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创新初中音乐教学——激发学生音乐潜能与素养提升
【作者】 向苑华 王富丁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南外实验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本论文探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创新策略及其对学生音乐潜能激发和音乐素养提升的重要意义。通过分析传统教学的不足,阐述现代教学理念下的教学方法创新,如多媒体融合、情境教学、个性化教学等,并强调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必要性,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鉴赏能力和创造力,为初中音乐教学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创新策略;音乐素养;音乐潜能
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教育阶段,音乐教学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能促进学生的情感表达和创造力发展。然而,传统的初中音乐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缺乏吸引力等。在现代教育理念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探索创新的初中音乐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深入研究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创新举措,以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发掘学生的音乐潜能,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一、传统初中音乐教学的局限
(一)教学方法的僵化
在传统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单一的讲授法。例如,在音乐理论知识教学时,只是照本宣科地讲解音符、节拍、音阶等概念,缺乏生动的实例和互动环节。学生在这种枯燥的教学模式下,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难以真正理解音乐理论的内涵。
歌唱教学也存在问题。教师通常是示范演唱后,让学生机械地模仿,很少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如嗓音条件、音乐感知能力等。这使得一些学生因为无法达到教师的要求而对音乐学习产生畏惧心理。
(二)教学内容的局限性
教材中的音乐作品选择相对固定,大多是经典的传统音乐作品,虽然这些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但缺乏与现代流行音乐文化的有效衔接。对于处在信息时代的初中生来说,他们对流行音乐更感兴趣,而传统教学内容与他们的兴趣点脱节,导致学生对音乐课堂缺乏热情。
音乐教学往往局限于课本知识,对于音乐背后的文化、历史、社会背景等拓展性知识介绍较少。例如,在教授某一民族音乐时,没有深入挖掘该民族的文化内涵和音乐特色形成的原因,使得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停留在表面。
二、创新初中音乐教学的策略
(一)多媒体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融合
多媒体技术为音乐教学带来了丰富的资源。教师可以利用视频来展示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演奏场景等。例如,在教授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时,可以播放纪录片,介绍贝多芬的生平、创作背景以及他在失聪状态下坚持创作的伟大精神。同时,视频中还可以展示交响乐团的演奏画面,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乐曲的磅礴气势。
音频编辑软件也可用于教学。教师可以对音乐作品进行剪辑,突出重点段落,让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欣赏。比如,将一首较长的民族音乐作品剪成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片段,引导学生对比不同片段的旋律、节奏特点,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二)情境教学法的应用
教师可以根据音乐作品的风格和内容创设情境。以中国古典音乐《渔舟唱晚》为例,教师可以在教室布置简单的场景,如挂上中国水墨画风格的渔船和山水图,然后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傍晚的江面上,随着悠扬的古筝声,看到渔船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缓缓前行。
在欣赏外国歌剧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角色扮演。如在欣赏《茶花女》时,让学生分别扮演剧中的角色,模仿角色的演唱风格和表演方式,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深入理解歌剧的情节和音乐内涵,还能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三)个性化教学的实施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是个性化教学的核心。在歌唱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嗓音条件为他们选择合适的歌曲。对于嗓音高亢的学生,可以推荐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高音歌曲,如韩红的《天亮了》;对于嗓音低沉的学生,可以选择一些抒情的低音歌曲,如蔡琴的《恰似你的温柔》。
在乐器教学方面,为有不同兴趣和天赋的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选择。例如,对于节奏感强、手部协调性好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学习打击乐器,如架子鼓;对于对旋律敏感、手指灵活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学习弦乐器,如吉他或小提琴。
(四)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
组织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活动,如学校的合唱团、乐队等。在合唱团中,学生通过与他人的协作,提高自己的演唱水平和团队合作能力。同时,在排练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地讲解音乐理论知识,如和声、复调等,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理论。
开展音乐创作实践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简单的旋律创作开始,根据一定的音乐主题,运用所学的音乐理论知识创作自己的作品。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音乐创造力,还能加深他们对音乐理论的掌握。
三、创新初中音乐教学对学生的影响
(一)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
创新的教学方法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多媒体技术带来的视觉和听觉冲击、情境教学法营造的有趣氛围以及个性化教学满足的学生需求,都让学生对音乐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当学生看到自己参与创作的音乐作品被表演出来时,会对音乐创作产生更大的热情。
(二)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通过多媒体展示、情境体验和实践活动,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欣赏音乐作品。他们可以了解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文化内涵,感受不同音乐风格的特点,从而提高自己的音乐鉴赏水平。例如,在欣赏不同民族的音乐时,学生能够辨别出各民族音乐在旋律、节奏、乐器使用等方面的差异。
(三)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
个性化教学和音乐创作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发挥创造力的空间。学生不再局限于模仿,而是能够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创作音乐。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音乐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可能会创造出具有独特风格的音乐作品。
四、结论
