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农村小学体育课堂教学 引入民间游戏的探究
【作者】 何小君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大通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本文旨在探讨农村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引入民间游戏的意义、可行性以及实施策略。通过对民间游戏特点和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现状的分析,阐述了民间游戏在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传承文化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并提出了合理选择民间游戏、创新改编游戏形式、组织教学竞赛等引入方法,为提高农村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提供有益参考。
一、引言
体育教育在小学阶段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农村小学由于地域和资源的限制,在体育教学设施和课程内容方面可能相对薄弱。而民间游戏作为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和传承下来的娱乐活动,具有形式多样、简单易行、趣味性强等特点,将其引入农村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能够有效弥补教学资源不足,为农村小学生带来丰富多彩的体育学习体验,同时也有助于民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二、农村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现状
(一)教学设施有限
许多农村小学缺乏完善的体育场地和器材,如标准的田径场、体育馆、多样的球类器材等。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体育教师开展常规体育项目教学的种类和规模,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体育学习需求。
(二)课程内容单一
部分农村小学体育课程主要围绕简单的田径项目(如跑步、跳远、跳绳等)和广播体操展开,教学内容缺乏创新性和趣味性,难以长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导致学生参与体育课堂的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
三、民间游戏的特点与价值
(一)特点
1.多样性
民间游戏种类繁多,涵盖了体能训练、智力开发、团队协作等多种类型。例如,有锻炼力量和敏捷性的 “拔河”“老鹰捉小鸡”;有培养思维能力的 “猜谜语”“翻花绳”;还有强调团队配合的 “接力赛跑”“多人跳绳” 等。
2.简易性
民间游戏通常不需要复杂昂贵的器材,大多利用身边常见的物品或仅依靠身体动作就能进行。如 “踢毽子” 可以用自制的毽子,“跳房子” 只需在地上画几个格子即可开展,便于在农村小学推广实施。
3.趣味性
民间游戏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趣味性,其规则简单易懂,玩法灵活多变,能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充分体验到快乐和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主动参与的热情。
(二)价值
1.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民间游戏能够全面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如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性和协调性等。同时,在游戏中,学生需要与同伴交流互动、遵守规则、应对各种情况,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竞争意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2.丰富体育教学内容
将民间游戏引入体育课堂,打破了传统体育教学内容的局限,为体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民间游戏进行教学,使体育课程更加丰富多彩,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3.传承和弘扬民间文化
民间游戏是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特定地区的历史、风俗、价值观等信息。通过在小学体育课堂中开展民间游戏教学,能够让学生从小接触和了解民间文化,增强他们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促进民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四、农村小学体育课堂引入民间游戏的可行性分析
(一)地域优势
农村地区是民间游戏的发源地和传承地,学生对民间游戏有一定的生活基础和认知度。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已经接触过一些民间游戏,如 “捉迷藏”“跳皮筋” 等,这为在体育课堂中引入民间游戏提供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二)资源优势
农村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这些都可以为民间游戏教学提供便利。例如,利用农村的空地可以开展 “踢毽子”“跳绳” 等游戏;邀请村里擅长民间游戏的老人或民间艺人到学校进行示范和指导,能够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民间游戏的文化内涵和玩法技巧。
(三)教育政策支持
当前,教育部门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鼓励学校开发特色校本课程,将地方文化资源融入教育教学中。这为农村小学体育课堂引入民间游戏提供了政策保障和发展机遇。
五、农村小学体育课堂引入民间游戏的实施策略
(一)合理选择民间游戏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身体素质和体育教学目标,精心挑选适合的民间游戏。例如,对于低年级学生,可以选择一些动作简单、趣味性强、规则较为宽松的游戏,如 “丢手绢”“木头人” 等,以培养他们的基本运动能力和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对于高年级学生,则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一定挑战(下转第16页)(上接第17页)性、需要团队协作和策略运用的游戏,如 “拔河比赛”“接力赛跑” 等,以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和综合运动能力,同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二)创新改编民间游戏形式
在保留民间游戏核心玩法和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对游戏形式进行创新改编,使其更符合现代体育教学的要求和学生的兴趣特点。例如,将传统的 “踢毽子” 游戏与足球技巧训练相结合,设计 “毽子足球赛”,让学生在踢毽子的过程中学习足球的传球、射门等技巧;将 “跳皮筋” 游戏与音乐节奏相结合,让学生在有节奏的音乐伴奏下进行跳皮筋活动,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和观赏性。
(三)组织民间游戏教学竞赛
通过组织民间游戏教学竞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竞争意识,提高民间游戏教学的效果。教师可以定期举办班级内部或班级之间的民间游戏比赛,如 “跳绳比赛”“拔河比赛” 等,并设置相应的奖项和奖励机制。在竞赛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游戏技能水平,还能体验到团队合作和竞争的乐趣,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四)加强教师培训与指导
教师是民间游戏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其对民间游戏的了解和掌握程度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因此,学校应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培训,邀请民间游戏专家或学者到学校进行讲座和培训,组织教师参加民间游戏教学观摩活动,让教师深入学习民间游戏的文化内涵、玩法技巧、教学方法等知识,提高教师的民间游戏教学能力和水平。同时,在民间游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和行为,确保游戏的安全顺利进行。
六、结论
农村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引入民间游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它不仅能够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还能传承和弘扬民间文化,增强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通过合理选择民间游戏、创新改编游戏形式、组织教学竞赛以及加强教师培训与指导等实施策略,可以有效地将民间游戏融入农村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为农村小学体育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农村小学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然而,在引入民间游戏的过程中,也要注意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确保民间游戏教学的顺利开展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一、引言
