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实践
【作者】 陈曙东
【机构】 江苏省滨海县东坎街道东坎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教学做合一”是由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教育思想,通过创新传统模式下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可以真正的喜欢美术,感受到由美术艺术所带来的创作乐趣。本篇文章通过分析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的应用优势,并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给出了几点教学建议,供参考。
关键词:陶行知;教学做合一;小学美术
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思想,是一种将教学内容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教育理念,强调通过动手实践来深化学习和理解。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这一理念尤其具有其独特的优势,能够有效构建高效的美术课堂环境,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教师要基于小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来灵活选择教学方法,以此来培养他们的主动学习意识,积累丰富的学习经验。
一、“教学做合一”思想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应用优势
(一)构建高效美术课堂
将“教学做合一”理念应用于美术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习美术知识。例如,在学习色彩理论时,学生可以通过混色实验,直观地看到不同颜色的组合效果,这种互动性的学习方式,不仅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美术课程的实践活动要求学生自行设计和完成作品,这一过程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感。在解决如何表达“美术创作主题”或“使用材料”等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有效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艺术素养的形成做好铺垫。
(二)培养学生美术素养
“教学做合一”理念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各种美术风格和文化背景,从而增进对美术历史和文化多样性的理解。通过模仿古代画作或创造个人的现代艺术作品,学生不仅学习到技巧,也能在过程中体验和理解艺术背后的文化和情感。在美术教学中实施“教学做合一”的理念,学生能够通过持续的实践活动,探索个人的艺术兴趣和表达方式。这种教育方式鼓励学生在课堂外继续进行艺术创作,进一步发展其自我表达的能力和审美独立性。
美术不仅是单独存在的学科领域,它与文学、历史、科学等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教学做合一”的方式,学生在美术课堂上获得的技能和知识,可以被应用到其他学科学习中。例如,制作历史时间线的插图,科学报告的封面设计等,从而增强了学习的综合性和应用性。
二、“教学做合一”思想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应用建议
(一)创新教学方法,激发美术兴趣
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理念强调教学内容与学生实践活动的密切结合,特别在美术教学中,这种结合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要实现这一点,教师应创新教学方法,设计更多引人入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过程中,自然而然地爱上美术。创新的教学方法不仅应关注技能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和创造力。这要求教师在课堂设计上下足功夫,利用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互动技术,使学生能在愉悦中学习,进而深入理解美术的精神和技巧。
以“点线面”一课为例。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不同艺术家的作品,进一步介绍“点线面”在不同艺术风格中的应用。例如,展示卡拉瓦乔的使用光线来强化画面线条的技法,或是介绍康定斯基如何通过点和线,来表达音乐的节奏和动感。进一步地,教师可以组织课堂创作活动,让学生尝试使用简单的点、线、面来创造自己的艺术作品。这个活动可以分为几个步骤进行:首先,学生需要在草稿纸上随意涂鸦,只使用点和线;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变化点的大小、线的粗细和方向来表达情感或故事;最后,学生将这些元素综合到一张大画布上,用色彩丰富自己的作品。在整个活动中,教师的角色是引导和激励,帮助学生探索点线面的无限可能,而不仅仅是停留在技能的传授上。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不仅能够深刻理解抽象的美术概念,还能学习如何将这些概念应用于实际创作中,体现个人的感受和创意。这种教学模式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作热情,使他们在美术学习的道路上能够持续进步,并长久保持兴趣。
(二)重视课堂互动,培养学习热情
在小学美术教育中,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思想提倡,通过活跃的课堂互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的课堂互动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感,使学习过程成为一种双向的、动态的交流,而非单向的知识传递。这种互动不仅包括师生之间的交流,也涉及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这样的过程,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美术知识,激发他们探索艺术的内在动力。
例如,在开展“水墨画鸟”一课的教学任务时,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设计精巧的活动,使学生在体验传统水墨画技法的同时,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欲望。首先,教师可以简要介绍水墨画的历史背景和基本技巧,然后引导学生观察不同艺术家的鸟类画作,分析各自的风格和技巧。接下来,教师可以组织互动活动,让学生尝试初步的水墨画笔触练习。在这一环节中,每位学生都会在纸上尝试画出几种不同的鸟类基本形态,如鸟的羽毛、眼睛和姿态。学生可以互相讨论,各自的作品中哪些部分做得好,哪些需要改进,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学习到绘画技巧,还在过程中学会了如何给予和接受批评。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水墨画的基本技巧,更重要的是通过互动和合作,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和参与感。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和创造思维,同时也让学生在享受艺术创作乐趣的同时,体验到与同伴之间的协作和沟通。
