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小学数学快乐教学
【作者】 雷 涓
【机构】 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民族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一些孩子上课听讲很不认真,注意力不能集中,感觉数学很难,对学习一点兴趣也没有,自然学生成绩也不是很理想。但是,即使是平时学习成绩再不好的学生,只要一提到玩游戏,或者参与体育比赛时,他们就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而且会玩得十分高兴,还表现得非常出色。这就说明,当学生喜欢某种活动时,他们便会全情投入,还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就必须为孩子创设快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快乐的学习,通过课堂上的学习感受到学习知识的快乐,以此来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以营造富有童趣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快乐地走近数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意识倾向,能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钻研问题,开阔眼界,它也是一个人走向成才之路的一种高效能的催化剂。可以说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及身心特点营造并维系一个富有童趣的教学情境,燃起学生的热情,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学生产生“想学”的情感需要。这样在他们进行学习数学的一开始就产生快乐的情感,久而久之一想起“数学”都能快乐。例如:教学9的口诀,先在大屏幕上打出10×10的正方形方格图,引导学生观察后,“喵!”一声猫叫,“这是什么声音?”伴随着学生的回答,一只可爱的小猫慢慢地走在方格上,每走一格就印下一朵“梅花”,一行只走9格,走完一行时问道:“不数,你知道有几朵吗?”在前面直观清晰的观察基础上,学生印象深刻,纷纷跃跃欲试。使原本枯燥的口诀教学趣味盎然,甚至课后学生还在相互回味。
二、寓教于乐,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小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学习时心理因素影响占主导地位。教师只有遵循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把学科特点和年龄、心理特征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愿意学、主动学。如果教师用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动手练”进行教学,学生会感到很乏味,越学越不爱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形式新颖,寓教于乐,减少机械化的程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是对提高学习积极性长时间起作用的因素。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结合实际,不断向学生进行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社会意义,看到数学的实际价值,诱发其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提出并说明课题内容的意义和重要性,还可以通过生活实例,知道学习到的知识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让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数学学习的重要,激发和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例如:学习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后,可以让学生量出家中电视机的长和宽,然后求出它的面积:再让学生想办法求出学校沙池的面积。学生通过自己亲身实践,体验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从而提高学习的热情。学生在长期的数学学习中,逐步明确学习的意义,对探求数学知识产生的乐趣,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就能一直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获得优良的成绩。
三、转变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适当开展学习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有研究表明小学生在竞赛条件下比在平时正常条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学习,学习效果更加明显。在竞赛中,由于强烈的好胜心、好奇心驱使,他们总希望争第一,总想得到老师的表扬,我们利用这种心理可以使学生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教学中可以组织各种比赛,如“看谁算得快又对”,“看谁的解法多”,“比谁方法更巧妙”,“看哪一组算出来的人多”等,都能使学生“大显身手”。比赛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全班比赛,可以分男女同学比赛,可以分小组比赛,还可以将学生按能力分组比赛,这里没有什么分组原则,总之要使每个学生在各个层面上获得成功,想办法让每个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快感,这样对小学生的激励作用将会更大,他们参与学习的热情就会更高。
四、在交流中分享快乐数学
新课程目标中指出要培养学生“学会与人合作,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在交流思维的过程中举一反三,由此及彼,从而使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得到进一步开发。例如在教学“统计”时,学生使用不同的方法记录数据,有人用画“#”等图形作记录;有人用写数字记录;用人用打“√”的方法记录;有人用画“、、”等各种符号记录。于是我就把不同的方法张贴在黑板上,问:“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组织学生在全班交流各种记录方法的优缺点。有人先说画图形好,是什么图形就画什么图形,很清楚;马上就有人质疑:“如果统计的不是图形而是别的物体,也画图不是太麻烦了吗?”于是有人提议:“写数字好,什么都能统计。”又有人补充到:“而且最后不用数看看最后的数字是几,就知道一共是几个?很简单!”马上又有人反对:“可是写数字各个数字都不一样,要反复想下一个该写几了?容易出错!”也许受前面的启发,有人说打“√”好!代表正确好看!而且写起来简单方便等等,就在学生之问的你一言我一语中,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指正,相互学习,真理往往就在这看似毫无秩序的交流中得出的。
五、适时且有针对性的评价延伸快乐的情感
通过评价全面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历程。在评价中,学生是被评价者,但是,被评价者不能被动的接受评价,而应主动的参与评价。指导学生写数学日记,让学生自评学习,是一种方法。数学日记可记录今天数学课的课题以及涉及的数学知识;记录理解得最好的地方与还不明白的地方;记录所学内容能不能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并简单举例;记录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以及自己是否满意等。学生主动参与评价自己的学习表现,允许他们对教师或同学做出评价结果发表不同意见,在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建立平等、民主的关系。合理恰当的评价能够帮助学生科学的认识自己,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有效的激励了学生的学习信心,使其能在学习活动之余继续体验积极的情感。
