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探析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提升策略
【作者】 赵 琴 张 燕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戎州实验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素质教育要求下,小学班主任在加强小学教学工作的同时,还要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态度和行为,德育工作始终贯穿于每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帮助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力,成为未来对社会发展的有用人才。小学班主任如何提升自身德育工作水平应该是我们关注的重点问题,这可以使得小学德育培养更有效。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提升策略
小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各类主题教育怎么与班级管理最佳结合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热点话题,也是小学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组成内容。在此,我主要从根据自己带班过程中的一些收获和经验,分析小学班主任在德育教育工作中,如何提高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有效性,提出意见和建议,希望能够更好地提高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德育工作的效果。
一、“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的秘密——操行管理
一年级伊始,孩子们从幼儿园跨到小学,他们学习兴趣浓厚,家长们也信心十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的逐渐没了新鲜感,又随着知识难度的增加,孩子们对学习的兴趣逐渐减少,老师每天大喊大叫,家长们费尽心思也无济于事。针对于这样的现状,我辗转反侧,怎样才能让这群顽童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呢?于是我开始了大肆的甜蜜奖励制度,作业完成得好的,奖励一颗糖,上课回答问题发一颗糖,坐姿端正、课文阅读流利、数学计算快......这样下来一罐糖果2天就发完了,可是上课依然有人不乖,作业也不能按时完成,甚至还有孩子会酸溜溜地说:“反正我也不喜欢吃糖,我妈妈不让我吃糖。”好像过渡的奖励并没有起到我想要的作用,学习兴趣也不过昙花一现。
怎么才能转变孩子们的“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呢?直到偶然看见新课堂思想教—学-评一体化,激发了的的设想,“何不把德智体美劳这一目标在班级管理中落地生根,变成量化评价呢?”于是我针对班级出现的问题结合德智体美劳的发展目标,制定出了属于“向日葵中队”的量化评价手册,简化的说就是操行评比管理。操行评比,分为加分项和减分项,半学期统计一次,所有的奖品、奖金、奖状和表彰都是根据操行分数高低来评定,因为最后的奖励奖品多样化,不论是谁学习都有盼头,学习也更有干劲。加分项分为劳动层面、学习层面、习惯层面、为班级争光层面,针对小学低段孩子行为习惯容易出错的地方再结合学校德育处管理细则,我又针对性的出台了减分项,比如迟到、排队讲话、乱扔垃圾、不文明午休、佩戴红领巾情况等。
操行评比一年来,我的班级管理更轻松了,家长们也能具体配合了,班上的劳动大家争着做了,学习干劲十足了,排队没人讲话了,午休不用老师守了,凝聚力更强了。最有意思的是,二年级下册,我们根据操行评比,奖品升级成了猪肉和大白菜,操行评比前40名的孩子奖励一斤猪肉,后10几名的一坨白菜,孩子们后半学期都为这块猪肉努力着,小心翼翼地表现着,我经常在他们写作业的时候悄悄躲到教室外面观察,10几分钟过去,没有一个人会讲话,都在认真地写字学习!真难想象,这群孩子在一年前还是需要家长大喊大叫,老师费劲心思也管不好的孩子们了。以下附我们所创的“个人量化评价表”,瞧我们是如何把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目标发展落地生根。
二、着眼宏观微观——充分发挥班会的作用
在我们五友路学校,每周一的第一节课是综合实践,换言之就是主题班会活动课,宏观上学校每个月都有主题月,每个周都有主题周。在每周一之前,我都会利用周末总结上周的班级事务,结合班级问题,着眼宏观与微观,调整每周的主题班会。或是勤俭、或是劳动、尊老爱幼、传统节日......比如在五月的传统节日主题周“端午节”时,我结合了我们班级的活动“故事爸爸进校园”让故事爸爸为孩子们讲解什么是传统节日、每个传统节日后面都蕴含了什么文化,每个传统节日都有哪些风俗习惯,而且还要增大辐射面,从春节、元宵、清明一直到重阳节的梳理,这样推进传统节日文化,一节主题班会课肯定是不够的,这样我们整个五月的班会可能都会围绕传统节日进行。从宏观来讲,这样的文化讲解不仅增加了孩子的民族文化自信,而且从微观上看这样的文化讲解也让语文核心素养落地。