(三)开展小组合作,合作美术作品
在小组合作模式中,学生不仅可以共享资源和艺术创作想法,还能学习到与他人展开高效合作的方法,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社交技能与团队意识而言,至关重要。此外,小组合作项目可以让学生从多角度理解、探索美术概念,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独特才能,从而产生更加丰富的艺术探索。
以“理想的居住环境”一课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向学生展示不同文化、地理环境,能够对当地居民所带来的影响,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随后,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每个小组都要负责设计“理想中的居住环境”,这个环境可以是现实中的,也可以是想象中的。小组成员需要共同讨论并确定,自己想要创作居住环境的类型,如未来城市、乡村田园、海底世界等等。接下来,学生要决定使用的材料,如水彩、彩色铅笔、剪纸或混合媒介等。每位成员都会在讨论中提出自己的想法,小组通过协商来决定最终的设计方案。在创作过程中,学生们需要共同作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分工,如一部分学生负责绘制背景,另一部分学生负责细节描绘,还有的学生则可能负责添加装饰元素。教师在此过程中扮演指导和协调者的角色,帮助解决技术问题,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并为最终作品做出贡献。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实际操作并应用所学的美术技巧,还能在合作中学习如何表达和实现自己的创意。此外,小组成员之间的密切沟通,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完成作品后,每个小组可以向全班展示他们的作品,并分享设计背后的想法和创作过程。这种基于创作项目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够在美术课堂上实现创意自由,激发他们对美术学习的热情和兴趣。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在享受创造乐趣的同时,也在不断学习和成长,这种教学模式有效地体现了“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
(四)注重美术实践,强化绘画能力
美术实践活动强调,通过动手实践来深化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使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美术技能,并激发其创造性思维。此外,频繁的美术实践活动不仅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绘画技巧,还能增强他们对艺术作品背后文化的感知能力,全面提升他们的艺术鉴赏力和创作能力。
以“城市雕塑”这一主题活动为例。在常规课程的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安排一系列与雕塑相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和体验雕塑艺术。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在校园和家庭周边观察不同的建筑风格,特别是那些公共空间中的雕塑作品,让学生了解这些雕塑的艺术风格及其在城市文化中的意义。随后,教师可以组织一次外出采风活动,带领学生参观本地的美术馆或艺术展览,特别是那些展出当代雕塑的场所。在参观过程中,学生不仅能见到各种风格的雕塑作品,还能亲身体验艺术创作的现场氛围,这种亲历感是课堂内部学习所无法提供的。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以雕塑为主题的美术比赛,或主办一个学校内的小型雕塑展。学生们可以尝试使用泥塑、石膏或其他可塑材料,创作自己的雕塑作品。通过这种公开比赛和展览的方式,学生不仅能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还能学习如何欣赏和评论同龄人的艺术作品。最后,为了加深学生对雕塑艺术的理解,教师可以安排一次关于雕塑艺术的主题演讲或讨论会。在这次活动中,学生可以分享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灵感来源、所遇到的挑战以及他们对雕塑艺术的个人见解。
通过这些丰富的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深化对雕塑艺术的认识,还能在实际操作中锻炼和提升自己的美术创作能力。这样的教学模式有效地实现了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使学生在享受创造之美的同时,也在不断学习和成长,培养出对艺术的深厚兴趣和持久的热情。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陶行知先生作为我国伟大的教育学家,为教育体系的改革与实践贡献出了非常多宝贵的教育思想。基于当前的教育发展形式,美术课程在基础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有了显著提高。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实践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思想,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革新了传统的教学方法,还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这一教育理念通过将实践活动与学习内容结合,使学生能在创作中直观地掌握艺术技能,从而大幅提升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实践中的“做”帮助学生深化对“教”的理解,促进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此外,这种教学模式也强调教育的民主化和个性化,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和自主性,从而培养学生的艺术感受力、创造力、自信心及自我价值感。总之,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不仅使美术教育更加生动有趣,还是培养优秀艺术人才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王超燃.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实践[J].学园,2022(17):57-59.
[2]朱光荣.面壁而思——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教育理论在壁画课中的实践应用[J].国际教育论坛,2022,4(4):19-21.
