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中职校专业技能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作者】 蒋道林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柳嘉职业技术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一、中职学校专业技能教学现状
  我们发现目前中职学校专业技能教学存在以下一些问题:一是缺乏专业技能校本教材;二是专业技能教学模式单一,教师“单打独奏”;三是缺乏专业技能教学资源;四是技能教学检测评价形式单一或无检测评价等问题。随着四川省职教高考政策的改变,近两年还有的学校在高一、二年级时根本就不开专业技能实作课,“技能知识”理论讲解,接近高三时才简单突击训练以下。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专业技能。在教育心理学中,技能分为智力技能与动作技能,两种技能的形成都有各自的过程、特点和相关理论,以及可以对之采取措施。智力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它是一种按照客观的、合理的、完善的程序组织起来的活动方式,是一种内隐的智力操作,没有明显的外部动作。而动作技能是在练习的基础上形成的,不是生而有之的,故而动作技能是人类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具备的能力,是人类学习的重要领域之一。本课题所指专业技能是指中等职业学校各专业类别中要求学生掌握的专业技术,即动作技能。
  三、本课题研究意义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旨在一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中职学生技能水平,提升学生参加职教技能高考成绩,增强就业竞争力;二是形成专业技能教学标准和技能教学评价机制;三是促进教师整体发展;四是促进推动学校发展,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五是满足产业升级需求,为高职学校输送优质生源。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形成切合中职学校实际的专业技能教学校本课程
  协同行业、企业及各专业教研组骨干教师,“岗课赛证”融通,整合技能大赛、职业技能认定和高考等方面所涉及的技能要求,梳理若干专业技能项目,构建符合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旅游服务类、农林牧渔类、财经商贸类、交通运输类、土木工程类等专业的校本课程。
  (二)形成切合中职学校实际的专业技能课堂教学模式
  本课题为实现学校专业技能“教—学—评”一体化,紧密围绕学校“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核心要求,融合岗、课、赛、证技能要求,形成符合中职学校实际的项目化教学模式。 
  (三)形成中职学校专业技能教学资源,建立检测试题库
  基于各专业的校本课程,形成相应的专业技能提升手册,并建立校级技能检测试题库。
  (四)建立中职学校专业技能教学评价检测机制
  借助社会和行业力量,通过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技能大赛和学期技能抽测等方式,三方协同考核专业技能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形成有效的技能教学评价检测机制。
  五、研究措施
  (一)整合各专业技能,建立专业技能教学资源
  将各专业的书本技能、高考技能、技能大赛、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和生产实践等五个维度的技能知识进行整合,形成若干个技能训练项目,并装订成专业技能提升手册。基于手册,建立各专业技能检测试题库。
  (二)探索并实施“一核五维六环”项目化教学模式
  专业技能教学中,紧密围绕“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学生工匠精神”这一核心,根据各专业整合的技能项目,通过学生分组、任务分配、演示操作、项目实施、项目评价和项目展示六个环节实施项目化教学。
  (三)构建“三三二”技能教学评价检测机制
  强化校、社(人社部门)、户(行业)合作,三方借助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技能、高考技能、大赛技能三大内容协同考核各专业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通过对师生的双向考核评价,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操作能力。通过建立专业技能教学评价检测机制,执行统一考试或考核,达到考教分离的效果。
  (四)探究产教融合“校社户”协同育人模式
  在农林牧渔类专业试点,探究符合农村职校实际的产教融合“校社户”协同育人模式,为提升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搭建平台。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素养
  鼓励专业课老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和比赛、撰写论文、参编教材或教辅读物,提升专业素养,助力学校专业技能教学水平的提升。
  六、研究取得的成果
  (一)认识性成果
  1.“一核五维六环”项目化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2.“三三二”技能教学评价检测机制有利于提升师生双方教与学的积极性。
  3.七大专业技能提升手册有利于规范各专业技能教学,增强有效性。
  (二)操作性成果
  1.构建了适合柳嘉职校学生专业技能提升的校本课程
  构建了《农林牧渔类专业技能实训》、《会计事务专业技能实训》、《电子应用技术专业技能实训》、《建筑专业技能实训》、《旅游专业技能实训》、《汽修专业技能实训》、《计算机应用专业技能实训》七大校本课程。
  2.形成“一核五维六环”项目化教学模式










图1: “一核五维六环”项目化教学模式

  3.构建了以七大专业技能提升手册为核心的教学资源
  形成了与校本课程相对应的专业技能提升手册,基于此建立了校级技能检测试题库。
  4.形成了“三三二”技能教学评价检测机制







图2: “三三二”技能教学评价检测机制
  七、课题研究取得的效益
  (一)学生层面
  1.实施“一核五维六环”项目化教学和“三三二”技能教学评价检测机制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了专业技能学习的效率。学生参加1+X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合格和参加省市技能大赛成绩率明显提高。
  2.提升了学生职教高考成绩。学生对口升学考入大学的学生人数逐渐增加,2024年专科上线1236人,同比增长17.4%,本科上线162人,同比增长102.5%。
  (二)教师层面
  1.教师认识并实践了“一核五维六环”项目化教学模式。
  2.提升了我校教师的教改和科研意识。
  3.教师教学业务素养得到有效提高。
  (三)学校层面
  1.提高了学校管理水平。
  2.“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试点工作成效显著。
  3.办学规模逐年扩大。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逐步提升,办学规模逐年扩大。我校作为农村职校,在2024年的招生中,人数突破1500。
  (四)社会辐射效益
  1.助力叙州区柳嘉镇种、养殖业发展。2020年-2024年两年累计为当地果树专合社和种植大户进行果实套袋100万余个,修剪果树10万余株,助农创收,振兴了地方经济,受到社会好评。
  2.为省市内兄弟学校技能教学提供了教学参考,牵头参编的省规教材《农业经营与管理》和对口升学考试复习用书出版并在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广泛使用。
  八、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一)形成了“一核五维六环”项目化教学模式
  (二)形成了“三三二”技能教学评价检测机制
  (三)形成了针对各专业技能提升的校本实训手册
  参考文献:
  [1]唐古力.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会计技能教学改革与创新[J].中国市场2016(44):192-193.
  [2]方向阳,魏力,王竝.促进高职教育改革[J].当代教育论坛,2009,05:6.
  [3]蒋庆斌,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的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