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注重课堂导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作者】 朱燕平

【机构】 四川省井研县集益镇金峰九年制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近年来,我国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变得越来越科学化、专业化与高效化。尤其是“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更是在教学设计、教学互动与教学反思方面花费了较多的时间与精力。课堂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是教师重点关注的教学环节,它虽然只占用几分钟的时间,但在整节课堂教学活动中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而且小学生以无意注意为主,科学有效的导入能深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为后续的高效学习活动奠定基础。因此,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灵活设计不同的课堂导入,从而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课堂导入;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科学有效的课堂导入,不仅能引导学生将注意力由课外活动转移到课堂学习活动中,还能让学生对数学课堂学习充满期待,进而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而且,现代理念下的课堂教学,重在促进学生的发展与成长,因此,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学习效率就至关重要。新颖别致的课堂导入能引导学生以积极自主的状态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教师要充分把握课堂导入环节,调动起学生学习探究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切实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活动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趣味十足的课堂活动,既能引导学生保持高度的专注力,又能引导学生感受到数学探究活动的趣味性,进而能引导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浓厚的数学探究兴趣。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堂起始环节展开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折一折、测一测、量一量、称一称、剪一剪的操作活动中经历观察、分析、类比、迁移、计算、判断以及总结归纳等探究过程,从而为后续的数学探究活动奠定基础。
  例如《轴对称》,这节课的课堂起始环节,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展开“剪纸”的操作活动。即,学生们可以从简单的“松树”图案的绘画以及剪裁入手。教师可以进行剪纸动作的示范操作,即准备好一张纸,对折纸张,然后沿着折痕画出松树的半个轮廓,再沿着轮廓剪裁,最后将纸张张开,就能获得一个简单的对称的松树的图案。小学生特别喜欢操作活动,他们会认真观看教师的动作示范,并会按照教师的示范进行积极的操作练习,进而能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还有《观察物体(二)》内容的课堂导入环节,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搭建积木,并引导学生将搭建好的积木通过平面图形表示出来,从而引导学生经历实物到图形的抽象思维过程,更加高效地展开后续内容的学习。
  二、设疑导入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模仿能力都非常强,而且他们的脑海中总是有很多的“为什么”,正是因为对一切事物都非常好奇,他们就会在探索问题答案的过程中保持高度的专注力,并会在这一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思维认知能力。而且课堂提问本身就是课堂互动的重要方式,其伴随着教育教学的整个发展过程。因此,教师完全可以运用设疑导入法来调动学生学习探究的积极性,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运算定律》时,教师就可以通过问题链的方式,引导学生加强对运算定律的理解和运用。具体问题可以是:现在我们一起来计算这两个算式88+104+96;104+96+88,你们计算出的结果如何?结合这两个算式有什么样的猜想?是否能运用字母和符号表示出你们的猜想?通过对上述一系列问题的分析和解答,W生就能经历加法结合律的探索构建过程。类似的,还有加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以及乘法结合律等运算定律的探索研究,教师都可以运用设疑导入法。
  三、情境导入法,增强数学课堂的趣味性
  数学知识内容比较抽象,科学恰当的教学情境能将抽象的数学内容融入到形象的情境中,进而能有效降低数学学习的难度,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而且对数学情境问题的分析和解答,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得学生更多地感受到数学探究的成就感。
  教师可以创设生活情境。例如,教学《小数的意义》时,教师就可以呈现一份体检单,并引导学生注意观看体检单中的数据,包括其中的身高、体重、视力等,引导学生思考上述数据表达的含义。那么,学生就会结合生活情境理解1.35米,32.5千克等数字的具体含义,并能深入理解小数点的必要性。类似的,还有超市中的购物清单,其中有关于价格的小数、重量的小数等。
  教师还可以创设信息化的情境,即运用课件图片呈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例如,教学《观察物体(二)》时,教师可以运用课件图片呈现从多个方向上观察到的物体形状,具体可以是某一搭建好的图形,引导学生结合课件图片想象从多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教师也可以呈现从不同方向拍摄的汽车的图片,引导学生结合课件图片展开空间想象,从而培养学生的直观思维能力。
  总而言之,科学有效的课堂导入是非常必要的。小学数学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设疑导入、情境导入以及活动导入法,从而引导学生以积极、专注的状态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增强课堂上的师生互动以及生生互动,进而创建以生为本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何小艳.小学数学课堂导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2(7):98-100.
  [2]吴丽梅.善用导入方法凸显深度学习——基于核心素养视角的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策略[J].家长,2022(21):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