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核心素养视野下农村初中学生历史活动化作业设计初探

【作者】 范先华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观音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本文围绕核心素养视野下农村初中学生历史活动化作业设计展开。阐述这种作业设计对提升农村初中生历史学习兴趣、培养核心素养的意义。详细介绍活动化作业设计的多种方法,包括历史剧表演、实地考察等,为改进农村初中历史教学作业形式提供思路。
  关键词:核心素养;农村初中;历史活动化作业;设计方法
  在当前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发展核心素养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教育目标。对农村初中历史教学来说,传统的作业形式通常仅限于书面作业,很难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而历史活动化作业的出现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它能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知到历史的存在,从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一、核心素养与农村初中历史活动化作业的关联
  核心素养与农村初中历史课活动化作业有密切联系,对于学生历史学习以及综合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时空观念素养方面,农村初中的历史课活动化作业为他们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方法。以历史剧表演作业为例,同学们在备课时需要对具体历史时期的时代背景,人物及事件的顺序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他们需要学习剧本中涉及到的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征,才能把自己放置在那个时空中,把历史场景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明确的时空框架和历史发展脉络。但实地考察作业则更能直接使学生触摸历史遗迹或者感受地方文化,体会历史保留于空间中,加强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地域特色。
  史料实证素养也可以通过这些活动化的作业进行有效的锻炼。历史故事演讲作业需要学生收集、整理丰富的历史资料,以佐证其讲述故事的内涵。他们必须明辨史料真伪与价值,筛选可靠材料充实发言,这个过程也是训练史料实证能力的过程。在进行历史剧演出时,同学们对于服装、道具以及其他细节的挑选还需要以历史资料为基础,比如演出古代某个王朝的事迹时,要以历史资料为依据来考证那个时代的服饰风格和生活用具款式,这样才能让演出更具有历史真实性。
  二、核心素养视野下农村初中学生历史活动化作业设计
  (一)历史剧表演作业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历史剧表演作业对于农村初中历史教学具有重要价值,在设计历史剧演出作业时,首先应重视剧本的选择。教师要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认知水平选择有代表性、有教育意义的历史事件或者人物故事。比如可选我国古代“郑和下西洋”这一事件,它涉及到大量历史信息,其中有明朝国力、航海技术和对外交流。剧本内容应强调历史真实性,写作时应查阅权威史料,并把史实准确纳入情节。对“郑和下西洋”这一脚本,应反映郑和船队大小、航行线路、在不同国家间的交往等详细资料,使学生能在演出时深刻地理解这一重大历史壮举。在角色分配上应充分考虑到学生个性与能力的差异。对外向而富有表现力的同学可安排主人公或者重要人物角色;而对比较内向的同学,可安排些辅助性的人物角色,比如船员和群众。同时,分配好角色之后,应指导学生对其所充当角色的特征进行深入的研究。例如饰演郑和的同学们,应该了解他的生平事迹、个性、领导能力等等,并通过对于人物的认识,更好地解读历史事件当中人物的作为与决定。
  服装、道具等准备工作也是一个重要步骤,这就要求学生与教师都要参与其中,并根据历史资料去制作或者搜集。对“郑和下西洋”演出,可利用废旧材料做古代船只模型、服饰等。制作时,能让学生认识古代航海服饰、船舰等特征,强化历史细节。同时场景布置应创造一种历史的气氛,比如利用教室空间建造一个简易码头、外国宫殿之类的场景,让演出更生动形象。
  (二)实地考察作业
  核心素养视域下农村初中学生的实地考察作业设计对历史学习有着独特的价值。
  实地考察作业地点选择非常关键。农村地区乡土历史资源十分丰富,有古老村落、庙宇、祠堂和古墓。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结合本地实际,选择适当的考察地点。比如,研究古代农耕文明,可选择本地保存较为完整的传统村落。这些村庄的建筑风格、布局,常常体现着古老的家庭结构、社会关系、生产方式等。调查之前,教师应对调查地点有一个细致的认识,包括它的历史沿革、文化内涵,并给学生制定调查指南,确定调查目标与重点。实地考察时,应指导学生采取多种手段搜集材料,能使学生在观察、访谈、录音中获得信息。对传统村落进行调查时,同学们对住宅的建筑材料、结构特点进行了观察,比如有些住宅为土墙、木梁等建筑形式,这些都体现出当时地方对资源的利用以及建筑技术水平等。对当地老人进行访谈,以了解村庄的传说和家族历史,口述资料中可能含有正史中没有记录的详细情况。同时让学生进行录音,内容包括文字录音和绘图,如要求学生画村落布局图、标记重要建筑与设施、分析作用与历史意义等。
  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到考察现场讨论、分析,根据所观察的现象及搜集的材料,引导学生对几个问题进行思考,例如该村落是怎样形成的?历史上同周边地区的关系如何?古老的农耕文明又在此留下怎样的印记?通过对这几个问题的探讨,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与分析问题能力。比如,通过在村落内发现灌溉设施遗迹就可推断出古代农业生产水利利用状况,继而了解农耕文明对于水资源的依赖程度。
  调查后让学生写出考察报告。报告内容涉及考察目的、考察过程、考察发现以及自身想法等。学生通过写报告将考察内容系统地整理与分析,在锻炼文字表达能力与综合素养的同时进一步加深历史知识。这样的实地考察作业可以使农村初中学生切身感受到历史的魅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结束语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对农村初中历史学科学生进行活动化的作业设计,给农村初中历史教学注入新的生机。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运用多样化的设计方法可以使农村初中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学到更多的历史知识,发展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这样既有利于农村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提升,又可以为农村学生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历史文化基础,并缩短城乡教育中历史学科素养发展的距离。
  参考文献:
  [1]黄卫平,吴华成.“双减”背景下“1+1”作业设计模式的校本实践[J].浙江教学研究,2021(5):4.
  [2]蔡利鹏,高皓.“双减”背景下作业管理的”三分”策略[J].湖北教育,2021(36):1.
  [3]陈殿兵,朱鑫灿.”双减”背景下提升教师作业管理能力的策略探析[J].中小学教师培训,202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