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渗透美育

【作者】 何春萍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西兴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美育是指审美教育和美感教育,它的目的在于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感受发现美、体验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其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重要性毋庸置疑,基于此,本文提出将从阅读体会、语境品味、感官感受、个性宣传四个方面论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提升,以期达到小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全面综合发展。
  关键词:美育;小学语文;素质
  作为义务教育的起步阶段,小学阶段在义务教育的实施中担负着首要且重大的责任,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美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通过艺术审美活动促进学生审美意识和能力的形成,旨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实现学生个体的全面自由发展。但在实际的推动过程中,仍存在诸多困难,导致难以顺利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深度美育教育。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将学校美育工作整体贯穿教育各个环节体系之中,并找到正确的途径与方法,是我们当下应重视的问题。
  一、从阅读中体会美育
  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中说“文字是审美教育的最佳途径”。文字所潜藏的信息,在作品中存在巧妙的结合,如树根彼此交错盘结,形成独具特色的审美对象,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会跟随语句将自己的感受融入,身临其境地调动思维,如此往复,体验着这种独特的感觉,自然而然的获得审美体验。那该如何激励同学们广泛阅读呢,最重要的一点便是激发学生自发阅读的兴趣。首先是让同学们不带任何功利性的阅读,这样同学们会在放松的状态中,在文章的精华段汲取知识,在细枝末节中闲庭信步,更深刻的发现文字、段落、故事的优美,进而体会人物、思想的内在与价值,沉醉于这种无我的状态,激发同学们的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其次,在教学中学会互动与实践,令书中故事栩栩如生,人物跃然纸上,如我在《春雨》一课中,会提前提醒学生们共同观察春雨来临时的景象,同学们眼中春雨的特点,雨后对周围果林、树梢、田野的影响,加深同学们的感受,再指引同学们将所思所想汇聚,并引导以轻柔的音调歌颂春雨来临、以欣喜的韵律诵读春雨滋润土地,最后以高亢的热情赞美春雨,并立誓如春雨般为祖国奉献的我们。同学们语气丰沛,情绪高亢,声情并茂的完成了全文的朗诵,对春雨有了清晰的认知,同时也激发同学们想更一步认清春雨的好奇心,有兴趣回到书内结合内容再加深对春雨的理解,与现实事物相互印证。这便是在互动中激发阅读兴趣,在阅读中深化实践认知。
  二、在语境中品味美育
  语境对于词语和语句的表达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因为词语常多义,而语句常依赖语境,两者均需要语境辅助才能达到准确的表达。在小学课文中,情感强烈、引人入胜的课文很多,但是由于小学生知识与情感体验均受限,他们很难准确理解并掌握文本所需要的语境,而对于拥有丰富审美知识与阅历的教师来说,则主要起引导作用,创造体验美的情景,逐步带领学生感受并体验美,最终达到自主创造美的程度。综上,在我们的教学中,设立一定的阅读教学审美情景是很关键的,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与实际生活相联系,通过情景再现达到理解目的,如在教授《黄山奇石》时,我会让同学们联系自己在旅游的所思所感,并辅助以照片帮助同学们再现场景,又请去过该景点的同学简单描述自己看到文中景物的感受与情景,更加切实的帮助同学们将所学内容与审美情感产生链接。
  三、从感官上感受美育
  语文中的美育,主旨在于通过美的文字,首先激发人的情感,生成审美体验,进而在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更多会将注意力投放于学生知识的补充,老师在课上理性的讲解更为普遍,却忽视了情感的因素,以知识为主的传授,没有重点关注学生内在感官,会阻断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交流,难以体会到文本真正想传达的含义。营造审美情景,从感官上感受美育,会使同学们在情感上得到满足,引导同学们欣赏美、感受美。有效的办法便是通过情景表演,在模仿中,同学们会自然的带入自己的情绪与体验,在表演中收获自己的感悟与体验,例如在教授《将相和》《司马光》等课文时,我都会根据课文的内容与本班同学的特点,创设出简单的表演场景,使其感受人物当时的心情与感受,通过感官的演绎进一步加深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并且通过表演活动不仅吸引到了同学们的注意力,还满足并提高了学生自发阅读的兴趣,培养同学们的审美创造力与想象力。
  四、用个性去宣传美育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地进行独具个性的审美创造,发展审美鉴赏能力,不同学生会从不同角度思考,所获得的审美经验也是不同的,我们应鼓励学生根据所拥有的经验,从自己喜欢的角度和语言对文章解读,使其有更大的活力进行审美创造,结合独具个性的审美体验感受,最终创造出各异的审美作品。还可以开发当地艺术课程资源,传承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在教学的多个方面,如我让同学们对当地的非遗文化、红色文化进行了解,充分挖掘南充地区的艺术资源,如南充丝绸文化、泸顺起义文化等进行介绍,通过进一步挖掘其中所包含的美育元素,落实以美育人,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和感悟本地的优秀传统文化,更容易养成爱家乡、爱祖国的深刻感情,增强同学们的文化认同感,自愿积极接受美育教育。
  综上所述,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需及时将教学理念更新,同时加强学生美育工作开展,并结合小学生个性、特点与发展规律,创新完善美育教学内容与方式,从阅读、语境、感官、个性等四个方面,精确提升美育教学水平,促进小学生全面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