[3]崔福颖.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与创造教育思想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J].美术教育研究,2022(10):2.
[4]杨扬.“教学做合一”在美术教学中的价值[J].包装世界, 2022(1):79-81.
关键词:陶行知;教学做合一;小学美术
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思想,是一种将教学内容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教育理念,强调通过动手实践来深化学习和理解。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这一理念尤其具有其独特的优势,能够有效构建高效的美术课堂环境,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教师要基于小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来灵活选择教学方法,以此来培养他们的主动学习意识,积累丰富的学习经验。
一、“教学做合一”思想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应用优势
(一)构建高效美术课堂
将“教学做合一”理念应用于美术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习美术知识。例如,在学习色彩理论时,学生可以通过混色实验,直观地看到不同颜色的组合效果,这种互动性的学习方式,不仅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美术课程的实践活动要求学生自行设计和完成作品,这一过程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感。在解决如何表达“美术创作主题”或“使用材料”等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有效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艺术素养的形成做好铺垫。
(二)培养学生美术素养
“教学做合一”理念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各种美术风格和文化背景,从而增进对美术历史和文化多样性的理解。通过模仿古代画作或创造个人的现代艺术作品,学生不仅学习到技巧,也能在过程中体验和理解艺术背后的文化和情感。在美术教学中实施“教学做合一”的理念,学生能够通过持续的实践活动,探索个人的艺术兴趣和表达方式。这种教育方式鼓励学生在课堂外继续进行艺术创作,进一步发展其自我表达的能力和审美独立性。
美术不仅是单独存在的学科领域,它与文学、历史、科学等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教学做合一”的方式,学生在美术课堂上获得的技能和知识,可以被应用到其他学科学习中。例如,制作历史时间线的插图,科学报告的封面设计等,从而增强了学习的综合性和应用性。
二、“教学做合一”思想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应用建议
(一)创新教学方法,激发美术兴趣
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理念强调教学内容与学生实践活动的密切结合,特别在美术教学中,这种结合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要实现这一点,教师应创新教学方法,设计更多引人入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过程中,自然而然地爱上美术。创新的教学方法不仅应关注技能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和创造力。这要求教师在课堂设计上下足功夫,利用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互动技术,使学生能在愉悦中学习,进而深入理解美术的精神和技巧。
以“点线面”一课为例。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不同艺术家的作品,进一步介绍“点线面”在不同艺术风格中的应用。例如,展示卡拉瓦乔的使用光线来强化画面线条的技法,或是介绍康定斯基如何通过点和线,来表达音乐的节奏和动感。进一步地,教师可以组织课堂创作活动,让学生尝试使用简单的点、线、面来创造自己的艺术作品。这个活动可以分为几个步骤进行:首先,学生需要在草稿纸上随意涂鸦,只使用点和线;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变化点的大小、线的粗细和方向来表达情感或故事;最后,学生将这些元素综合到一张大画布上,用色彩丰富自己的作品。在整个活动中,教师的角色是引导和激励,帮助学生探索点线面的无限可能,而不仅仅是停留在技能的传授上。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不仅能够深刻理解抽象的美术概念,还能学习如何将这些概念应用于实际创作中,体现个人的感受和创意。这种教学模式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作热情,使他们在美术学习的道路上能够持续进步,并长久保持兴趣。
(二)重视课堂互动,培养学习热情
在小学美术教育中,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思想提倡,通过活跃的课堂互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的课堂互动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感,使学习过程成为一种双向的、动态的交流,而非单向的知识传递。这种互动不仅包括师生之间的交流,也涉及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这样的过程,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美术知识,激发他们探索艺术的内在动力。
例如,在开展“水墨画鸟”一课的教学任务时,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设计精巧的活动,使学生在体验传统水墨画技法的同时,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欲望。首先,教师可以简要介绍水墨画的历史背景和基本技巧,然后引导学生观察不同艺术家的鸟类画作,分析各自的风格和技巧。接下来,教师可以组织互动活动,让学生尝试初步的水墨画笔触练习。在这一环节中,每位学生都会在纸上尝试画出几种不同的鸟类基本形态,如鸟的羽毛、眼睛和姿态。学生可以互相讨论,各自的作品中哪些部分做得好,哪些需要改进,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学习到绘画技巧,还在过程中学会了如何给予和接受批评。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水墨画的基本技巧,更重要的是通过互动和合作,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和参与感。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和创造思维,同时也让学生在享受艺术创作乐趣的同时,体验到与同伴之间的协作和沟通。
(三)开展小组合作,合作美术作品