再比如,在二年级上册的第10周至11周时,班上出现了好几次不团结事例,结合班上的具体情况,我们在第13周时便进行了“团结才有力量”的主题班队活动,在活动后,孩子们懂得了团结,明白了团结才有力量。正是因为这样一次又一次的属于我们自己班级的班会课,现在的二年级3班是一个有超强凝聚力,人人有事干,人人是主人的班集体。
三、促好“领头”、抓好“苗头”、带好“后头”
俗话说:“要想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所以班级建设中一定要打造一支朝气蓬勃有带头作用的班干部核心队伍。低年级选拔班干部,我有四个考虑点,一是年龄大点、二是学习好点、三能力强点、四是自觉性高点,我一定是认真观察,精心选拔,绝不凭感觉和关系一锤定音。这样的领头队伍选出来了后,还要试用考察,一经定下,我们就着力培养为我所用,绝不轻易换掉。接下来就是逐步放权,早读呀、作业收发呀、花草呀、劳动呀......都要慢慢地交给你的领头们。再由这群领头带动全班的学习以及德智体美劳的发展。
抓好“苗头”有两层含义,一是抓不好的苗头,比如有打架斗殴不团结的苗头出现,我就要立即制止,再结合主题班会做好思想工作,把其消灭在萌芽状态中。再比如二年级下册期末阶段,班上出现“竖中指”这一不良风气,我是找到根源,究其根本,循循善诱,疏导教育,把这一不良风气硬是扼杀在了摇篮里。不好的苗头我们要防微杜渐;二是要抓“好苗头”,比如班上出现了利用课余时间认真读课外书的苗头,我就大肆表扬,当着全班的面加一些操行分,这样的好苗头得让它欣欣向荣!
什么是带好“后头”呢?我们就是要齐心协力关心学习有困难、关注学习生活习惯差的孩子,然后帮助这些后进生,带好后进生。我们班采用的是2+1对1的辅导模式,2是两位干部+1位老师辅导关注一个后进生,带好了“后头”,班级管理和发展才会更上一层楼。
班主任工作的效果直接关系到学校德育的成败。班主任的言语和行为对班上每个学生都有示范效应。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其实就是一名教育工作的一线人员,班主任应该认识到自己的工作非常重要。班主任要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工作方法,引导学生的正确发展,尽心尽力把德育渗透到每一个细节,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提升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方吉庭,关于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的探索[J]1.学周刊,2016(33):126-127.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提升策略
小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各类主题教育怎么与班级管理最佳结合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热点话题,也是小学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组成内容。在此,我主要从根据自己带班过程中的一些收获和经验,分析小学班主任在德育教育工作中,如何提高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有效性,提出意见和建议,希望能够更好地提高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德育工作的效果。
一、“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的秘密——操行管理
一年级伊始,孩子们从幼儿园跨到小学,他们学习兴趣浓厚,家长们也信心十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的逐渐没了新鲜感,又随着知识难度的增加,孩子们对学习的兴趣逐渐减少,老师每天大喊大叫,家长们费尽心思也无济于事。针对于这样的现状,我辗转反侧,怎样才能让这群顽童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呢?于是我开始了大肆的甜蜜奖励制度,作业完成得好的,奖励一颗糖,上课回答问题发一颗糖,坐姿端正、课文阅读流利、数学计算快......这样下来一罐糖果2天就发完了,可是上课依然有人不乖,作业也不能按时完成,甚至还有孩子会酸溜溜地说:“反正我也不喜欢吃糖,我妈妈不让我吃糖。”好像过渡的奖励并没有起到我想要的作用,学习兴趣也不过昙花一现。
