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幼儿园蚕桑文化与美食DIY相结合的实践探索

【作者】 何锦月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南湖幼儿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本文聚焦于幼儿园蚕桑文化教育中美食DIY活动的开展。通过阐述蚕桑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分析美食DIY活动对幼儿发展的多方面促进作用,包括认知、动手能力、情感态度等。详细介绍了在幼儿园开展蚕桑美食DIY活动的实施经过,如活动准备、具体流程以及活动后的延伸,探讨了活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旨在为幼儿园特色文化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参考,丰富幼儿教育实践形式,传承和弘扬蚕桑文化。
  一、引言
  蚕桑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在幼儿园教育中融入蚕桑文化,不仅能够让幼儿了解传统文化,感受其独特魅力,还能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美食DIY活动以其趣味性和实践性,能够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将蚕桑文化与美食DIY相结合,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学习体验平台。
  二、蚕桑文化与美食结合的教育意义
  (一)文化传承价值
  蚕桑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智慧和历史,将其引入幼儿园教育,有助于在幼儿心中播下传承传统文化的种子。通过了解蚕的生长过程、丝绸的制作以及蚕桑相关的民俗等,幼儿能够初步认识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文化传承与认知拓展
  蚕桑文化历史悠久,涵盖养蚕、缫丝、织绸等多个方面。将其与美食结合,能让幼儿以更直观的方式接触和了解传统文化。例如,认识桑叶、桑葚这些与蚕桑紧密相关的食材,了解它们在饮食文化中的应用,拓宽幼儿对传统文化和自然知识的认知边界。
  三、蚕桑文化美食DIY对幼儿发展的促进作用
  (一)认知能力提升
  在蚕桑美食DIY活动中,幼儿需要了解食材的来源,如桑葚、桑叶等与蚕桑的关系。他们通过观察、触摸、品尝等方式,对这些食材的特性有更直观的认识,丰富了对食物和植物的认知。同时,在制作美食的过程中,幼儿还能学习到一些简单的烹饪知识和技巧,如蒸煮、搅拌等,进一步拓展认知领域。
  (二)动手能力培养
  美食DIY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从准备食材、清洗、切割到最终的制作成型,幼儿全程参与,锻炼了手部精细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例如,在制作桑葚果酱时,幼儿需要将桑葚洗净、去核,然后搅拌熬煮,这些操作都能有效提升他们的动手能力。
  (三)情感态度培养
  当幼儿成功制作出蚕桑美食时,会获得强烈的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同时,在与同伴合作制作美食的过程中,幼儿学会分享、交流和协作,培养了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积极的情感态度。
  四、幼儿园蚕桑文化美食DIY活动的具体实施
  (一)桑茶品尝
  中国桑茶之乡,种桑养蚕历史悠久。除了养蚕,桑园里的桑叶还可以用来制作成桑茶。在《本草纲目》中,对桑,作了至高无上的赞誉:“桑,东方之神木也。”桑叶又称“神仙叶”,一盏香茶,熏修孩子的礼仪和品德;一缕茶香,让孩子学着安静和专注。孩子们学习泡茶喝茶,学会侍亲奉茶,待客敬茶,学会知恩、感恩,从小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知礼仪。
  (二)香酥桑叶
  桑叶除了可以泡茶,还可以制作香酥桑叶,炸桑叶。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学习烹饪技巧,更能深刻感受劳动带来的快乐。我们精心选用新鲜嫩绿的桑叶,炸制出金黄酥脆的香酥桑叶饼,且富含营养。
  (三)桑葚奶昔
  幼儿能了解到桑椹和牛奶可以组合制作成新的饮品,拓展对食物搭配的认知,激发对不同食物组合的兴趣。在参与制作桑椹奶昔的过程中,幼儿能学会使用一些简单工具,如搅拌机等,了解奶昔的制作步骤,培养基本的生活技能。桑椹奶昔颜色鲜艳,通常呈紫红色,能吸引幼儿的视觉。其独特的果香和奶香混合的气味,以及细腻的口感,能刺激幼儿的嗅觉和味觉,为幼儿带来丰富的感官享受,促进感官发育。
  (四)桑叶凉粉
  凉粉是我们川东北的一项特色小吃,而加上了桑叶的凉粉,味道也是把特色具体化。桑叶凉粉是一种非常美味的传统小吃,桑叶具有清热解毒、消暑解渴的功效。我们的桑叶凉粉都是用新鲜、安全的桑叶制作的。桑叶凉粉的口感非常独特,它的滑嫩和弹牙让人回味无穷。
  (五)桑叶馒头
