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蚕茧材料在幼儿园艺术活动的运用与实践探索

【作者】 李新燕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南湖幼儿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本研究深度剖析蚕茧材料在幼儿园艺术活动中的应用,旨在揭示其独特的艺术价值与教育意义。研究以本土蚕桑文化为背景,从蚕茧的特性出发,通过行动研究与观察法,对其在绘画、手工等艺术活动中的运用展开实践探索,分析其对幼儿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蚕茧材料不仅能激发幼儿的创造力、探究力与想象力,引导幼儿亲近自然、感受生活美学,还能促进幼儿在多领域的全面发展,为幼儿园艺术教育提供了创新性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蚕茧材料;幼儿园艺术活动;创新运用;实践探索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南充作为蚕桑之乡,其蚕桑文化历史悠久。其蚕茧作为一种天然材料,具有独特的形态、质感和色彩,在艺术创作领域具有很大的教育价值。将蚕茧材料引入幼儿园艺术活动,不仅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灵感与体验,还能让他们亲近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为拓展幼儿园艺术教育的形式和内容提供了新的路径。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研究以蚕茧材料为切入点,深入探究蚕茧在艺术活动中的运用模式,剖析蚕茧对幼儿艺术发展产生的影响,致力于为幼儿园艺术教育构建坚实的实践参照体系与理论支撑框架。
  具体而言,本研究设定三重目标:其一,深度挖掘蚕茧材料的内在特性,了解其在艺术活动中所蕴含的教育价值;其二,通过幼儿实践操作,总结蚕茧材料在绘画、手工等多元艺术活动中的运用方法;其三,通过幼儿参与蚕茧材料艺术活动时的具体表现,探寻该过程对幼儿创造力、想象力、审美能力,以及其他领域发展所起到的促进作用。
  本研究成果具有显著意义,一方面,能够丰富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的材料资源,创新艺术教育的实施方法,为教师提供全新的教学思路与策略;另一方面,助力幼儿在艺术活动中实现更全面的发展,全方位提升幼儿的综合素质,推动幼儿教育事业迈向新高度。
  二、研究方法
  (一)行动研究法
  选取南湖幼儿园的大班作为研究对象,在一学期内开展基于蚕茧材料的艺术活动实践。教师与研究者共同制定活动方案,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观察、反思和调整,探索蚕茧材料在不同艺术活动中的最佳运用方式。
  (二)调查研究法
  通过阅读相关的教学刊物,在具体的实践情境中,有目的地整合当前蚕茧美育活动开展情况,提炼构建幼儿蚕茧艺术活动的最佳模式、途径和方法,使得其充分发挥艺术价值。
  (三)观察法
  在艺术活动开展过程中,运用自然观察法和轶事记录法,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参与度、创造力发挥等情况,详细记录幼儿在使用蚕茧材料进行创作时的想法、语言和操作过程,为分析幼儿的发展提供依据。
  三、蚕茧材料的特性
  (一)蚕茧材料的特性
  1.形态特征
  蚕茧呈椭圆形或近似球形,表面具有自然的纹理和弧度,大小适中且形状规整。幼儿可以通过观察、触摸蚕茧,感知物体的形状和空间特征,构建各种造型结构。
  2.质感与触感
  蚕茧质地轻盈、柔软,表面的丝纤维细腻光滑,在艺术创作中能够引导幼儿运用不同的材料组合来表现各种质感。
  3.色彩特点
  天然蚕茧主要呈现出白色、浅黄色等自然色系,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创意,运用蚕茧的自然色彩进行搭配和创作。
  四、蚕茧材料在幼儿园艺术活动中的应用实践
  (一)蚕茧材料在绘画活动中的应用
  1. 蚕茧拓印画
  幼儿将蚕茧制作出不同形状,根据自己的想象,通过不同的按压方式和色彩组合,创作出各种图案,如花瓶、花朵、动物轮廓等。这种拓印方式既简单又有趣,能够让幼儿体验到不同的绘画方法,感受色彩的变化和组合之美。
  2.蚕茧添画
  幼儿将蚕茧想象成小动物的身体,添画上眼睛、耳朵、尾巴等部位,创作出可爱的动物形象;或者将蚕茧作为画布,添上脸谱、中国建筑等图案,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蚕茧添画能够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造型能力和构图能力。
  (二)蚕茧材料在手工活动中的应用
  1.蚕茧首饰制作
  幼儿可以用丝线将蚕茧串联起来,制作成项链或手链;也可以在蚕茧上镶嵌上珠子,制作成独特的耳环或戒指,还可制成发簪、簪花、戒指等,在制作过程中,幼儿不仅锻炼了手部精细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还培养了审美能力和设计能力。
  2.抽丝剥茧
  我们不仅体验了抽丝活动、蚕茧手工,还让小朋友们去探寻蚕丝的拓染、蚕丝的用途。蚕丝可以抽成线,织成布,染上色,制作成服装、蚕丝被等。
  (三)蚕茧材料在表演活动中的应用
  1.蚕茧道具制作
  在表演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利用蚕茧材料制作道具。这些道具不仅能够增加表演的趣味性和观赏性,还能让幼儿更加投入到表演活动中,增强他们的角色体验。
  2.蚕茧主题表演
  以蚕茧的生长过程为主题,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表演活动。在表演过程中,幼儿不仅能够深入了解蚕茧的相关知识,还能锻炼语言表达能力、身体协调能力和表现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五、蚕茧材料在幼儿艺术教育中的价值与应用
  (一)激发创造力与想象力
  在艺术教育活动中,引入蚕茧材料可打破传统材料的局限,其独特的形态和特性为学习者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蚕茧材料的独特性为幼儿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幼儿可以根据蚕茧的形态、质感和色彩,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尝试不同的创作方法和表现形式。