怎么才能转变孩子们的“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呢?直到偶然看见新课堂思想教—学-评一体化,激发了的的设想,“何不把德智体美劳这一目标在班级管理中落地生根,变成量化评价呢?”于是我针对班级出现的问题结合德智体美劳的发展目标,制定出了属于“向日葵中队”的量化评价手册,简化的说就是操行评比管理。操行评比,分为加分项和减分项,半学期统计一次,所有的奖品、奖金、奖状和表彰都是根据操行分数高低来评定,因为最后的奖励奖品多样化,不论是谁学习都有盼头,学习也更有干劲。加分项分为劳动层面、学习层面、习惯层面、为班级争光层面,针对小学低段孩子行为习惯容易出错的地方再结合学校德育处管理细则,我又针对性的出台了减分项,比如迟到、排队讲话、乱扔垃圾、不文明午休、佩戴红领巾情况等。
操行评比一年来,我的班级管理更轻松了,家长们也能具体配合了,班上的劳动大家争着做了,学习干劲十足了,排队没人讲话了,午休不用老师守了,凝聚力更强了。最有意思的是,二年级下册,我们根据操行评比,奖品升级成了猪肉和大白菜,操行评比前40名的孩子奖励一斤猪肉,后10几名的一坨白菜,孩子们后半学期都为这块猪肉努力着,小心翼翼地表现着,我经常在他们写作业的时候悄悄躲到教室外面观察,10几分钟过去,没有一个人会讲话,都在认真地写字学习!真难想象,这群孩子在一年前还是需要家长大喊大叫,老师费劲心思也管不好的孩子们了。以下附我们所创的“个人量化评价表”,瞧我们是如何把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目标发展落地生根。
二、着眼宏观微观——充分发挥班会的作用
在我们五友路学校,每周一的第一节课是综合实践,换言之就是主题班会活动课,宏观上学校每个月都有主题月,每个周都有主题周。在每周一之前,我都会利用周末总结上周的班级事务,结合班级问题,着眼宏观与微观,调整每周的主题班会。或是勤俭、或是劳动、尊老爱幼、传统节日......比如在五月的传统节日主题周“端午节”时,我结合了我们班级的活动“故事爸爸进校园”让故事爸爸为孩子们讲解什么是传统节日、每个传统节日后面都蕴含了什么文化,每个传统节日都有哪些风俗习惯,而且还要增大辐射面,从春节、元宵、清明一直到重阳节的梳理,这样推进传统节日文化,一节主题班会课肯定是不够的,这样我们整个五月的班会可能都会围绕传统节日进行。从宏观来讲,这样的文化讲解不仅增加了孩子的民族文化自信,而且从微观上看这样的文化讲解也让语文核心素养落地。
再比如,在二年级上册的第10周至11周时,班上出现了好几次不团结事例,结合班上的具体情况,我们在第13周时便进行了“团结才有力量”的主题班队活动,在活动后,孩子们懂得了团结,明白了团结才有力量。正是因为这样一次又一次的属于我们自己班级的班会课,现在的二年级3班是一个有超强凝聚力,人人有事干,人人是主人的班集体。
三、促好“领头”、抓好“苗头”、带好“后头”
俗话说:“要想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所以班级建设中一定要打造一支朝气蓬勃有带头作用的班干部核心队伍。低年级选拔班干部,我有四个考虑点,一是年龄大点、二是学习好点、三能力强点、四是自觉性高点,我一定是认真观察,精心选拔,绝不凭感觉和关系一锤定音。这样的领头队伍选出来了后,还要试用考察,一经定下,我们就着力培养为我所用,绝不轻易换掉。接下来就是逐步放权,早读呀、作业收发呀、花草呀、劳动呀......都要慢慢地交给你的领头们。再由这群领头带动全班的学习以及德智体美劳的发展。
抓好“苗头”有两层含义,一是抓不好的苗头,比如有打架斗殴不团结的苗头出现,我就要立即制止,再结合主题班会做好思想工作,把其消灭在萌芽状态中。再比如二年级下册期末阶段,班上出现“竖中指”这一不良风气,我是找到根源,究其根本,循循善诱,疏导教育,把这一不良风气硬是扼杀在了摇篮里。不好的苗头我们要防微杜渐;二是要抓“好苗头”,比如班上出现了利用课余时间认真读课外书的苗头,我就大肆表扬,当着全班的面加一些操行分,这样的好苗头得让它欣欣向荣!
什么是带好“后头”呢?我们就是要齐心协力关心学习有困难、关注学习生活习惯差的孩子,然后帮助这些后进生,带好后进生。我们班采用的是2+1对1的辅导模式,2是两位干部+1位老师辅导关注一个后进生,带好了“后头”,班级管理和发展才会更上一层楼。
班主任工作的效果直接关系到学校德育的成败。班主任的言语和行为对班上每个学生都有示范效应。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其实就是一名教育工作的一线人员,班主任应该认识到自己的工作非常重要。班主任要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工作方法,引导学生的正确发展,尽心尽力把德育渗透到每一个细节,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提升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方吉庭,关于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的探索[J]1.学周刊,2016(33):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