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初中道法课教学的创新与实践

【作者】 孙天恩

【机构】 山东省临沂第十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是初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法律意识、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旨在探讨当前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创新教学策略,以期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道法;教学创新;实践策略
  在新时代背景下,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脱节,教学方法单一,缺乏互动性和实践性。因此,探索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模式,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初中道法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脱节
  传统的道法课教学内容往往过于理论化,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相距甚远,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这种脱节导致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从而降低了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学的有效性。
  1.2 教学方法单一
  许多教师仍然采用“填鸭式”教学,缺乏互动性和启发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限制了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的机会,影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1.3 缺乏实践性教学
  思想政治课教学往往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活动,不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这种缺乏实践性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难以理解知识的实际应用,降低了教学的实效性。
  二、创新教学策略的提出
  2.1 教学内容的创新
  教学内容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选取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作为教学案例,提高教学的现实性和针对性。通过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的实效性。
  2.2 教学方法的创新
  采用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深入思考,提高教学的吸引力和效果。
  2.3 实践性教学的开展
  通过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模拟法庭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增强教学的实践性和实效性。这种实践性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三、实践策略的具体实施
  3.1 教学内容的本土化和生活化结合
  本地文化和社会实际,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案例,如环境保护、社区服务等,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学习。这种本土化和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可以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同感和兴趣。
  3.2 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3.2.1 案例教学法
  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3.2.2 讨论式教学法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小组讨论、辩论等形式,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讨论式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2.3 角色扮演法
  通过模拟不同的社会角色,让学生体验不同的社会角色和责任,增强社会责任感。角色扮演法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不同角色的视角和责任,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3.3 实践性教学的多样化
  3.3.1 社会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环境保护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体验。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生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3.3.2 志愿服务
  鼓励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如帮助老人、关爱儿童等,培养学生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志愿服务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就感和满足感,增强学生的道德情操。
  3.3.3 模拟法庭
  通过模拟法庭活动,让学生了解法律程序,增强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模拟法庭活动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法律的重要性和严肃性,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下转第28页)
(上接第29页)
  四、案例分析
  4.1 案例选择
  以“环境保护”为主题,选取本地环境污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环境保护的现实意义。
  4.2 教学实施
  4.2.1 案例分析
  通过分析环境污染的成因、影响和解决方案,引导学生思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案例分析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和多维性,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
  4.2.2 小组讨论
  分组讨论如何从个人、学校、社区等不同层面参与环境保护,提出具体的行动计划。小组讨论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实际应变能力。
  4.2.3 社会实践
  组织学生参与社区的环保活动,如垃圾分类、植树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环保知识。社会实践可以让学生将环保知识应用于实际行动中,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比思想政治课只是纸上谈兵,头脑里知道却不去运用。让学生真正做到,“知道不是会,运用才是真正的会”。
  五、结论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创新与实践,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和实践,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践性教学的创新,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和吸引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张华. 新时代背景下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思考[J]. 教育探索,2023, (3): 45-48.
  [2]李明. 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创新研究[D]. 北京师范大学,2022.
  [3] 王丽. 初中思想政治课实践性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 教育研究,2021, (7): 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