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高中生物学教学“翻转课堂”的实施策略初探

【作者】 丁卫东

【机构】 江苏省靖江市第一高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随着信息时代的深入,移动通信技术快速发展,出现了移动互联网学习的新方式。移动终端、数字化学与教系统平台服务等的发展为“翻转课堂”提供了硬件支持。
  “翻转课堂”早在 2007 年就在美国一些学校中开始流行,但直到 2011 年由萨尔曼·可 汗作了著名的“用视频再造教育”演讲后才大热起来,为众多教师熟知,并成为全球教育界关注的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把“教师白天在教室上课,学生晚上回家(或课后) 做作业”这种传统的教学结构翻转过来,构建“学生晚上在家( 或课前) 学习新知识,白天在教室完成练习和作业”的教学结构。
  “翻转课堂”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重构,即在正式的学习中,学生在课前利用 教师录制的教学视频( 微视频) 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进行自主学习,在课堂上参与同学和教师的互动活动( 释 疑、解惑、探究等) 并完成作业的一种教学形态。一般课堂和“翻转课堂”的教学结构参见图 1 












  近年来,笔者依托学校的信息化网络实验小班,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实施了“翻转课堂”的实践探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 、重新建构教学流程 
  “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的“教师课上讲授 + 学生课后作业”教学结构,把知识传授的过程放在课前,教师不仅提供教学视频,还提供在线辅导,学生在上课前 完成对课程内容的自主学习。反之,它把知识内化的过程放在课上,课堂大部分时间用于学生的作业答疑、 小组的合作探究以及师生之间的深度交流等。 
  例如,以“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教学为 例,“翻转课堂”对教学结构进行了重构,知识传授是学生在课前通过观看微视频进行的。首先,教师将自制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两段微视频上传到校园网站上,同时上传预习任务及思考题,其中任务一,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探究: 
  ①为什么第 4 组实验将 R 型活细菌和加热杀死后的 S 型细菌 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却导致小鼠死亡? 
  ②从实验结果中,格里菲思得出了怎样的推论呢? 
  ③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由 DNA、RNA、蛋白质、多糖、脂质等物质组 成,到底哪种物质是转化因子呢? 请写出实验设计的 方案。
  任务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探究: 
  ①如何用放射性同位素35 S 标记 T2 噬菌体的蛋白质,如何用放射性同位素32 P 标记 T2 噬菌体的 DNA? 
  ②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 S 和32 P 标记的噬菌体分别去侵染不含同位素的细菌,经搅拌、离心后实验结果将分别会是如何的? 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任务三,对“DNA 是主要的 遗传物质”的理解:
  ①“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如何理解“主要”两字的含义? 
  ②用画概念图的形式,为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内容构建一个知识网络图。
  在上课前一天,教师要求学生从校园网站上将 两段微视频和预习任务下载到自己的平板电脑上,课前( 寄宿生在夜自修课上,其他学生在家里) ,学生在独立预习教材的基础上,利用平板电脑观看微视频,完成任务一二三中的思考题,在预习过程中,学生也可将问题提出以得到在线教师的辅导。预习任务完成后,学生马上登录校园网站的学习平台完成预习检测题。 
  2 、视频短小信息清晰 
  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 微视频) 是“翻转课堂”教 学资源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微视频是指针对一个特定的主题,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由于学生的视觉驻留时间一般在 5 ~ 8min,因此每段微视频的时长应控制在 10min 以内, 这样学生在观看时注意力能比较集中,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征。 
  例如,在“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教学微视频录制前,教师应厘清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难点,从而确定本课微视频录制的内容为 2 段: 一段为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另一段为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接着,教师需撰写教案,准备教学素材,制作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 PPT 演示课件。 
  在录制微视频前,教师应思考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清晰、简明、到位地讲解清楚每个实验过程,思考每个教学细节,对每一分钟甚至每一秒钟都要进行合理的内容衔接的设计,这样才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将精华的 内容进行浓缩,让学生真正在短时间内获得关键知识 和技能。在做好准备工作以后就开始录制教学视频, 利用安装在电脑里的录屏软件,将 PPT 课件中的肺炎 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内容录屏, 生成视频课件。在微视频录制时,教师利用录屏软件 的功能对 PPT 课件的内容进行讲解、展示和注释等,录制时教师要调节好 PPT 课件操作速度、讲解语速等,让学生在观看时能有反应、思考的时间。由于录屏软件不能录制教师图像,也不能录制实物教具的演示,只能录制屏幕上能呈现的信息( 如文字、图片、视频、动画等信息) 和教师讲解的画外音。这样,学生在观看微视频时感到十分贴心,就像教师和自己共同坐在一张桌子 前一起学习,并把内容写在一张纸上,这使得教学信息 清晰而明确。 
  3 、学生自我掌控学习 
  在一般课堂上,教师要面向全班讲授新知识,必定会考虑整体的进度,容易忽略个别学生的感受。学生边听边记笔记,神经紧张,担心因为分心而跟不上教学节奏,这样就导致学生自我内化和主动建构知识的时间很少。将课堂“翻转”后,学生在课下借助微视频学习新知 识,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来量身定制自己的学习进度。在观看视频时,理解的内容可以快进跳过,没理解的地方可以通过媒体播放器的暂停、回放等功能反复观看,也可停下来做笔记或仔细思考,甚至在遇到问题时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寻求帮助。这样 就避免了学习的时间和节奏被教师主宰的现象,真正实 现了“我选择、我做主、我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分层学习。 例如,在“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前给学生 的下载资料中除了有所有学生必看的 2 段微视频,还提 供了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教学内容的延伸和拓 展”作为学有余力的优等生的选看内容,该文包含对遗 传物质的早期预测的延伸和拓展、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的延伸和拓展、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延伸和拓展、 证明 RNA、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的知识拓展和延伸四部分 内容,选看的延伸学习资源突破教材文本的限制,促进 学生对于知识的的理解与掌握,当然选看内容是否要看 也应该由优等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具体和情况而决定。 
  4 、课前即时掌握学情 
  学生在课前通过微视频自主预习的过程中,当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或自主生成的问题,可以通过面对面,或者通过网络交流( 如留言板、QQ、微信) 等方式向 同学或教师请教,暂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还可传给合作 学习小组组长,各组长整理好后再上传给任课教师,以 便任课教师在课前即时掌握学情。 
  例如,笔者在课前就收到第2小组组长发来的2个问题: 
  ①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已经加热杀死的S 型肺炎双球菌的 DNA 为什么还能使 R 型细菌转化, 其DNA还具有遗传功能吗? 
  ②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 实验中,能同时用35 S 和32 P 标记同一噬菌体吗? 为什 么? 
  获取了学生的问题后,对于第①问题,教师查阅了 DNA 变性和复性的相关知识,并与备课组内教师进行了讨论,准备在课上通过 PPT 展示给学生,拓展他们的知识。对于第②问题,也没有立即答复学生,觉得这个问题很重要,需要在课上经小组学生讨论后自己得出结论。在课前即时掌握学情,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 学计划,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翻转课堂”的课前学习,也不只是观看微视频。 在观看微视频之后,为了检测是否理解了学习的内容, 学生可立即登录学习平台完成预习检测题,学习平台 会立即反馈正误。通过一套统计软件,电脑会自动统 计汇总学生完成预习检测题的正确率,教师登录学习 平台后即可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而帮助教师调整教学进度、难度,制定个别辅导计划,以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