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情感教育在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运用实践

【作者】 张 燕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观音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教育领域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初中阶段作为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其教育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情感教育作为一种关注学生内心世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逐渐受到教育界的重视。本研究旨在探讨情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在初中班主任具体运用实践,探索情感教育在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有效运用策略,以促进学生情感素质的提升。研究指出,情感教育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情感管理能力,使学生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能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关键词:情感教育;初中班主任管理;班主任管理工作;运用实践
  情感教育作为一种关注学生情感发展、促进学生内心成长的教育理念,近年来逐渐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情感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心理需求,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和方法,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提高情感管理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情感教育在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具体运用实践,希望为初中班主任提供有效的管理策略和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情感教育在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一是情感教育有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面临着身心各方面的巨大变化,情感波动较大,易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情感教育通过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提供及时有效的情感支持和引导,有助于学生建立积极的情感态度和应对机制,增强心理韧性,从而有效预防和解决心理问题[1]。
  二是情感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传统的应试教育往往过于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忽视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而情感教育则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如同理心、责任感、合作精神等,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是情感教育还能够提升班主任的管理水平,情感教育要求班主任具备较高的情感素养和人文关怀能力,能够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这不仅能够增强班主任的亲和力和影响力,还能够提升班主任的管理水平和教育智慧,使班主任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复杂的教育情境,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二、情感教育在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运用实践
  (一)建立情感联结构建信任型师生关系
  首先倾听与理解:建立情感沟通的基础,班主任应主动倾听学生的心声,理解他们的困惑和需求。通过日常的观察和交谈,班主任可以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从而找到与学生建立情感联结的切入点[2]。例如,当发现某位学生近期情绪低落时,班主任可以主动邀请该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谈心,耐心倾听其烦恼,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建议。这种倾听与理解的行为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注和尊重,从而逐渐建立起对班主任的信任感。其次共同参与:增进师生间的互动与合作,班主任应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和各类活动,通过共同参与来增进师生间的互动与合作。例如,可以邀请学生一起制定班级规章制度,或者组织班级团队建设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班主任的平等与尊重。此外,班主任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一起进行课外阅读、体育活动等,通过共同的爱好和兴趣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这些共同参与的活动不仅能够增进师生间的了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责任感。
  (二)融入班级文化建设营造情感共同体
  首先确立共同的班级愿景和价值观,班主任应引导学生共同确立班级的愿景和价值观,这不仅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也是情感共同体形成的基础。通过组织班会、讨论会等形式,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期望,共同凝练出代表班级精神的愿景和价值观。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归属感,还能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其次设计富有情感的班级活动,班级活动是情感教育的重要载体,班主任应设计一系列富有情感的班级活动,如主题班会、团队拓展、节日庆典等,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集体的温暖和力量[3]。这些活动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从而增强班级凝聚力。最后营造温馨和谐的班级氛围,班级氛围是情感教育的重要环境。班主任应努力营造温馨和谐的班级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家的温暖。这可以通过布置教室环境、设置班级公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等方式实现。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更容易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行为方式。
  (三)关注个体差异实施个性化情感引导
  首先深入了解学生个体差异,班主任应通过多种渠道深入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包括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家庭背景、成长经历等。这可以通过与学生进行一对一谈话、家访、观察学生在校表现等方式实现。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才能为个性化情感引导提供有力支持。其次制定个性化情感引导方案,在深入了解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班主任应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情感引导方案。这些方案可以包括针对不同性格学生的沟通策略、针对不同成长背景学生的心理辅导方法、针对不同兴趣爱好的激励措施等。通过个性化方案的实施,班主任可以更有效地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然后持续关注学生情感变化,情感引导并非一次性的工作,而是需要持续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班主任应定期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情感状态和需求,及时调整情感引导方案。除此之外,班主任还应鼓励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情感,以便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并通过沟通过程降低学生的隔阂与焦虑,从而拉进师生关系。
  综上所述,情感教育在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和全面发展,还能够增强班级凝聚力和提升班主任的管理水平。因此,初中班主任应高度重视情感教育的运用和实践,不断探索和创新情感教育的方法和策略,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贾秋岚.情感教育在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实践运用[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5(16):103-104.
  [2]张大会.情感教育在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运用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9(7):43-44.
  [3]孔凡霞.情感教育在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运用与实践[J].中华辞赋,2019(3):225-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