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家校沟通,陪伴成长

【作者】 王雅穆

【机构】 海南省东方市八所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对学生开展有效的教育,离不开家校沟通,需要共建和谐的家校联系互动模式。良好的家校沟通不仅仅有利于孩子们的成长,更是促进班级的和谐发展与增强班级凝聚力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青春期;家校沟通;小组合作
  班主任是学校与家庭联系的重要纽带,班主任需要密切与学生家长联系,勤于沟通,这是班主任管理好班级的方法之一。由于各个家庭的情况千差万别,家长对孩子教育及给予的目标不同,对孩子成长的观念也截然不同。因此需要在家庭教育的配合下,根据不同孩子的实际情况,使用适当的方法引导学生,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成为有用之才。
  一、家校沟通,密切联系
  家长是教育的合作者,与家长协同合作,全面了解学生,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服务。当孩子遇到问题时,教师需要立即与家长沟通,但与家长沟通教师需要过“三关”:
  (一)尊重关
  尊重家长是家校沟通的前提,教师与家长沟通时要面带微笑,不能一开口就开始数落孩子的不是,埋怨家长的不足。这样的方式会引起家长的不满,产生逆反心理。在沟通时,教师还需要做到热情,不管是家长到学校交换意见还是教师入户家访,我们都要学会换位思考,把家长当成朋友,这样交流的言语就会很愉悦。其实,我们可以从交谈中得到很多关于学生的信息,教师不仅要反馈学生在校情况,同时也要了解学生在家的状况。在家长面前评价孩子,应先谈孩子的优点,再谈孩子的不足,这样家长就比较乐意接受。如果一开始就数落孩子的不是,就会让家长反感,使得交谈没有办法进行。
  (二)语言关
  沟通也要讲究艺术,教师所面对的孩子来自各不相同的家庭,每个家长的文化水平、素质、素养都不同,而且每个家长对学校教育的配合程度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那就要求我们与不同类型的家长沟通时必须讲究语言的艺术。根据不同家长的类型,采用以下不同的交流方法:
  1、后进生的家长。首先教师要从学生身上找亮点,以此为交谈切入点引导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要充满信心。不能把成绩作为衡量孩子好坏的标准,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当孩子进步时,要及时给予表扬,这是对孩子的一种肯定。例如:我们班学生彭某家长想了解学生的考试成绩情况,当得知孩子的成绩不理想时,直接否决孩子没有用。这时,我劝导家长,不要对孩子的成绩气馁,虽然目前的成绩不理想,但是距离中招考试还有一年的时间,我们需要鼓励孩子学习,让孩子从现在开始努力,朝着一个目标前进,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此后,彭某开始课堂上做笔记,课后问问题,这就是一种进步的表现。
  2、溺爱型的家长。此类型的家长要在肯定中提出要求,在要求中透着婉转。首先要肯定学生的优点,哪怕是调皮捣蛋的学生,身上都会有发光点,抓住他们身上的积极品质给予表扬,再切入谈学生存在的不足,如能让孩子及时改正会更好之类的言语,使家长全面的了解孩子,从而主动地与老师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方法,主动配合教育工作。
  3、知识型的家长。这类型的家长一般比较注重孩子的教育,那么需要教师如实的反映孩子的在校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教师的建议,并且虚心听取家长的建议,双方总结出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孩子在各方面都能进步。
  (三)倾听关
  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要学会“倾听”。学会倾听家长的建议,让家长表达他的意见。对家长提出的特别要求应细心记录,及时解决。当把问题解决完之后,还应及时反馈给家长,让家长觉得教师是关心孩子的,是真诚可信的,这样有利于与家长沟通。教师通过倾听,可以增加对家庭状况的了解,减少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误会,使教育更有效。在与家长沟通时,多倾听家长的心声,才能知道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才能知道家长的所思所想,一个愿意倾听并且善于倾听的教师与家长关系应当会变得非常友好。
  二、理解孩子,陪伴成长
  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正向着成人迈进,在处事方面不够成熟,需要教师和家长一同引导,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用合理的方法解决问题。但是有的家庭与孩子的关系不太融洽,由于长时间缺乏陪伴和沟通,使得孩子与家长之间存在隔阂。例如:我们班张某开学第一次月考总分直降一百多分,了解原因是因为沉迷手机,我立即与家长联系,让家长到校及时解决问题。发现张某与其母亲的关系不融洽,张某对其母亲的言语透露出不耐烦。于是,我先告诉学生,母亲对他的爱的表达方式可能是你不喜欢的,但却是最用心的。可能母亲不善于表达,让你对她产生了误解,这些误会都可以当面解释清楚,当时其母亲也当面做出了答复,同时也提出要求,希望他把更多的心思放在学习上,并且给了一个目标分,希望张某能够达到。一个月后,张某如愿的达到母亲对他的期望。有时教师可以作为孩子与家长的调和剂,调节家长与孩子的关系,而父母的陪伴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此呼吁更多的父母应花些时间陪伴孩子,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三、结束语
  从家校沟通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家校沟通应在每时每刻。家校沟通的方法也各式各样,无论用什么方法,都是一种沟通。每一次沟通都能让家长更全面地了解孩子的成长,当孩子进步时,及时给予表扬;当孩子出现问题时,要及时引导。和谐的家校合作关系可以促进学校与家庭之间的信息交流,实现孩子健康成长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周利群.家校合作的现状调查与推进策略研究[J].山西师范大学,2012.
  [2] 刘晓.基础教育“家校合作”的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2.
  [3] 黄河清 . 家校合作导论[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53-54.
  [4] 杨艳. 初有效家校合作途径探索 [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4(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