,逐步引导他们理解音乐学习的重要性和目的,促进他们形成对音乐的间接兴趣。因此,基于直接的兴趣来引导,同时辅以间接的兴趣,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在音乐学习方面的热情。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小学生们对歌唱、舞蹈和表演的热情,从而有效引导他们的学习兴趣。
  (一)营造沉浸式的音乐环境,以增强音乐氛围:教师致力于打造一个具有鲜明主题的听觉视觉环境,这样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于音乐及其学习的浓厚兴趣,从而迅速让他们融入到学习的情境之中。在《孔雀舞》的课堂上,老师在课程开始之前播放一段欢快而优美的旋律,活泼的音符伴随学生走入教室,仿佛让他们置身于迷人的西双版纳自然景观之中。随后,教师在钢琴上轻柔地演奏出《金孔雀轻轻跳》的动人旋律,学生们常常不由自主地随之哼唱。这样的视听融合,通过声乐的同步,激发了学生的多感官体验,瞬时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成功点燃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在新的课程引入环节必须经过精心策划,以真正触动学生的内心。人们常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课型和内容,有选择性地运用多样化的导入方式。对于某些节奏活泼、适合进行表演的乐曲,例如《金孔雀轻轻跳》、《乃哟乃》等,可以设计简单的舞蹈进行呈现,通过歌舞的表现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新一堂课。作为观众的学生们常常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部分同学甚至愿意与老师共舞。在欣赏音乐童话课程时,例如《龟兔赛跑》,可以首先让学生享受故事情节,随后巧妙地将他们的关注引导至乐曲的欣赏上。还可以通过简易的插图、投影等方式来展示音乐主题,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关注,还能够提高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感知能力。总而言之,导入手段十分多样,教师应当细心设计,依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课程内容来做出选择。
  二、巧用教学课件,持续激发学习兴趣
  有效运用教学辅助材料,能够激励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这是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学习浓厚兴趣的重要步骤。在鼓励学生产生音乐和学习热情之后,如何维持并进一步加强这种热情显得十分重要。运用课件的灵活性,旨在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持续关注和学习热情,增强兴趣的深度与广度,从而延长学习的时长,充分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一)通过使用直观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利用图像和视频等直观的教具制作课件,配合生动活泼、易于理解的语言,能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体验《小青蛙》这首曲子时,学生们可能仅仅感受到它的“悦耳”,这属于一种直观和感性的理解。为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体会作品的深意,并享受其美妙,需要激发他们的兴趣,引导他们在音乐中进行想象。在欣赏乐曲的开头部分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与小青蛙相关的生活环境——如荷塘,让学生在聆听乐曲的同时,思考小青蛙可能在进行哪些活动。在音乐的引导下,学生们的想象力被激发,有些同学形容小青蛙在欢唱,有的则说它在水中畅游。在学生们的精彩描述中,各式各样的小青蛙形象不断浮现在大屏幕上,将声音的印象转化为视觉的展示,学生们看得津津有味,尽情享受着想象带来的乐趣。在观看与前段内容相似的第三段动画时,学生们的青蛙想象被制作成了生动的动画,轻快的旋律与鲜活的画面完美结合,深深吸引了学生,让他们在享受乐曲的旋律之美时,也能通过视觉感受到乐曲的动态之美。这种一步步推进、形象生动的教学模式,持续激发学生的兴趣,增进他们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二)举办表演活动以激励学习热情: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唱歌、演奏以及肢体表演等多样的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音乐课中,可以进行小组活动,部分同学负责演唱,另一些同学可以选择使用打击乐器来伴奏,或者另外一部分通过舞蹈表现,这样的课堂气氛比单纯的全班齐唱要活跃得多。在欣赏《草原小骑兵》第二段时,充分让学生沉浸在音乐之中,鼓励他们分组进行自由的组合,演绎出‘暴风雪中的小骑兵’。学生们积极主动,积极参与,创造力不断涌现。一些学生用铃鼓摇晃模仿风的声音,有的则利用沙球来表现雪花飘落的声响,还有的同学则发挥想象,将自己化身为小羊或小马,在“草原”上欢快地跳跃。课堂此时洋溢着一种自由而欢乐的气息,教师与学生们一同沉浸在音乐带来的独特魅力中,享受着愉悦的情感体验。此外,这类演出通常以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协作意识。
  三、优化教学方法,强化音乐学科特色引导学习兴趣
  通过改进教学策略,强调音乐学科的独特性,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旨在促使他们对知识与学习的过程形成深厚而持久的兴趣。为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获得学习的乐趣,教师必须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一)将“日常生活”与“实际情境”相结合,以提高学习的吸引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与学习中的情境相联系,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动力。在学习《闪烁的小星》之前,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观察任务,鼓励他们在夜晚时分观察星空,以此感知星星的多种形态,并激发他们对美的向往与表达能力。在课堂上进行音乐欣赏之前,老师引导学生分享他们看到的夜空之美,随后让他们闭上双眼,伴随轻柔动人的乐曲,教师开始朗诵歌词‘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在学生掌握这首歌后,老师鼓励他们根据心中对星空的想象进行创作,画出他们的《星空图》。这种方法不仅增强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还锻炼了他们的综合艺术素养,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二)将“创造”与“评估”相结合,以激发学习热情: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不应仅仅让学员学习现有的知识,还需着重培育他们的创新思维,激励他们进行新的探索与尝试。通过参与编曲、旋律接龙和歌词创作等多样化的活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在学生学习的各个阶段,应当关注他们每一环节的进展,并及时给予他们鼓励与认可,以此提升他们的学习热情。老师可以通过录音的方式保存学生的学习表现,当学生回听自己的声音时,教师与学生可以一起进行反馈,从而激励他们的学习动力。在《草原小骑兵》的小组表演活动中,为那些热情参与的学生颁发“参与奖”,而对最佳合作的团队则给予“合作奖”。在教师的不断鼓励下,学生们的积极性显著提升,他们更加渴望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是一项复杂的任务,教师必须在各个环节中侧重考虑学生的兴趣,确保知识、科学、思想和趣味能够有机结合。注意力不是天生的,关键是培养。只有通过持续的激发与培养,学生才能在音乐学习中找到真正的热爱,使得音乐的学习过程变成一种愉悦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