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初中语文议论文教学

【作者】 张 波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御史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议论文是一种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也可以夹叙夹议,加以说明和抒情。初中阶段在九年级开始系统性学习议论文.其中包括立论文和驳论文.这些文章中《中国人共掉自信力了吗》是驳论文的代表作。在学习议论文的过程中,我们的学生往往存在一些常见的问题,如寻找论点不准确,分析论据不熟练,疏理论证过程不完整等现象,下面我将从疏理议论文的三个要素:提取论点,辨别议据,分析论证过程入手,以立论、驳论文为例浅谈自己在议论文教学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寻找论点
  一篇文章的议论点往往在文章的开头部分。比如说《怀疑与学问》这一篇文章就在开头部分提出了自己的论点。这篇文章引用名人名言,在开头部分就提出了论点,让读者明白了整篇文章要论述的中心,这样,在接下来的阅读中学生就能比较轻松地围绕这一论点展开分析,结构清晰,思路井然。还有一部分文章的论点在文章的中间部分。仍然举《怀疑与学问》的例子:“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去伪辨妄的须必步骤,也是积极方向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这一论点就在文章的中间部分,它既是文章的中心论点,也由上下两部分组成,是文章的两个分论点,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有些文章的论点在文章的结尾部分。《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就在文章的结尾部分总结全文,提出了“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在的中国人”这一振聋发聩的论点。
  在分析论点的时候,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快速地分辨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中心论点是作者最核心的,最集中的观点、见解、主张。它总领全文,是全文的核心观点。分论点往往是一个段落式几个段落的见解、观点、主张。分论点是为中心论点服务的,最终都是为了有力的支撑中心论点。
  二、辨析论据
  常见的论据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事实论据是古今中外的一些典故、逸事。它往往发生在名人身上。而道理论据就分为两种情况了,一是引用古今中外的一些名人名言,二是分析事物之间的一些罗辑关系的句子。如层层深入的递进关系,有前因后果的因果关系,有先总说再分说的总分关系....这些分析内部关联的论据就是道理论据。
  根据论据使用的不同,又产生出了不同的论证方法。以举典型实例为主的叫做举例论证;以引用名人名言为主的或分析事物之内部联系为主的叫道理论证,当然引用名人名言的也可以叫作引用论证。除此以外还有比喻论证,这就是我们修辞手法里面的比喻。我们在辨析比喻论证这种论证方法时,要注意找到本体和喻体。这种论证方法有时不太好分辨,主要是它把本体隐藏起来了,直接把它说成是什么。比喻论证常常具有生动形象地论证观点的作用。有时候,它把一个深奥的、抽象的道理浅显化、具体化。让读者能比较轻松的明白某个道理,让读者更加信服作者的论点。对比论证也是一种常见的证论方法,它通过正反两面的对比,让论点更鲜明、更具体,更具有说服力。在对此时,既可以是典型事例的对比,比如对同一件事一类人是如何应对的,取得了怎样的效果。另一类人又是怎么做的,效果就截然不同了。通过正面反两方面的对比让观点更具有说服力。当然也可以是道理上的对比,通过正反两方面的说理让论点更鲜明,更深入人心。
  三、疏理论证
  论证的过程往往形式多样。有先提出论点,再分几个分论点展开的;有先通过一种现象,然后引出论点,再用各种方法论证的;有的时候作者的论点不够集中,隐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比如《谈创造性思维》这一篇文章,作者就先出示一个问题:从下列四种图形中,找出一个性质与其它三个不同的图形来,然后再具体分析。有四种不同的答案,有一个图形是唯一由全弧线构成的图形,有一个图形是完全由线段构成的图形,有一个图案是不规划图形,另外一个图案是唯一由弧线和直线构成的图形。所以这些图形都符合题目要求,由此引出一个话题: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由此作者进一步提出一个问题:寻求第二种答案,解决问题的第二种方法怎么去寻找呢?作者是这样回答的:一要让自己拥有丰富的知识,二是要孜孜不倦地学习,三是要有活学活用的意识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偿试。接下来作者举了两个例子:一是谷登堡,他有一天在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的启发下,突发奇想,如果把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结合起来会书怎么样呢?由此他不断尝试发明了印刷机和排版术。二是罗兰·布歇内尔,他在看电视的时候产生一个奇妙的想法,把电视机和乒乓球运动结合起来。通过不断的尝试发明交互式乒乓球电子游戏机。以上这两则事例,都有力的论证了要想具有创造性思维,必须具有丰富的学识,孜孜不倦地学习并有创造的意识和不断地尝试这一观点。
  总之,在学习疏理议论文的过程中,首先要鼓励学生去找寻、疏理论点,分辨出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然后再看看文章使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有时是孤立的一种方法,有时是多种论证方法相结合,并分析这些论证方法的作用。最后疏理下文章先后讨论了哪几个问题,也就是疏理文章的论证思路。
  议论文的教学任重道远,但我相信紧紧抓住文章的论点、论据、论证方法教学,从基础开始,不断夯实基础,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取得阶段性的成果。同时“教学相长”,在教学生阅读时,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分析能力,教师也不断总结、反思、自我提升。让自己不断成长,不断进步,逐渐蜕变为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学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