  (二)培养审美能力
  通过接触和使用蚕茧材料,幼儿能够观察到蚕茧的自然美,包括其形态、质感和色彩。在艺术活动中,幼儿需要对蚕茧材料进行选择、组合和搭配,这一过程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审美感知和审美判断能力,让幼儿学会欣赏美、创造美。
  (三)促进跨学科学习
  幼儿在了解蚕茧的形成过程中,可以学习到科学知识;在讨论和分享蚕茧创作的想法时,其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得到锻炼;在小组合作完成蚕茧艺术作品时,幼儿的社会交往和团队合作能力得到提升。
  (四)提升幼儿文化认同和价值
  利用蚕茧材料进行艺术创作,能够促进幼儿对本土文化的了解。通过教学实践,幼儿能够对蚕桑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加深了幼儿对本土文化的认知和认同,丰富幼儿的蚕桑文化知识,提升民族文化自信。同时让蚕桑文化在新一代中得到传承和发扬。
  (五)艺术教育实践案例分析
  以南湖幼儿园大四班为例,开展了为期一学期的蚕茧艺术创作课程活动。课程初期,教师通过展示蚕茧的实物和相关艺术作品,引导幼儿观察蚕茧的特点,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六、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幼儿在蚕茧材料艺术活动中的表现
  1.从灵感萌芽到思维绽放
  孩子们通过多感官去探索蚕茧材料的特性与潜力,进而拓宽对艺术表现形式的认知。孩子们发挥着自己的想象力,用彩笔、粘土等材料将一个个平凡的蚕茧变成了独一无二的艺术品。例如,有的幼儿将蚕茧制作成了恐龙,用粘土做背刺和尾巴;有的幼儿用蚕茧制作簪花。
  2.从感知到鉴赏
  幼儿在绘画和手工创意活动中,能够直接地感知蚕茧形状和质感的变化,学会运用不同的材料相结合,用不同的表现手法来创造美的作品。例如,在蚕茧首饰制作中,幼儿能够根据自己的审美偏好,选择合适的色彩搭配和材料组合,制作出美观独特的首饰。在评价他人作品时,幼儿也能够从审美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表现出了一定的审美判断能力。
  3.其他领域能力的发展
  在蚕茧材料艺术活动中,幼儿在语言、科学、社会等领域的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在讨论和分享创作想法时,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他们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创意和思路。在了解蚕茧的形成过程和相关知识时,幼儿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积极提出问题并寻求答案。在小组合作完成艺术作品时,幼儿学会了分工协作、相互帮助,提高了社会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基于教师视角的蚕茧艺术活动效能反馈
  幼儿通过艺术活动,对蚕茧材料产生浓厚的兴趣,动手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并在活动中了解到本土蚕桑文化的历史和意义,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
  同时,教师们也在活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如何根据幼儿的兴趣,将蚕茧材料设计出小、中、大年龄段的艺术活动; 蚕茧小巧且有点坚硬,部分幼儿在使用蚕茧材料时存在操作困难等,需要在今后的活动中进一步探索解决方法。
  七、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蚕茧材料在幼儿园艺术活动中的运用进行实践探索,得出以下结论:
  一是蚕茧材料在幼儿园艺术活动中具有较高的教育价值,具有独特的形态、质感和色彩特性,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培养审美能力,促进多领域发展。二是蚕茧材料在绘画、手工等不同类型的艺术活动中都有丰富的应用方式,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活动形式,引导幼儿充分发挥蚕茧材料的价值。三是在运用蚕茧材料开展艺术活动过程中,幼儿表现出了积极的参与态度和丰富的创造力,在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同时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建议
  1.加强蚕茧材料的创新使用
  蚕茧材料的使用方式可以更加多样化,例如将蚕茧与其他材料(如纸张、布料、木材)结合,制作蚕茧装饰画,创造出更具艺术感的作品。
  2.加强家长对蚕茧艺术实践的支持策略
  让家长了解蚕茧艺术活动的意义,并支持幼儿幼儿和家长一起养蚕,提供养蚕的技术支持,共同参与蚕茧材料的收集,此外,教师还可以探索蚕茧材料的多元化活动,如蚕茧黄英艺术等。
  3.提升教师运用蚕茧材料开展艺术活动的能力
  幼儿园可以组织教师学习对蚕茧材料的特性、应用方法和教学策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反思和总结经验,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和活动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活动内容,确保艺术活动的有效性和趣味性。
  4.整合课程资源,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可利用当地现有资源蚕桑产地、蚕桑博物馆、获取更多教学资源。教师还可以将蚕茧材料艺术活动与幼儿园的其他课程进行有机整合,如科学领域的蚕的生长过程探究、语言领域的蚕茧主题故事讲述、社会领域的蚕茧文化了解等,让幼儿在多领域的学习中,更加深入地了解蚕茧材料,获得更全面的发展。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幼儿将蚕茧材料艺术作品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如装饰教室、制作礼物等,让幼儿感受到艺术创作的实用性和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