总之,快乐教学要求教师以积极的情绪及情感,通过利用各种教学方法、技能及技巧感染学生,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来参与教与学的活动。在新时期的数学教学中,广大教师要转变思想,挣脱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从快乐教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多变、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中所蕴含的丰富营养和乐趣,将苦学变为乐学,以快乐的心情对数学展开学习与探究。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为数学教学带来勃勃生机。
一、以营造富有童趣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快乐地走近数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意识倾向,能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钻研问题,开阔眼界,它也是一个人走向成才之路的一种高效能的催化剂。可以说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及身心特点营造并维系一个富有童趣的教学情境,燃起学生的热情,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学生产生“想学”的情感需要。这样在他们进行学习数学的一开始就产生快乐的情感,久而久之一想起“数学”都能快乐。例如:教学9的口诀,先在大屏幕上打出10×10的正方形方格图,引导学生观察后,“喵!”一声猫叫,“这是什么声音?”伴随着学生的回答,一只可爱的小猫慢慢地走在方格上,每走一格就印下一朵“梅花”,一行只走9格,走完一行时问道:“不数,你知道有几朵吗?”在前面直观清晰的观察基础上,学生印象深刻,纷纷跃跃欲试。使原本枯燥的口诀教学趣味盎然,甚至课后学生还在相互回味。
二、寓教于乐,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小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学习时心理因素影响占主导地位。教师只有遵循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把学科特点和年龄、心理特征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愿意学、主动学。如果教师用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动手练”进行教学,学生会感到很乏味,越学越不爱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形式新颖,寓教于乐,减少机械化的程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是对提高学习积极性长时间起作用的因素。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结合实际,不断向学生进行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社会意义,看到数学的实际价值,诱发其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提出并说明课题内容的意义和重要性,还可以通过生活实例,知道学习到的知识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让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数学学习的重要,激发和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例如:学习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后,可以让学生量出家中电视机的长和宽,然后求出它的面积:再让学生想办法求出学校沙池的面积。学生通过自己亲身实践,体验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从而提高学习的热情。学生在长期的数学学习中,逐步明确学习的意义,对探求数学知识产生的乐趣,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就能一直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获得优良的成绩。
三、转变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适当开展学习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有研究表明小学生在竞赛条件下比在平时正常条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学习,学习效果更加明显。在竞赛中,由于强烈的好胜心、好奇心驱使,他们总希望争第一,总想得到老师的表扬,我们利用这种心理可以使学生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教学中可以组织各种比赛,如“看谁算得快又对”,“看谁的解法多”,“比谁方法更巧妙”,“看哪一组算出来的人多”等,都能使学生“大显身手”。比赛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全班比赛,可以分男女同学比赛,可以分小组比赛,还可以将学生按能力分组比赛,这里没有什么分组原则,总之要使每个学生在各个层面上获得成功,想办法让每个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快感,这样对小学生的激励作用将会更大,他们参与学习的热情就会更高。
四、在交流中分享快乐数学
新课程目标中指出要培养学生“学会与人合作,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在交流思维的过程中举一反三,由此及彼,从而使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得到进一步开发。例如在教学“统计”时,学生使用不同的方法记录数据,有人用画“#”等图形作记录;有人用写数字记录;用人用打“√”的方法记录;有人用画“、、”等各种符号记录。于是我就把不同的方法张贴在黑板上,问:“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组织学生在全班交流各种记录方法的优缺点。有人先说画图形好,是什么图形就画什么图形,很清楚;马上就有人质疑:“如果统计的不是图形而是别的物体,也画图不是太麻烦了吗?”于是有人提议:“写数字好,什么都能统计。”又有人补充到:“而且最后不用数看看最后的数字是几,就知道一共是几个?很简单!”马上又有人反对:“可是写数字各个数字都不一样,要反复想下一个该写几了?容易出错!”也许受前面的启发,有人说打“√”好!代表正确好看!而且写起来简单方便等等,就在学生之问的你一言我一语中,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指正,相互学习,真理往往就在这看似毫无秩序的交流中得出的。
五、适时且有针对性的评价延伸快乐的情感
通过评价全面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历程。在评价中,学生是被评价者,但是,被评价者不能被动的接受评价,而应主动的参与评价。指导学生写数学日记,让学生自评学习,是一种方法。数学日记可记录今天数学课的课题以及涉及的数学知识;记录理解得最好的地方与还不明白的地方;记录所学内容能不能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并简单举例;记录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以及自己是否满意等。学生主动参与评价自己的学习表现,允许他们对教师或同学做出评价结果发表不同意见,在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建立平等、民主的关系。合理恰当的评价能够帮助学生科学的认识自己,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有效的激励了学生的学习信心,使其能在学习活动之余继续体验积极的情感。
总之,快乐教学要求教师以积极的情绪及情感,通过利用各种教学方法、技能及技巧感染学生,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来参与教与学的活动。在新时期的数学教学中,广大教师要转变思想,挣脱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从快乐教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多变、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中所蕴含的丰富营养和乐趣,将苦学变为乐学,以快乐的心情对数学展开学习与探究。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为数学教学带来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