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策略探析

【作者】 朱 星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西充县张澜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本文深入探讨情境创设策略的重要性、理论依据,并详细阐述了基于生活体验、问题驱动、多媒体运用、角色扮演等多种情境创设策略的实施方法与要点,旨在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有益的教学参考,以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境创设;语文素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增强他们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进而提升语文教学的整体效果。因此,深入研究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情境创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富有创意和趣味性的教学情境能够迅速吸引他们的目光,如以童话故事为背景创设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奇幻的童话世界中学习语文知识,使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主动参与学习,从而有效激发学习兴趣。
  (二)促进知识理解
  语文教材中的许多内容对于小学生来说较为抽象和复杂。通过创设情境,如模拟生活场景或历史事件,能够将这些抽象知识转化为直观的形象和体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涵、人物的情感以及语言的运用,降低学习难度。
  (三)培养综合素养
  情境创设往往需要学生进行观察、思考、表达和合作等多方面的活动。在角色扮演情境中,学生要理解角色特点并进行生动表演,锻炼了口语表达和人际交往能力;在问题情境中,学生通过思考与探究培养了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有助于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二、情境创设的理论依据
  (一)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情境创设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和真实的情境体验,使他们能够调动已有的认知结构,在与情境的互动中不断同化和顺应新知识,从而构建起更加完整和深入的知识体系。例如在学习描写家乡的课文时,学生可以结合自己对家乡的生活经验,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进一步理解课文所表达的对家乡的情感和描写手法。
  (二)情境认知理论
  该理论强调知识与情境的紧密联系,认为知识是基于社会情境的活动,学习应在情境中发生。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正是遵循这一理论,将语文知识置于特定的情境之中,让学生在情境化的学习中体会语言的交际功能和文化价值,如在传统节日情境中学习相关的诗词和习俗知识,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语文知识的内涵和意义。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策略
  (一)基于生活体验创设情境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基于生活体验创设情境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教学策略。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点,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与语文知识相关的素材。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泉,教师可巧妙地挖掘教材与生活的关联点。比如在教授描写家庭亲情的课文时,引导学生回忆自己与家人相处的温馨瞬间,如长辈为自己做饭、陪伴学习等场景,再与文中情感相互映照,使学生深刻领悟文字背后的深情厚谊。还可创设生活场景,像教学《问路》一课时,模拟街道问路的情境,学生分别扮演问路者和指路人,在真实的交流互动中,他们不仅能熟练运用礼貌用语,还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变,极大地提高了口语交际能力。通过这种方式,语文知识不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里学习,能迅速产生共鸣,学习兴趣被充分点燃,他们会更加主动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从而扎实地掌握语文知识与技能,并且学会在生活中运用语文解决实际问题,真正实现语文素养的提升与生活实践的有机融合。
  (二)以问题驱动创设情境
  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巧妙设计问题,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从而有效推动教学进程。例如在教授《曹冲称象》时,教师先提问:“在古代没有大型秤具的情况下,如何才能称出大象这么庞大的动物的重量呢?”这一悬念性问题瞬间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促使他们迫不及待地深入课文探寻答案。在学习《坐井观天》时,教师构建问题链,如先问:“青蛙在井里看到的天空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细节;接着问:“小鸟眼中的天空又有何不同?”让学生对比两者视角;最后问:“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能明白什么道理?”使学生从对故事现象的理解逐步上升到对寓意的深刻思考。这种问题驱动的情境创设,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他们在积极思考与探究中,对课文的理解更为透彻,阅读分析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同时也培养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其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与智慧的碰撞。
  (三)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为小学语文教学增添了丰富色彩与无限活力。多媒体集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元素于一体,契合小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特点。从理论层面看,它能突破时空限制,将抽象文字转化为直观形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涵。例如在教授《火烧云》时,借助绚丽多彩的火烧云图片与动态变化的视频展示,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火烧云颜色与形状的奇妙变幻,与文中“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的描写相互印证,深刻体会到作者对火烧云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能更好地感悟文字的精准与优美。再如学习古诗《静夜思》,配以轻柔舒缓、略带思乡惆怅的古典音乐,在音乐的烘托下,教师富有情感地朗诵,学生能迅速沉浸于古诗营造的静谧悠远意境之中,深切感受到诗人的思乡之苦。多媒体创设的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率,让小学语文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富有魅力,有力地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四)通过角色扮演创设情境
  通过角色扮演创设情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独特的价值与魅力。从教育理论角度而言,角色扮演让学生深度代入角色,能够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与生活经验,使他们在模拟的情境中亲身体验人物的喜怒哀乐,进而更深刻地理解文本所传达的情感与思想,促进知识的内化。
  例如在教授《狐假虎威》时,让学生分别扮演狐狸、老虎以及森林中的其他小动物。扮演狐狸的学生为了表现狐狸的狡猾,会仔细揣摩狐狸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扮演老虎的学生则努力展现出老虎的威风与凶猛。在表演过程中,他们对“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吓跑了百兽”这一情节有了直观的感受,对故事中的角色形象和寓意理解得更加透彻。又如在《陶罐和铁罐》的教学中,学生通过扮演陶罐和铁罐,将两者不同的性格特点——陶罐的谦虚友善和铁罐的傲慢无礼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角色扮演的互动中,学生不仅提升了口语表达和肢体表现能力,还能在角色的碰撞与交流中,领悟到做人应有的品德和修养,这种情境创设方式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活力与趣味,有效推动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情境创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充分重视情境创设,依据教学目标、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这些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深入理解与掌握,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表达、合作等综合能力,从而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稳步提升,为学生的语文学习之路铺就坚实的基石,让他们在语文的知识海洋中畅游,收获更多的智慧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