  通过参与桑叶馒头制作,幼儿能接触到独特的饮食文化,明白不同地区有利用当地食材制作特色美食的传统,增强对多元饮食文化的感知。揉面、包馅等制作过程能充分锻炼幼儿的手部肌肉,提高手部精细动作的发展,如捏出馒头的形状、控制馅料的多少等,有助于提升手眼协调能力。让幼儿掌握简单的烹饪技能,学会使用一些基本的厨房工具,如擀面杖等,为他们今后独立生活奠定一定的基础。
  (六)桑葚果汁
  桑椹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花青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制作成的果汁能为幼儿提供丰富的营养,有助于增强幼儿的免疫力,促进身体发育。在清洗桑椹、操作榨汁工具等过程中,幼儿的手部精细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能得到锻炼,比如他们要小心地将桑椹放入榨汁机,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动作准确性和灵活性。桑葚果汁酸甜可口也是炎炎夏日解暑圣品。
  (七)桑葚果酱
  幼儿能了解桑椹除了直接食用和制成果汁外,还能制作成果酱,丰富对食物加工方式的认知,明白同一种食材有多种用途。
  过桑椹果酱制作,幼儿能更深刻地感知到桑椹是夏季的时令水果,了解不同季节有不同的特色食材,增强对季节变化和自然节律的认识。制作桑椹果酱时,幼儿切桑椹、搅拌果肉等动作,能很好地锻炼手部肌肉和手指的灵活性、协调性,为书写等技能发展打基础。
  (八)清炒嫩桑叶尖芽
  幼儿能认识桑叶的食用价值,了解它从田间到餐桌的过程,丰富对自然和食物的认知,激发对大自然的好奇心与探索欲。让幼儿接触到传统饮食文化中利用桑叶做菜的习俗,感受饮食文化的多样性,增强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在参与择菜、洗菜等简单准备工作中,幼儿的手部精细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能得到锻炼,提升生活自理能力。
  (九)桑葚果冻
  幼儿可以了解桑椹的颜色、味道等特点,以及桑椹从果实到果冻的转变过程,增加对食物的认知。制作果冻过程涉及凝固等科学现象,幼儿能直观感受,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培养观察力和思考能力。幼儿参与清洗桑椹、搅拌材料、倒入模具等过程,可锻炼手部肌肉和手眼协调能力。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对桑椹果冻进行造型设计,如添加其他水果或用不同模具,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十)桑叶冰粉
  冰粉是中国传统的特色小吃,通过制作桑叶冰粉,能让幼儿接触和感受传统饮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幼儿在参与采摘桑叶、清洗桑叶、协助制作冰粉等过程中。在制作桑叶冰粉时,幼儿观察桑叶颜色、形态的变化,以及冰粉从液体到凝固状态的转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对事物变化的感知能力。
  五、活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一)幼儿安全问题
  在使用刀具、油锅等工具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解决策略是在活动前对幼儿进行详细的安全教育,示范正确的工具使用方法,强调安全注意事项。活动过程中,教师密切关注幼儿的操作,确保每个幼儿都在教师的视线范围内,及时纠正幼儿的危险行为。同时,选用适合幼儿使用的安全刀具和小型烹饪工具,降低安全风险。
  (二)食材处理难度
  部分食材如桑叶的清洗和切碎对于幼儿来说有一定难度。教师可以在活动前提前将桑叶进行初步处理,如洗净、切成较大的块状,让幼儿在操作时只需进行简单的加工。同时,在幼儿操作过程中,教师给予耐心的指导和帮助,逐步提高幼儿的食材处理能力。
  (三)时间把控问题
  美食diy制作活动环节较多,包括准备食材、制作过程、等待烹饪时间等,容易导致活动时间过长,影响教学进度。在活动前精心设计活动流程,合理安排每个环节的时间。提前准备好部分食材和工具,减少幼儿等待时间。对于烹饪时间较长的环节,可以采用分组轮流进行的方式,让幼儿在等待过程中进行其他相关活动,如讨论美食文化、分享制作经验等。
  六、结论
  幼儿园蚕桑文化美食DIY活动将传统文化教育与幼儿的生活实践相结合,为幼儿提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通过参与美食DIY活动,幼儿在认知、动手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都得到了有效的发展,同时也增强了对蚕桑文化的了解和传承意识。在活动实施过程中,虽然会遇到一些问题,但通过教师的精心准备和有效的解决策略,能够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未来,幼儿园可以进一步挖掘蚕桑文化的内涵,创新美食DIY活动形式,让更多的幼儿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下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