体育教育在小学阶段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农村小学由于地域和资源的限制,在体育教学设施和课程内容方面可能相对薄弱。而民间游戏作为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和传承下来的娱乐活动,具有形式多样、简单易行、趣味性强等特点,将其引入农村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能够有效弥补教学资源不足,为农村小学生带来丰富多彩的体育学习体验,同时也有助于民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二、农村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现状
(一)教学设施有限
许多农村小学缺乏完善的体育场地和器材,如标准的田径场、体育馆、多样的球类器材等。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体育教师开展常规体育项目教学的种类和规模,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体育学习需求。
(二)课程内容单一
部分农村小学体育课程主要围绕简单的田径项目(如跑步、跳远、跳绳等)和广播体操展开,教学内容缺乏创新性和趣味性,难以长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导致学生参与体育课堂的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
三、民间游戏的特点与价值
(一)特点
1.多样性
民间游戏种类繁多,涵盖了体能训练、智力开发、团队协作等多种类型。例如,有锻炼力量和敏捷性的 “拔河”“老鹰捉小鸡”;有培养思维能力的 “猜谜语”“翻花绳”;还有强调团队配合的 “接力赛跑”“多人跳绳” 等。
2.简易性
民间游戏通常不需要复杂昂贵的器材,大多利用身边常见的物品或仅依靠身体动作就能进行。如 “踢毽子” 可以用自制的毽子,“跳房子” 只需在地上画几个格子即可开展,便于在农村小学推广实施。
3.趣味性
民间游戏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趣味性,其规则简单易懂,玩法灵活多变,能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充分体验到快乐和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主动参与的热情。
(二)价值
1.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民间游戏能够全面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如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性和协调性等。同时,在游戏中,学生需要与同伴交流互动、遵守规则、应对各种情况,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竞争意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2.丰富体育教学内容
将民间游戏引入体育课堂,打破了传统体育教学内容的局限,为体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民间游戏进行教学,使体育课程更加丰富多彩,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3.传承和弘扬民间文化
民间游戏是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特定地区的历史、风俗、价值观等信息。通过在小学体育课堂中开展民间游戏教学,能够让学生从小接触和了解民间文化,增强他们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促进民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四、农村小学体育课堂引入民间游戏的可行性分析
(一)地域优势
农村地区是民间游戏的发源地和传承地,学生对民间游戏有一定的生活基础和认知度。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已经接触过一些民间游戏,如 “捉迷藏”“跳皮筋” 等,这为在体育课堂中引入民间游戏提供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二)资源优势
农村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这些都可以为民间游戏教学提供便利。例如,利用农村的空地可以开展 “踢毽子”“跳绳” 等游戏;邀请村里擅长民间游戏的老人或民间艺人到学校进行示范和指导,能够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民间游戏的文化内涵和玩法技巧。
(三)教育政策支持
当前,教育部门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鼓励学校开发特色校本课程,将地方文化资源融入教育教学中。这为农村小学体育课堂引入民间游戏提供了政策保障和发展机遇。
五、农村小学体育课堂引入民间游戏的实施策略
(一)合理选择民间游戏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身体素质和体育教学目标,精心挑选适合的民间游戏。例如,对于低年级学生,可以选择一些动作简单、趣味性强、规则较为宽松的游戏,如 “丢手绢”“木头人” 等,以培养他们的基本运动能力和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对于高年级学生,则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一定挑战(下转第16页)(上接第17页)性、需要团队协作和策略运用的游戏,如 “拔河比赛”“接力赛跑” 等,以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和综合运动能力,同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二)创新改编民间游戏形式
在保留民间游戏核心玩法和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对游戏形式进行创新改编,使其更符合现代体育教学的要求和学生的兴趣特点。例如,将传统的 “踢毽子” 游戏与足球技巧训练相结合,设计 “毽子足球赛”,让学生在踢毽子的过程中学习足球的传球、射门等技巧;将 “跳皮筋” 游戏与音乐节奏相结合,让学生在有节奏的音乐伴奏下进行跳皮筋活动,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和观赏性。
(三)组织民间游戏教学竞赛
通过组织民间游戏教学竞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竞争意识,提高民间游戏教学的效果。教师可以定期举办班级内部或班级之间的民间游戏比赛,如 “跳绳比赛”“拔河比赛” 等,并设置相应的奖项和奖励机制。在竞赛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游戏技能水平,还能体验到团队合作和竞争的乐趣,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四)加强教师培训与指导
教师是民间游戏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其对民间游戏的了解和掌握程度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因此,学校应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培训,邀请民间游戏专家或学者到学校进行讲座和培训,组织教师参加民间游戏教学观摩活动,让教师深入学习民间游戏的文化内涵、玩法技巧、教学方法等知识,提高教师的民间游戏教学能力和水平。同时,在民间游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和行为,确保游戏的安全顺利进行。
六、结论
农村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引入民间游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它不仅能够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还能传承和弘扬民间文化,增强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通过合理选择民间游戏、创新改编游戏形式、组织教学竞赛以及加强教师培训与指导等实施策略,可以有效地将民间游戏融入农村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为农村小学体育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农村小学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然而,在引入民间游戏的过程中,也要注意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确保民间游戏教学的顺利开展和教学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