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初中班级管理中破窗效应的应用

【作者】 关万拓

【机构】 海南省东方市第二思源实验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破窗效应是犯罪学的一个理论,该理论由詹姆士·威尔逊及乔治·凯林提出。此理论认为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以一幢有少许破窗的建筑为例,如果那些窗不被修理好,可能将会有破坏者破坏更多的窗户。最终他们甚至会闯入建筑内,如果发现无人居住,也许就在那里定居或者纵火。这个现象,就是犯罪心理学中的破窗效应。企业管理中经常会用到破窗效应原理,其作用十分巨大,其实教师班级管理中也应该要注意破窗效应的应用,这对于班级管理工作的作用也是巨大的。
  关键词:班级管理;破窗效应
  一、及时惩戒中的破窗效应原理
  班主任工作繁忙且复杂,很多情况下由于工作多的原因会忽略对一些犯小错的学生的惩罚。班主任或是工作太多忘记了,又或是觉得事情很小先放过把。这些处理方式其实是很错误的。忽略小错,就会积累成大错,所以班级管理中及时惩戒是必要的。班主任如果放过犯小错的同学,那么班级中其他学生就会下意识的认为这个事是可以做的,班主任没有禁止,久而久之,班级中大部分人效仿,此时再去补救必将要花费更大的精力。以旷课为例子:在我去年所带的班级中有一条班规便是旷课一节罚打扫班级一天。但是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某次一位同学因睡懒觉错过一节课,加上父母没有提前请假于是就被罚扫一天的地。家长由于心疼孩子帮助孩子打马虎眼,于是中午时打电话给我说是小孩头晕睡不醒,本来想请假但是又忘记请了,想请我撤销惩罚。于是便有了一次旷课不被罚的例外,此后其他同学便纷纷效仿,班规形同虚设!
  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不要只乐于制定班规而不严格执行。只有及时惩戒才能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错误,从而杜绝错误再次发生。可见及时惩戒矫正消除不良现象,防止破窗效应发生在班级管理中是极其重要的。
  二、“扶弱”中的破窗效应原理
  在班主任工作交流中总会碰到这两个话题:“某某同学真是太坏了,怎么教育的没有用,简直无药可救,管不了了。不然随他算了?”;“某些同学真是太笨了,怎么教都教不会,算了,放弃这一小部分吧,去培养那些有希望提分的吧?”。其实,这些想法都是违背教育规律的,也是违背教师立德树人初心的。如果长期不关注“学弱生”,任其自生自灭,学生就会越来越差,从而影响到班级学习风气,任由破窗效应发展最终导致班级学生整体变差。现实的班级中一个“坏小孩”带坏一群人的例子不在少数,由此不论是德育还是智育“扶弱”必不可少。
  “扶弱”就是要帮助纪律不好、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改正错误,认真对待学习,成为有纪律、有理想,养成良好习惯、认真对待学习的学生。这样才能营造良好的班风,带好班级。因此“扶弱”便是杜绝环境中的不良现象,杜绝班级破窗效应的发展。
  三、营造良好班级环境,杜绝班级破窗效应
  根据破窗效应班主任要想管理好一个班级,使班级向好的方向发展,那么班主任就要认真思考如何杜绝班级环境中不良现象的存在,这样才不会让班级出现破窗效应以至达到不可控的地步。
  乡镇地区学生存在的问题很多:很大一部分学生没有从小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班级卫生差学习环境不好;不自觉遵守校纪校规,课堂纪律乱,部分学生屡教不改,课堂效果不理想,造成班级成绩差,学风不好;学生家长不重视教育,学生对自己学业不重视,成绩多少无所谓。少数学得好的学生互相攀比,互相孤立,没有形成良好竞争关系;学校活动少,集体荣誉感相关教育缺失,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不强。班级像一盘散沙;学生家长不重视教育,没有正确教育观念,认为学生上学后的教育是老师全权负责。偶尔有学生犯错叫家长来校一起教育,家长会以工作、农活太忙没有时间为由拒绝,造成学生犯错不及时处理,学生由小错到大错追悔莫及。
  因此笔者认为乡镇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经常会遇到很多的问题,从杜绝班级破窗效应这一方面来讲,班主任更应该要十分重视营造良好的班级环境。
  (一)优美干净的卫生环境
