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议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汉字“美”的教学途径

【作者】 郭 英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忠孝街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让语文教学方法丰富起来,探寻小学语文汉字“美”教学的各种途径,让孩子们感受美,从而感受语文,最后爱上语文。那么,教学汉字“美”的途径有哪些呢?本文作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学汉字“美”的途径有以下几点:探寻汉字的音韵美、字形美、字义美。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汉字“美”;教学途径 
  小学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语文的核心素养包括四个方面: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其中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涉及了语言的积累、语感、句式、语法、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因为要完成这一系列语文基本功的训练,所以总有人说:语文教学,尤其是生字词语的教学是枯燥乏味的。但笔者看来,语文教学不是枯燥乏味的,尤其是汉字的教学。枯燥乏味的是单一的方法,又或者是方法的重复,再加上汉字结构特点,让很多记忆力较差的孩子不喜欢学习生字词语,不喜欢语文。著名的语文教育家王崧舟说:除了美,语文空无一物。一句话,道尽了语文学科的真谛。要让语文学习美起来,教学方法丰富起来,让孩子们在感受美中才能感受语文,最后爱上语文。那么,如何探寻语文学科中的各种美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途径:探寻汉字的音韵美、字形美、字义美。
  一、汉字的音韵美
  汉字一字一音,每个音都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种声调,这使得汉字读起来有高低起伏、抑扬顿挫的感觉,富有音乐美。汉字的音韵之美,对于小学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过多的讲解和说教只会适得其反。因此,在语文学习中,教师应更多注重学生诗词的诵读和积累。在“双减”背景之下,我们减去过去那些重复、枯燥的书写作业,多让孩子们在唐诗宋词中汲取营养。因此,在笔者任教的班中,无论是平常上学期间,还是周末,又或是假期,总会有一个固定的家庭作业:背诵经典诗词。那些经典的诗文时,时而深沉动人,时而温柔呼喊,时而“大江东去”,时而“小桥流水”,时而激情澎湃,时而春风化雨。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长期的浸润,耳濡目染地熏陶下,孩子们的诵读也极具音韵之美。例如: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节选,其内容相对于10岁左右的孩子来说,其独特的象征意义其实并不容易理解。但因其整齐的句式,押韵等特点,孩子们很容易就能熟读成诵、倒背如流。这不能不说是汉字音韵之美的独特魅力。
  二、在各种教学途径中探寻字形之美
  汉字既是一种文字符号,又是一种艺术形式,其独特的韵味和魅力深深吸引着全世界各地的人们。作为小学教师,应积极探索有效途径,不仅要教孩子们会写这些文字,还要教给孩子们品味其姿态之美,乐于学习它们。到底有哪些有效的途径呢?
  (一)在汉字的演变中赏析汉字的美。
  每一个汉字的诞生都是一幅生动的画。从甲骨文开始,到金文、大篆、小篆、隶书再到楷行草书的演变,每一次的变化既是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也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教学中,不要为了让学生会写而反复去抄写,从而失去学习的乐趣。而是从字源开始,探寻每个常用字的来源,探寻他们从而感受字形的美。比如:学习“天”字时,利用图画或视频让学生了解它的变化,这样的学习过程一定是充满趣味的,记忆也是牢固的。
  (二)在汉字的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
  汉字,认识自然是不够的,在书写指导中,引导学生体会汉字字形之美。如:指导口字旁的字,引导学生懂得参差之美;学习大口框一类字时,体会其方正之美;学习左右结构的字时,引导他们懂得避让穿插之美;学习反文旁之类的字,引导其懂得收放之美……如此种种,贯穿始终,让汉字字形之美徜徉在每一节语文课中,停留在每一个学生的心里,印象怎么会不深刻呢?
  (三)拓宽学习汉字的渠道。
  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们来说,他们的学习过程是轻松的,甚至是清闲的。因此,由汉字的学习发散开去。引导学生对书法、篆刻的兴趣,从而走上更为广阔的语言文字的学习之路。对于班集体中出现的一批领跑者,一位喜欢书法、篆刻的老师带着他们进行篆刻、书法学习,让他们有更多的事情来充实学习生活,也让他们更加优秀,懂得什么叫做“最好的自己”。在老师的带领下,这一批同学不仅仅学习成绩优秀,在书法、篆刻上也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在市青少年禁毒书法作品创意大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在“翠屏取第三届青少年书画传习大赛”中,获得一等奖,该教师也获得了“优秀指导教师”称号;该班学生在一年一度的区中小学生规范汉字书写比赛活动中,学生也屡屡获奖;在中小学生艺术节展演活动中更是获奖无数。不仅如此,前不久,该教师还带领本班喜欢篆刻的学生代表学校组建了一个名为“僰风书印坊”工坊,到江油参与四川省第三届中华传习书画工作坊展演,在几百个工作坊中脱颖而出,获得省一等奖。成绩带来的不仅仅是荣誉,更是带给孩子们满满的成就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在在语文学习中的兴趣,同时也给其他同学树立了榜样,喜欢传统文化的孩子越来越多。
  三、发挥想象力,感受字义之美
  中国话,是如诗如画的表达。当你在书写一个个汉字时,你会发现它们生气勃勃,犹如一个个顽皮的孩子。它们时而轻如鸿毛,时而刚劲有力。每一个字都犹如一幅精彩的画面,犹如一个跳动的音符。总能使我们心中涌起阵阵感动。
  (一)体味每一个汉字的字义美。
  每一个汉字不仅有悠久的历史,还有独特的韵味。一个“日”字,让你感受到太阳的温暖,一个“月”字让你感受到了月光的柔和,一个“春”就让你感受到勃勃生机,一个“秋”就让你感觉到一阵萧瑟。苏轼对王维的诗、画有一个广为流传的评价:“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从汉字的属性来看,王维的诗与画能产生“互译”的艺术效果,恰恰在于汉字本身具有立言象摹、图象尽意的强大功能。
  (二)在经典诗词种品味连词成句之美。
  汉字可以是一个个唱着“独角戏”,它们也可以成群结队,相得益彰。“沉鱼落雁”、“春树暮云”、“莼羹鲈脍”……是不是足以让你感受中国人特有的浪漫。读到“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时,我们就发现,单个字的字形、物象、意蕴的审美性非但没有丧失,反而助力于整句诗的理解。当你读到“长河落日圆”时,你的眼前是否出现了一轮圆圆的红日呢?当你读到“红杏枝头春意闹”时,你的脑袋里是否会出现一片春意盎然呢?从这些语句中,我们体会到什么是“言有尽而意无穷”,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足以令人陶醉。
  (三)在文章阅读中,体会汉字带给我们的思想之美。
  语文的艺术,也是思想的艺术,发人深省的故事,引人深思的哲理,对生活的透彻理解,对人生的思考……无一不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一一体会。在《少年中国说》一文中,作者面对腐朽的封建制度,面对一潭死水般的中国,却能呐喊出“红日初升,其道大光”,“前途似海,来日方长。”你是否理解了梁启超先生对祖国满腔的热爱?读《搭石》,你是否能感受到淳朴善良的乡亲们如搭石一般默默无闻,一心想着他人的美好品质?读“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你是否能感受到边防战士们为了祖国可以牺牲自己生命的顽强斗志……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可以观如诗如画的字形,可以听或激动人心或轻吟浅唱的音韵,也可以用文章所蕴涵的思想滋养我们灵魂。语文,字词句段篇,无一不美。只要我们能用心去探索其音韵美,字形美,字义美,语文教学的美,就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