初中音乐教学的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克服传统教学的局限,采用多媒体融合、情境教学、个性化教学以及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等创新策略,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在未来的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不断变化的需求,让音乐在初中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2]曹理.《音乐学科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创新策略;音乐素养;音乐潜能
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教育阶段,音乐教学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能促进学生的情感表达和创造力发展。然而,传统的初中音乐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缺乏吸引力等。在现代教育理念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探索创新的初中音乐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深入研究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创新举措,以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发掘学生的音乐潜能,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一、传统初中音乐教学的局限
(一)教学方法的僵化
在传统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单一的讲授法。例如,在音乐理论知识教学时,只是照本宣科地讲解音符、节拍、音阶等概念,缺乏生动的实例和互动环节。学生在这种枯燥的教学模式下,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难以真正理解音乐理论的内涵。
歌唱教学也存在问题。教师通常是示范演唱后,让学生机械地模仿,很少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如嗓音条件、音乐感知能力等。这使得一些学生因为无法达到教师的要求而对音乐学习产生畏惧心理。
(二)教学内容的局限性
教材中的音乐作品选择相对固定,大多是经典的传统音乐作品,虽然这些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但缺乏与现代流行音乐文化的有效衔接。对于处在信息时代的初中生来说,他们对流行音乐更感兴趣,而传统教学内容与他们的兴趣点脱节,导致学生对音乐课堂缺乏热情。
音乐教学往往局限于课本知识,对于音乐背后的文化、历史、社会背景等拓展性知识介绍较少。例如,在教授某一民族音乐时,没有深入挖掘该民族的文化内涵和音乐特色形成的原因,使得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停留在表面。
二、创新初中音乐教学的策略
(一)多媒体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融合
多媒体技术为音乐教学带来了丰富的资源。教师可以利用视频来展示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演奏场景等。例如,在教授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时,可以播放纪录片,介绍贝多芬的生平、创作背景以及他在失聪状态下坚持创作的伟大精神。同时,视频中还可以展示交响乐团的演奏画面,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乐曲的磅礴气势。
音频编辑软件也可用于教学。教师可以对音乐作品进行剪辑,突出重点段落,让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欣赏。比如,将一首较长的民族音乐作品剪成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片段,引导学生对比不同片段的旋律、节奏特点,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二)情境教学法的应用
教师可以根据音乐作品的风格和内容创设情境。以中国古典音乐《渔舟唱晚》为例,教师可以在教室布置简单的场景,如挂上中国水墨画风格的渔船和山水图,然后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傍晚的江面上,随着悠扬的古筝声,看到渔船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缓缓前行。
在欣赏外国歌剧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角色扮演。如在欣赏《茶花女》时,让学生分别扮演剧中的角色,模仿角色的演唱风格和表演方式,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深入理解歌剧的情节和音乐内涵,还能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三)个性化教学的实施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是个性化教学的核心。在歌唱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嗓音条件为他们选择合适的歌曲。对于嗓音高亢的学生,可以推荐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高音歌曲,如韩红的《天亮了》;对于嗓音低沉的学生,可以选择一些抒情的低音歌曲,如蔡琴的《恰似你的温柔》。
在乐器教学方面,为有不同兴趣和天赋的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选择。例如,对于节奏感强、手部协调性好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学习打击乐器,如架子鼓;对于对旋律敏感、手指灵活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学习弦乐器,如吉他或小提琴。
(四)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
组织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活动,如学校的合唱团、乐队等。在合唱团中,学生通过与他人的协作,提高自己的演唱水平和团队合作能力。同时,在排练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地讲解音乐理论知识,如和声、复调等,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理论。
开展音乐创作实践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简单的旋律创作开始,根据一定的音乐主题,运用所学的音乐理论知识创作自己的作品。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音乐创造力,还能加深他们对音乐理论的掌握。
三、创新初中音乐教学对学生的影响
(一)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
创新的教学方法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多媒体技术带来的视觉和听觉冲击、情境教学法营造的有趣氛围以及个性化教学满足的学生需求,都让学生对音乐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当学生看到自己参与创作的音乐作品被表演出来时,会对音乐创作产生更大的热情。
(二)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通过多媒体展示、情境体验和实践活动,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欣赏音乐作品。他们可以了解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文化内涵,感受不同音乐风格的特点,从而提高自己的音乐鉴赏水平。例如,在欣赏不同民族的音乐时,学生能够辨别出各民族音乐在旋律、节奏、乐器使用等方面的差异。
(三)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
个性化教学和音乐创作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发挥创造力的空间。学生不再局限于模仿,而是能够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创作音乐。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音乐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可能会创造出具有独特风格的音乐作品。
四、结论
初中音乐教学的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克服传统教学的局限,采用多媒体融合、情境教学、个性化教学以及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等创新策略,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在未来的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不断变化的需求,让音乐在初中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2]曹理.《音乐学科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