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农村小学数学优质课堂教学策略浅议

【作者】 陈丽敏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东观万福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进入新时代,课程改革进入深水区,新课标的颁布、新课程的落实、新教材的发行,势必引发教育观念的革新,学习方式的革命,教学方式的变革,评价方式的变化。但这些不可能一蹴而就,尤其中西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低质低效较为普遍。故此,倒逼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实施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的教学策略,进一步改变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节奏慢、教学质量差、教学效率低”的现状,是深化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当务之急。
  一、因材施教是优质课堂的基础
  1.了解学生,尊重个性。《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学习中要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农村小学生学习大多不自信,留守儿童居多,期盼老师的表扬,渴望老师的关爱,教师如沐春风的话语将浸润孩子幼小的心田。很多小学生因老师经常性的表扬而喜欢这位老师,进而特别喜欢这门学科。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农村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认识、真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孩子在数学课堂上如山花“肆意绽放”,绚烂夺目。
  同时,教师还应清醒地认识到农村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天差地别,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原有认知水平的落脚点。课堂教学注重在学生原有知识水平上“小步、快跑”,螺旋式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数学素养发展区,才能大大提高课堂实效,最大限度降低学生的学习障碍,减少甚至消除课堂上的无效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依托教材,深耕细作。新课标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作出了科学而具体的规定。首先,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准确解析教材内容所体现“新课标”的具体点位,确定难易适度的教学目标,实现“跳一跳就能得到”。如果目标过于简单轻而易举实现,失去挑战,学生体验不到努力的过程,体会不到艰辛付出后收获的幸福。若是目标太高,学生很难实现,就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信心,“躺平”“摆烂”,毫无继续深入探究数学知识的勇气。
  3.立足乡土,挖掘资源。在广袤的农村,多姿多彩的数学教学资源不满每一个角落。教师要走出“象牙塔”,“上山下乡”熟悉乡情,挖掘有用的数学教学资源,并加以合理利用,促进教学的有效实施。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其实校园里面就有许许多多可以利用的数学资源,教师要结合教学需要,仔细观察,有效开发和利用。校园里的课程资源最大的优势是唾手可得,不占用学生的大量时间和精力,教师只要对学生稍加组织就可以集体完成。
  农村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都异常丰富,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需要,具体情况合理创造条件,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使其变成学生活动的情境和背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人、数学与生活、数学与社会的紧密联系,学的数学真有用。如在学习“20以内加减法”时,先学生在山坡上、小河边去找自己喜爱的小石子,用“小石子”代替小棒教学。一节节生动形象的课学生在“献宝”的同时尽享愉悦,学生收获满满。
  一切知识均源于劳动,数学知识也不例外。数学新课标格外注重学生的实践。新课程的学习活动涉及面较多,特别是学生的实践活动,有许多的精彩的亮点和活力。有的活动还需要家长的帮助,社会人士的配合,才能有效解决相关问题。例如:让学生利用周末调查本村的人口情况,并进行统计。如果学生善于社交,就直接拿笔记本找管户籍的村干部帮忙,回来按年龄段进行分类并作好统计就能完成任务。而有的同学就只能依靠家长提供信息,统计本组的人口情况,更有同学挨家挨户去调查,工作效率和学习效率就会大打折扣。
  二、培养良好的习惯是优质课堂的条件
  “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叶圣陶先生虽然是语文教育泰斗,但农村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的最根本目的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
  1.培养学生养成倾听的习惯。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常常看到学生发言积极实则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课堂氛围活跃而一无所获。有的同学趁浑水摸鱼,看是全神贯注却不知道在听什么。要想构建农村小学数学优质课堂,就必须让学生学会倾听,会用数学语言说,听得懂数学语言。当然,教师也要做好学会倾听的表率,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才能更好的完成课堂生成与反馈。师生的相互倾听,是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表现,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潜能才能被激发,创新能力才能完全凸显。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农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最大劣势是家庭辅导严重跟不上。很多家长面对小学低段一些开放性、训练思维的数学题,家长辅导就异常吃力,甚至错误辅导。这就要求农村小学教师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尤其重要。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必须革新教学方法,针对教学现状不要怨天尤人,更不要自暴自弃,而要迎难而上,直面问题,为学生量身打造好的、具有农村特色的学习方法。然后引导学生在使用数学知识帮助家长解决问题,达到学以致用,从而自己去构建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农村小学数学教师要有意识、不断地将水土相符的学习数学方法化植入到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中,在“润物细无声”中“授人以渔”。
  3.培养学生按时完成任务的习惯。作业是学生的主要任务,也是学习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课后辅导时间帮助学生完成作业。培养学生集中精力做作业,独立完成作业,坚决不抄袭作业。为学生回家保质保量并按时完成作业奠定坚实基础。
  三、优化教学过程是构建优质课堂的关键
  农村小学教师在注重教学结果的同时,必须更加注重教学过程,优化教学过程,才能实现优质课堂。
  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恰如其分、恰到好处的导入,可以在学生的期待中、不知不觉中快速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新课的伊始,可以播放相关的视频、动漫,讲有关的数学故事等用喜闻乐见的方式巧妙导入新课。这样,让学生融入教师预设的情景,为优质课堂创造条件。
  2.借助多媒体,调动积极性。农村小学生相较于城市学生“孤闻寡见”,这就需要农村小学数学教师课前做好课件,多媒体展示,通过形象生动的形式呈现抽象的数学知识。教师也要走进学生,“放下身段“把自己当做小学生,和学生做朋友一起学习。同时教师要学会静待花开,切忌走马观花,生硬“填灌”,发现问题,及时点拨。
  3.开展合作交流,培养学习能力。《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合作、交流、探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组学习数学是一个既主动积极又思维缜密,既团结协作又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的个性通过合作凸显,差异性通过交流互补。
  新时代社会急剧变革,传统教育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脉搏,农村小学数学优质课堂对孩子影响深远,但道远且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