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析如何做好小学班主任工作

【作者】 罗曼莉

【机构】 浙江省浦江县黄宅镇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班级是学校中的一个小集体,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场所,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地点。班主任无疑是班级的管理者,也是学生的组织者和教育者。一名优秀的班主任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还要关心学生的生活。同时还要及时与各科任教师联系,与学生家长,与社会联系。因此,班主任工作质量的好坏,不仅关系到本班学生的整体素质,还影响到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由此可见,班主任工作任重而道远。那么,小学班主任工作究竟如何开展呢?
  一、用心工作,热爱学生 
  班主任不仅要当好传道授业解惑的引路人,更要走进学生心灵,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平民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带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做一个用心灵耕耘心灵乐于奉献的班主任,那他教育的孩子们定会茁壮成长。一个合格的班主任,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真正的投入,用心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业之中,以校为家,爱生如子。作为班主任,要作好自己的工作,就必须善于研究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心理特征和行为习惯,善于了解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和帮助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其次,作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认识到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与地位上是平等的关系,尊重学生,学会与学生交朋友。走入学生的心灵,学生才会信赖你,才能够放心的把学习和生活中的困惑与困难讲出来,而班主任才能够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二、善于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中心环节。班级文化是班主任带领全班的同学共同营造出的一种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氛围和环境,在这种环境中,班级文化会放射出无形的教育力量,使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首先,确立共同的奋斗目标。这是一个班级的粘合剂,它凝聚着人心,指引大家前进的方向。班集体如果没有一个共同奋斗的目标,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在确立班集体目标的过程中,班主任要起主导作用,同时班级成员也要积极参与。目标实现后,还要及时进行总结、评比,提出新的奋斗目标,组织新的活动,使班集体永远处于不断向前发展的运动之中。 
  其次,开展丰富的活动。孩子纯真、无邪的心灵,好似一片待垦的沃土,充满希望。不仅身体的成长需要五谷杂粮和足够的营养,心灵的成长也需要均衡的营养。一个善于开展班级活动的班主任,会让孩子们在多姿多彩的活动中获得心灵成长所需的养分,点亮他们内心的火光,让他们享受成长的快乐。与此同时,在组织安排活动时,也应该考虑到孩子的需求,要给孩子们自由的活动空间,尊重他们的意愿,当学生需要活动的时候,及时地安排与组织,会是一场教育的及时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挥洒出令人惊讶的别样精彩。 
  最后,营造和谐的班级文化。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同样的,一种文化育一种人。正如一位教育家曾说,让学生不随地吐痰是一种教育,使学生不好意思随地吐痰是另一钟更高层次的教育。使学生浸润于和谐的文化中,如沐春风,如浴甘露,受益无穷。以班级物质文化为例,所谓处处物语皆心语,它是具有丰富内涵的人文环境,是潜移默化的教育因素。在班级中建立“图书角”,满足学生们阅读的需求;“生物角”里摆满孩子们自己种植的花草;墙壁上的“争心表”,激发儿童的上进心和竞争意识;讲台下设置“聚宝盆”,培养学生们拾金不昧的品质等。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们才能有意识建立良好的班级秩序,健全班级规范,完善班级制度文化,从而锻铸班级精神,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优秀的班风。
  三、班主任要发现优点善于表扬,巧妙地批评,树典型学榜样。
  鼓励学生的优势充分体现在它能给学生奋发向上的动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而小学生更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这对他们不仅是一荣誉的享受,更能增强他们的勇气和力量。因此,班主任要善于表扬,要会表扬。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自身的心理品质和学习基础不同等方面的影响,学生间存在较大差异。教师要正视差异,平等对待学生,对待“问题学生”尤其要从关爱的心态出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人格力量去感化他们。
  四、做好家校沟通工作 
  要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单单靠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小学生每天的在校时间约为六个小时,其余时间(包括节假日和星期天)就是与家庭、与社会接触。所以,孩子的成长更离不开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影响。我校学生大多数是农村的,家长农活较多,有的外出打工也顾不上管理孩子,而且家庭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家长缺乏教育管理理论。因此,作为农村小学的班主任一定要经常深入学生家庭或召开家长会,及时与学生家长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并向家长反馈孩子在校的情况,以便于家校共管。班主任还要借助“家长学校”这一平台向学生家长讲解现代化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使其科学地教育、管理自己的孩子。此外,班主任还要听取家长对学校、对某个任课老师的意见,以便于改进自己今后的工作,研究出更加得当的教育措施。
  班主任的工作辛劳而有乐趣,当通过自己的努力工作,把原是一盘散沙的一班学生凝聚成一个团结、坚强的集体的时候;当看到优秀学生不断涌现,问题学生逐渐转变,茁壮成长的时候,我就会意识到我所付出的劳动和心血都没有白费,都是有价值的,就会感到由衷的快乐和无比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