在小组合作模式中,学生不仅可以共享资源和艺术创作想法,还能学习到与他人展开高效合作的方法,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社交技能与团队意识而言,至关重要。此外,小组合作项目可以让学生从多角度理解、探索美术概念,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独特才能,从而产生更加丰富的艺术探索。
以“理想的居住环境”一课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向学生展示不同文化、地理环境,能够对当地居民所带来的影响,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随后,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每个小组都要负责设计“理想中的居住环境”,这个环境可以是现实中的,也可以是想象中的。小组成员需要共同讨论并确定,自己想要创作居住环境的类型,如未来城市、乡村田园、海底世界等等。接下来,学生要决定使用的材料,如水彩、彩色铅笔、剪纸或混合媒介等。每位成员都会在讨论中提出自己的想法,小组通过协商来决定最终的设计方案。在创作过程中,学生们需要共同作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分工,如一部分学生负责绘制背景,另一部分学生负责细节描绘,还有的学生则可能负责添加装饰元素。教师在此过程中扮演指导和协调者的角色,帮助解决技术问题,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并为最终作品做出贡献。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实际操作并应用所学的美术技巧,还能在合作中学习如何表达和实现自己的创意。此外,小组成员之间的密切沟通,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完成作品后,每个小组可以向全班展示他们的作品,并分享设计背后的想法和创作过程。这种基于创作项目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够在美术课堂上实现创意自由,激发他们对美术学习的热情和兴趣。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在享受创造乐趣的同时,也在不断学习和成长,这种教学模式有效地体现了“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
(四)注重美术实践,强化绘画能力
美术实践活动强调,通过动手实践来深化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使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美术技能,并激发其创造性思维。此外,频繁的美术实践活动不仅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绘画技巧,还能增强他们对艺术作品背后文化的感知能力,全面提升他们的艺术鉴赏力和创作能力。
以“城市雕塑”这一主题活动为例。在常规课程的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安排一系列与雕塑相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和体验雕塑艺术。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在校园和家庭周边观察不同的建筑风格,特别是那些公共空间中的雕塑作品,让学生了解这些雕塑的艺术风格及其在城市文化中的意义。随后,教师可以组织一次外出采风活动,带领学生参观本地的美术馆或艺术展览,特别是那些展出当代雕塑的场所。在参观过程中,学生不仅能见到各种风格的雕塑作品,还能亲身体验艺术创作的现场氛围,这种亲历感是课堂内部学习所无法提供的。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以雕塑为主题的美术比赛,或主办一个学校内的小型雕塑展。学生们可以尝试使用泥塑、石膏或其他可塑材料,创作自己的雕塑作品。通过这种公开比赛和展览的方式,学生不仅能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还能学习如何欣赏和评论同龄人的艺术作品。最后,为了加深学生对雕塑艺术的理解,教师可以安排一次关于雕塑艺术的主题演讲或讨论会。在这次活动中,学生可以分享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灵感来源、所遇到的挑战以及他们对雕塑艺术的个人见解。
通过这些丰富的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深化对雕塑艺术的认识,还能在实际操作中锻炼和提升自己的美术创作能力。这样的教学模式有效地实现了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使学生在享受创造之美的同时,也在不断学习和成长,培养出对艺术的深厚兴趣和持久的热情。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陶行知先生作为我国伟大的教育学家,为教育体系的改革与实践贡献出了非常多宝贵的教育思想。基于当前的教育发展形式,美术课程在基础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有了显著提高。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实践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思想,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革新了传统的教学方法,还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这一教育理念通过将实践活动与学习内容结合,使学生能在创作中直观地掌握艺术技能,从而大幅提升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实践中的“做”帮助学生深化对“教”的理解,促进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此外,这种教学模式也强调教育的民主化和个性化,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和自主性,从而培养学生的艺术感受力、创造力、自信心及自我价值感。总之,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不仅使美术教育更加生动有趣,还是培养优秀艺术人才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王超燃.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实践[J].学园,2022(17):57-59.
[2]朱光荣.面壁而思——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教育理论在壁画课中的实践应用[J].国际教育论坛,2022,4(4):19-21.
[3]崔福颖.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与创造教育思想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J].美术教育研究,2022(10):2.
[4]杨扬.“教学做合一”在美术教学中的价值[J].包装世界, 2022(1):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