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德育创新策略

【作者】 蒋淑仙 应汝琴

【机构】 江苏省宜兴市陶都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新形势下,衡量学生的综合素质高低,核心素养是重要的指标之一。在小学生关键品德养成的阶段,其德育教育工作,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占据关键地位。下文根据当前小学德育教育目标,根据当前教育现状,提出了组织实践活动、开展班级活动以及创新德育教学方式等的创新策略,旨在加快推动小学德育创新力度的同时,也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德育;创新
  新课程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化,为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为积极应对核心素养引领下德育教学中遇到的挑战,广大教师必须根植于小学生的内心,把握其塑造性强、学习能力强的黄金时期,在日常教学中全面落实核心素养教育理念,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深度思考与交流,学习到更多德育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为其今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小学德育的目标
  要求教师采用一系列的教育手段,培养小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这是小学德育教育的根本。深入分析小学德育教育的目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与集体主义精神。教师选择与教材讲解内容相关的真实案例,通过组织相关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怀,进而引导学生们能够始终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自我责任感。2)强调诚信教育。每个人成长中都需要遵守诚信,而小学德育教学中,诚信是不可或缺的部分,教师能够在长期教育中,通过行为教育、诚信演讲等活动,带领学生深入感知诚信,在未来与他人交流中,也可以做到诚信做人、踏实做事。3)重视学生法制观念培养的重要性。小学德育教育强调法制学习的价值,教师采用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能够引导学生全面学习法律内容,同时,还可以以规则为主,促使学生在未来的生活与学习中,都能够遵守规则,严以律己,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2、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德育创新策略
  2.1开展实践活动,创新德育教学形式
  小学生身心、智力还未发育完全,再加上活泼好动的性格,如果教师延续一贯式教学方式,打击学生德育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还会引发厌学等心理情绪,久而久之,无疑会影响教师德育教学质量难以提升。核心素养背景下,加快推动小学德育教学创新,要求教师必须以学生身心特点为主,积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以实践教学方式为例,教师根据德育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在课堂中亲身实践,在动手中感知德育内容的内涵,在这种直观的学习氛围下,必然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其今后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当前,很多小学生在家长的过分“照顾”下,丧失了很多劳动的机会,甚至有的孩子也不能进行简单的劳动,自我管理能力较差,极大限制了学生未来的成长。因此,教师可以结合班级学生的性格、爱好,定期组织相关的劳动实践活动。课堂中,教师可以将擦桌子、摆放课本的任务交给学生,也可以引导他们在生活中,学会自己叠被子、穿衣服。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学生自己动手的视频,并适时提问他们能够自行做到影片中的哪些任务,由此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且不断提高劳动技能。随后,教师还可以分享自己掌握的劳动技巧,或者是实践中得出的感悟,由此激发班级学生的劳动意识[1]。
  2.2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丰富德育教育渠道
  小学时期,是孩子们养成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阶段。在德育教学过程中,班级活动是有利的载体,占据着培养学生凝聚力与德育理念的重要作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可以依托于班级活动,精心设计满足学生兴趣的活动主题,带动学生全身心参与,在班级活动中潜移默化的掌握德育知识。比如,针对教材中关于“团结”的知识点,教师可以组织“讲究团结”的班级活动,引导学生们课前自行查找书籍、资料,全方面收集团结的内容,在实践中理解团结的内涵,且为后续班级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根基。活动进行中,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自己收集的影片、图片,将真实团结的故事形象的呈现在学生面前,直击孩子们的内心,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下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更能够加深对团结知识的印象。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德育综合能力,开展团队竞赛、合作实践等的活动,更具趣味性的班级活动下,学生们都能够全身心参与进来,并能够透过游戏领悟团结的真谛。总之,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是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团结内涵的重要举措,能够驱使孩子们以团结为出发点,鼓励他们勇于挑战困难,从而养成坚韧的思想品格。
  2.3创新教育形式,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小学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时常遇到很多挑战,特别是各方面还未发育完全的小学生,有的孩子出现了不服从管理、不配合教学等的行为。比如,课堂中有两名同学经常扰乱课堂纪律,对老师的管教不满。如果教师放任不管,势必会助长这种不良上课作风,也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不利于孩子们核心素养的提升。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积极创新教育形式,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找出不良行为的原因,并给出针对性的处理方案。首先,教师需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摆脱过去“高高在上”的教学观念,为学生营造开放、民主的学习环境,始终将学生摆在德育课堂的核心地位,鼓励孩子们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充分认识到德育学习对于今后发展的重要性。同时,班级学生性格、学习能力等具有明显的差异,教师还应当实事求是的制定德育教学方案。如,班级上一些性格内向的同学,教师可以给予更多展示的机会,带领他们走出困境,能够在集体面前充分的表达自己;又如部分活泼的同学,教师可以将权利交到他们手中,充当“小老师”的角色,积极学习教师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的感染他们的品行。这种个性化的教育手段,一方面能够促使学生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也能够贴近学生实际需求,切实提高教师的德育教学质量[2]。
  3、结语
  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德育教育创新已是必然趋势。为给社会源源不断的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小学德育教育时期,教师必须积极创新教学形式,定期组织多元化的班级活动,通过相关实践活动,充分激发学生的德育学习积极性,促使孩子们能够健康成长。在今后发展中,小学德育教育创新工作,广大教育工作者还需持续探索,始终坚定核心素养的引领,紧密联系学生实际需求,推出更多符合时代发展,且满足学生学习需要的教育手段,由此加快推动小学德育创新速度与深度。
  参考文献:
  [1]韩涛.核心素养下中小学德育教育的创新[J].小学生(中旬刊),2020,(12).
  [2]张国栋.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生“道德品质素养”的培养策略[J].学周刊A版,2022(03):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