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的策略

【作者】 杜 芊

【机构】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协和实验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本文探讨了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的策略,包括丰富阅读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多元化评价方式以及加强家庭教育。通过分析这些策略,旨在为教师和家长提供有效的方法,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小学生;阅读兴趣;阅读策略;语文素养
  阅读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关键。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小学生对阅读缺乏兴趣,导致阅读能力难以提高。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多个角度出发,探讨了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一、丰富阅读内容,提高阅读吸引力
  丰富阅读内容是提高阅读吸引力的关键。教师应精心挑选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兴趣的读物,如童话、寓言、科普故事等,这些内容既富有想象力,又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在阅读《安徒生童话》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美好品质和道德教育,让学生在欣赏童话的同时,学会辨别善恶、珍惜友谊。在阅读《十万个为什么》这类科普书籍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提问、思考,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为了提高阅读吸引力,教师还可以采用以下策略:一是组织阅读分享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激发其他同学的阅读兴趣;二是开展阅读竞赛,如朗读比赛、故事接龙等,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阅读热情;三是利用多媒体技术,如制作电子书、动画故事等,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享受中阅读。通过丰富阅读内容,结合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我们能够有效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吸引力,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二、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领域,创新教学手段堪称点燃学生兴趣之火的核心要素。教师务必摆脱传统单调的讲授模式桎梏,积极运用多元且灵动的教学策略,引领学生于轻松愉悦的情境中沉浸于阅读的奇妙世界。其一,情境教学法的巧妙融入可收奇效。教师可依据课文内容精心构建相应情境,诸如角色扮演、情景重现等活动,使学生仿若置身其中,真切领略文本的迷人魅力。以教授《草房子》为例,教师可组织学生化身小说角色,亲身体验人物的生活百态,进而实现对文本的深度理解。其二,多媒体辅助教学亦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力武器。借助丰富多样的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源,将抽象晦涩的文字巧妙转化为鲜活直观的画面,从而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如讲解《长城》时,适时播放长城的纪录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其雄伟气势,深化对课文的感悟。再者,游戏化教学可让学习与玩乐完美融合。教师可将阅读素材与趣味游戏紧密相连,设计阅读竞赛、制作阅读卡片等活动,使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巩固知识、提升阅读技能。例如在《动物世界》一课的教学中,组织学生制作动物卡片并开展“动物知识问答”游戏,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热情。此外,合作学习同样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有着关键作用。教师引导学生分组探讨,共同攻克阅读任务,如剖析人物性格、梳理故事情节等。这种互动式学习模式不仅能培育学生的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更能在思想碰撞中催生新颖的思维成果。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犹如一把神奇的钥匙,能够开启学生的阅读兴趣之门,提升其阅读素养。教师应持续探索、勇于实践,将情境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游戏化教学、合作学习等多种方法有机融合,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活力与乐趣的语文学习天地。
  三、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于小学阅读教学而言,构建并实施多元化评价体系乃是精准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关键路径。过往传统的单一评价路径常常忽视学生在阅读学习中所展现出的独特个性与差异,而多元化评价模式则能以更为周全、客观的视角呈现出每位学生的阅读学习全貌。一方面教师可巧妙融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在形成性评价进程里,教师着重留意学生在阅读学习各个环节的表现,像课堂上对阅读话题的讨论参与积极程度,小组合作阅读活动中的贡献多寡等,如此便能及时洞察学生阅读学习的长短板,并给予针对性的引导与辅助。而终结性评价阶段,教师将焦点置于学生的最终阅读成果,例如阅读作业的完成品质、阅读测试中的发挥状况等,以此综合评定学生的阅读学习成效。另一方面达成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的均衡发展在小学阅读教学评价里极为关键。过程性评价聚焦于学生在阅读学习历程中的努力程度与逐步积累的进步,结果性评价则锁定最终的阅读成绩。这种平衡的评价模式能够有效激励学生全情投入阅读学习过程,舒缓因过度在意最终结果而产生的心理负担与压力。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融合的策略不可或缺。定量评价借助明确的分数、等级等直观手段清晰呈现学生的阅读成绩,而定性评价则运用丰富且细腻的描述性语言来评判学生的阅读表现,诸如 “阅读态度专注且积极主动”“思维在阅读中展现出较高敏捷性与深度”等,以此实现对学生个性特质与阅读能力层级更为全面的展现。
  多元化评价方式仿若一把精准的钥匙,能够辅助教师更为透彻地洞悉每位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的特质与需求,进而有条不紊地实施契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策略。凭借这样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能够全方位推动学生在小学阅读学习中的全面成长与发展,深度激发他们的阅读学习潜能,悉心培育他们的阅读自信心以及自主阅读学习能力,为其终身阅读学习之旅奠定稳固坚实的根基,使其在阅读的浩瀚海洋中持续畅游,收获无尽知识与智慧的滋养。
  四、加强家庭教育,营造良好阅读氛围
  家庭教育在孩子的阅读习惯培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为了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家长自身应成为阅读的榜样。通过阅读书籍、报纸、杂志等,家长可以展示阅读的乐趣,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家庭中可以设立一个阅读角落,放置各种书籍,让阅读成为家庭成员共同的日常活动。二是家长应与孩子共同参与阅读。可以定期为孩子挑选适合的书籍,与孩子一起阅读,并讨论书中的内容,这不仅增进了亲子关系,还能提高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此外,家长可以鼓励孩子朗读,通过朗读来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感。三是家长要创造阅读条件。为孩子提供安静的阅读环境,如减少电视和电子产品的干扰,为孩子提供舒适的阅读工具,如舒适的阅读椅和台灯,确保孩子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享受阅读。四是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参加阅读活动。如参加图书馆的阅读活动、书友会等,让孩子在社交中感受阅读的乐趣,扩大他们的阅读视野。通过这些方式,家长不仅能够加强家庭教育,还能有效地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习惯,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需要教师、家长和社会共同努力。通过丰富阅读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实施多元化评价以及加强家庭教育,我们可以为小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应不断探索和完善这些策略,以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