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逻辑思维训练支点

【作者】 毛志红

【机构】 江苏省靖江市第一高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本文探讨了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逻辑思维训练的重要性及其支点。文章首先概述了逻辑思维的基本概念,并分析了其在写作中的关键作用。随后,提出了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逻辑思维训练的五个支点:基础知识教学、文章结构构建、论证方法运用、批判性思维培养以及写作实践。每个支点均包含具体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旨在通过系统化训练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最后,文章强调了逻辑思维训练的长期性和系统性,呼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写作教学;逻辑思维训练;写作实践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写作不仅是语言表达的重要形式,更是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直接体现。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构建清晰、有条理的文章框架,还能使文章内容更加深入、有说服力。因此,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加强逻辑思维训练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逻辑思维的基本概念出发,探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逻辑思维训练的支点,以期为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逻辑思维的基本概念
  逻辑思维,又称抽象思维或理论思维,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理性认识过程。它要求人们在思考问题时,遵循一定的逻辑规则,如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等,以确保思维的准确性和严密性。逻辑思维具有抽象性、间接性、概括性等特点,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联系和内在规律。
  在写作过程中,逻辑思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它帮助学生明确写作目的和主题,确保文章内容的针对性和集中性。其次,逻辑思维有助于学生构建合理的文章结构,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再次,通过逻辑推理和论证,学生能够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使读者信服其观点。最后,逻辑思维还能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使其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能够独立思考、理性判断。
  二、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逻辑思维训练的支点
  1.基础知识教学:奠定逻辑思维基础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首先引导学生明确文章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并学会辨析相近或相关概念之间的异同。通过概念教学,学生可以建立起对事物本质属性的认识,为后续的逻辑思维训练打下基础。例如,在议论文写作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明确“论点”、“论据”、“论证”等基本概念,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判断是逻辑思维的基本单位,而推理则是判断之间的必然联系。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逻辑推理题等方式,训练学生的判断能力和推理能力。例如,教师可以给出一段材料,要求学生根据材料内容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或者给出几个判断,要求学生通过逻辑推理得出新的结论。
  2.文章结构构建:培养逻辑思维框架
  文章的开头部分应简洁明了地引出主题,并为后续论述做好铺垫。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不同类型的开头方式(如直接点题、设问引思、背景介绍等),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有效地引入主题并吸引读者注意。同时,教师还应强调开头部分与文章主题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主体部分是文章的核心部分,也是逻辑思维训练的重点。在主体部分展开时,教师应指导学生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顺序进行论述。具体来说,就是要先明确文章的中心论点或主要问题;然后围绕中心论点或问题展开分析,通过列举事实、引用数据、对比分析等方式进行论证;最后提出解决方案或得出结论。通过这样的训练方式,学生可以逐渐掌握构建文章主体部分的逻辑思维框架。
  结尾部分是对全文内容的总结和升华。在结尾部分写作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总结文章的主要观点和论据,并适当进行升华或提出展望。通过结尾部分的写作训练,学生可以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并提升其逻辑思维能力的完整性。
  3.论证方法运用:强化逻辑思维深度
  事实论证是通过列举具体事实来支持论点的论证方法;而理论论证则是通过引用相关理论或原理来阐述论点的论证方法。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灵活运用这两种论证方法。通过事实论证的训练,学生可以学会如何收集、整理和分析事实材料;而通过理论论证的训练,则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相关理论或原理,并学会将其应用于实际写作中。
  对比论证是通过对比不同事物或观点的异同来阐述论点的论证方法;而类比论证则是通过寻找两个或多个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来支持论点的论证方法。这两种论证方法都有助于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这两种论证方法。例如,在论述“科技发展的利与弊”时,可以采用对比论证的方法分别阐述科技发展的正面和负面影响;而在论述“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则可以采用类比论证的方法将人与自然的关系比作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来阐述其重要性。
  4.批判性思维培养:提升逻辑思维品质
  批判性思维的核心在于质疑与反思。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权威、挑战传统观念,并学会从多个角度审视问题。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写作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找出其中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通过这样的训练方式,学生可以逐渐培养出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品质,并提升其逻辑思维品质。
  逻辑谬误是指在思维过程中违反逻辑规则或逻辑常识的错误。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向学生介绍常见的逻辑谬误(如偷换概念、以偏概全、循环论证等)并引导其学会识别这些谬误。通过逻辑谬误识别的训练方式,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在写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逻辑问题,并学会如何避免这些问题以提高文章的逻辑性和说服力。
  5.写作实践:巩固逻辑思维训练成果
  为了巩固逻辑思维训练成果并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应设计多样化的写作任务。这些任务可以包括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等多种文体形式以及不同主题和难度的写作要求。通过多样化的写作任务设计,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并适应不同的写作需求。
  在写作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这包括对学生作文内容的评价、结构安排的点评以及语言表达的修正等方面。通过及时反馈与指导的方式,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并纠正自己在写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引导其不断改进和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三、结语
  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逻辑思维训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通过基础知识教学、文章结构构建、论证方法运用、批判性思维培养以及写作实践等多个方面的综合训练,我们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促进其全面发展。同时我们还应认识到逻辑思维训练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需要长期积累和坚持的过程。因此我们需要保持耐心和恒心不断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实践以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
  参考文献:
  [1]李明.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逻辑思维训练的策略研究[J].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1).(12), 23-26.
  [2]王晓伟.逻辑思维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J].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0).(6), 45-48.
  [3]张玉华.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26), 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