  营造良好的卫生环境要求学生通过值日劳动还有日常爱护公物、讲究卫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来保持教室卫生、卫生区卫生干净整洁,使公共财物保存良好。如果不重视细微之处的卫生也会导致破窗效应发展,班级卫生问题越来越多,再整治就更加困难了。营造良好卫生环境得从小事做起。比如:培养学生爱护公物、不随地扔垃圾、积极捡地上垃圾等良好行为习惯。因此教师要制定合理的值日安排及相应惩戒措施,同时开展相关主题班会,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营造良好卫生环境有以下好处:第一,使师生有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使师生心情愉悦,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和工作效率;第二,能培养学生热爱劳动,讲究卫生,爱护公物等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积极向上,良性竞争的学习环境
  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要求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使学生认真对待学习,具有积极向上得竞争意识,同时师生教学关系良好,学生愿意提问,教师乐于解答。
  首先,班主任要引导班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知识为社会做出贡献的重要性,并以掌握良好的学习能力为荣,避免其它无谓的攀比跟风现象。比如在乡镇地区学校还存在着中学生跟风抽电子烟染头发的现象,着些都是防止破窗效应要制止的不良现象。
  其次,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班主任应重视“三个常规”中学生学习常规的培养,利用班会等时间带领学生学习学习常规。
  再次,在班级中不可避免会存在竞争关系,班主任应该要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共同进步的竞争关系,杜绝生怕别人超过自己的不良心理存在,构建良性的竞争关系。
  最后,保持融洽和谐的师生教学关系,营造学生愿意提问,教师乐于解答的教学环境。杜绝学生有问题不敢提,学生提问教师不乐意解答的现象。
  (三)自律自觉的纪律环境
  纪律是所有教学活动的保障。如若纪律不好,则班级溃如散沙,教学活动根本不能进行。合理合规的校纪班规是营造良好纪律环境的前提,班主任应该深入了解班级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制定班规。在实施过程中,班主任应该确保校纪班规的威严,坚定实施,及时奖惩。
  营造良好纪律环境有利于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自觉遵守公序良俗,知法守法的意识。
  (四)团结和谐的集体交流环境
  教师通过多开展集体活动,多组织学生参与集体比赛,多开展主题班会等途径帮助学生建立平等友好的同学关系,培养学生正确的交流交往能力。同学之间应该友好互助,相互进步,坚决杜绝同学之间不平等关系的存在,杜绝孤立现象,零容忍校园欺凌。增强班级凝聚力,培养集体意识,集体荣誉感。同时初中时期,学生身体发育、心理也有了改变,多了对异性不一样的感觉。此时班主任教师一定要注意正确引导学生对待男女同学关系,谨慎处理早恋问题。杜绝早恋现象。
  (五)共教共育的家校互通环境
  俗话说父母是小孩的第一任教师,父母对学生的教育作用也是巨大的。影响小孩成长的教育中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着同样重要的作用。因此班主任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应该积极主动联系学生家长,必要情况下学生和家长的思想工作同时做,矫正少数不重视家庭教育的父母的错误思想,尽力构建家校互通良好,共同教育的体系。
  四、结语
  破窗效应原理可以应用于很多情景,作用十分巨大。作为班主任的我们更应该认识到此原理对于教育教学的巨大作用,不断思考如何杜绝班级环境中的不良现象,杜绝班级破窗效应,为班级管理添薪助力。
  参考文献:
  [1]滕泽志.借鉴“破窗效应”,让班级管理再上新台阶[J].中学教学参考,2017(21):82
  [2]徐丹华.“破窗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规避[J].教书育人,2020(1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