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实践

【作者】 涂 珊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西兴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本研究聚焦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剖析其重要性与现存问题,提出多样化教学激发兴趣、创设情境提升应用能力、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及强化思维训练培育核心素养等策略,并通过具体案例与实施方法,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实用教学指南,旨在提升应用题教学质量,推动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全面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教学实践
  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的核心导向。小学数学作为基础学科的关键部分,应用题教学对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及应用数学于生活实践的能力至关重要。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亟待探索优化应用题教学的路径,助力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发展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
  一、核心素养对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塑造数学思维品质
  应用题的求解过程要求学生运用多种思维方式。如在解决行程问题时,需剖析速度、时间与路程的关系,运用逻辑推理构建数学模型,这有助于锻炼逻辑思维。面对复杂情境,学生需抽象关键信息、概括问题本质以探寻解题思路,对抽象思维与概括能力的提升意义重大。
  (二)提升问题解决效能
  现实问题的复杂性决定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必要性,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则是达成此目标的重要途径。通过解答各类应用题,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拟定解决方案并验证结果。这不仅有助于数学学习成绩的提升,更为学生应对未来生活与工作中的问题筑牢基础。
  (三)增强实践应用观念
  数学源于生活且服务于生活,应用题教学能让学生深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情境,如购物计算、行程规划等,可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力工具,从而增强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二、多样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情境教学法
  在 “小数乘法” 教学中,创设超市购物情境。教师展示商品价格标签,如面包每个 2.5 元,牛奶每盒 3.8 元等,提问:小明购买 3 个面包和 2 盒牛奶,需花费多少钱?学生通过计算 2.5×3 + 3.8×2 = 14.1(元),在学会小数乘法运算的同时,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实用价值,提升学习兴趣。于 “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时,讲述故事:有 8 个糖果,要平均分给 4 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个?以此引出除法概念,让学生在轻松氛围中理解除法意义,即把总数平均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是多少。
  (二)小组合作学习法
  在 “图形的面积” 教学中,将学生分组,每组发放不同形状的图形纸片,如梯形、平行四边形等。任务为测量并计算图形面积。小组成员分工协作,有的测量边长,有的记录数据,有的计算面积。完成测量计算后,小组内展开讨论。例如,在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时,学生们会发现不同计算思路,有的小组用底乘以高,有的小组通过割补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计算。通过讨论交流,学生可掌握多种图形面积计算方法,培养合作意识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探究式教学法
  在 “圆锥的体积” 教学中,教师展示圆锥形容器,提问:怎样测量这个圆锥形容器的体积?问题具有开放性与挑战性,能激发学生探究热情。学生依据已有知识经验自主探究。有的学生可能想到将圆锥形容器装满水倒入圆柱形容器,通过圆柱体积计算圆锥体积;有的学生可能尝试将圆锥切割、拼接成近似圆柱来推导体积公式。此过程中,学生深入理解圆锥体积计算原理,培养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三、创设真实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
  (一)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在 “面积计算” 教学中,创设家居布置情境。假设小红家要给卧室铺地毯,卧室地面是长方形,长 5 米,宽 3.5 米,地毯每平方米 80 元,问购买地毯需要多少钱?学生通过计算地面面积 5×3.5 = 17.5(平方米),再乘以单价得出总价 17.5×80 = 1400(元),感受数学在家庭布置中的应用,提升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在 “百分数的应用” 教学中,设计旅行费用计算问题。如小明一家计划旅行,有两家酒店可供选择。A 酒店原价每晚 800 元,打七五折;B 酒店原价每晚 700 元,打八折。小明一家住 3 晚,选择哪家酒店更划算?学生分别计算两家酒店费用,A 酒店:800×0.75×3 = 1800(元),B 酒店:700×0.8×3 = 1680(元),得出 B 酒店更划算的结论,同时学会运用百分数知识比较方案优劣。
  (二)引入实际案例分析
  在 “统计与概率” 教学中,引入校园活动数据案例。如统计学校运动会各班参赛项目得分情况,学生计算平均分、中位数等统计量,绘制统计图,分析各班成绩分布特点及优势项目,掌握统计知识技能的同时,增强数据分析意识。在 “比例问题” 教学中,以工厂生产零件为例。已知生产一个零件需要 3 个 A 部件和 5 个 B 部件,现有 A 部件 60 个,B 部件 100 个,最多能生产多少个完整零件?学生通过分析部件比例关系,计算得出最多能生产 20 个完整零件,体会数学在生产制造中的重要性。
  四、注重思维训练,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一)逻辑思维训练
  在 “逻辑推理问题” 教学中,教师给出有趣推理题,如 “小张、小王、小李三人分别来自北京、上海、广州。已知小张不是北京人,小王不是上海人,小李不是广州人,且小张和小王都没去过广州。问三人分别来自哪里?” 学生通过分析条件,运用排除法、假设法等推理方法得出结论,有效锻炼逻辑推理能力。在 “比例关系问题” 教学中,以 “地图比例尺” 为例。教师展示地图,给出不同地点间的图上距离,让学生根据比例尺计算实际距离。学生通过分析数据,构建比例关系模型,如设实际距离为 x,比例尺为 1:50000,图上距离为 3 厘米,则 1:50000 = 3:x,通过求解 x = 150000 厘米 = 1500 米,更好理解比例概念与应用,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学会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二)创新思维培养
  在 “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 教学中,给出平行四边形,底边长 8 厘米,高 5 厘米。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不同计算方法,除常规公式 S = 底 × 高计算得 40 平方厘米外,学生可通过割补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计算,或分割成两个三角形计算等。通过一题多解,激发创新思维,拓宽解题思路。在 “图形的运动” 教学中,教师提出开放性问题:“用 3 个相同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可以拼出哪些不同的图形?”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与思考,可拼出正方形、等腰梯形等多种图形。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图形特点与区别,鼓励发挥想象力,探索更多图形组合与变化,培养创新思维与空间想象力。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需不断创新与改进。通过多样化教学、真实情境创设、关注个体差异和思维训练等策略的实施,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培育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然而,教学实践是一个持续探索与完善的过程,教师应依据学生实际情况与教学反馈,持续优化教学方法与策略,整合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优质、有效的数学学习体验,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坚实数学基础。同时,教育研究人员应深入研究核心素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内涵与实施路径,为教学实践提供更多理论支持与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