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双减”政策下小学课后体育服务质量提升路径研究

【作者】 陈龙顺

【机构】 浙江省义乌市廿三里第一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双减政策的实施,使得小学课后体育服务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一方面,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为课后体育服务提供了更多时间和空间,另一方面,减少校外培训负担使学生有更多的精力参与课后体育服务。然而,这也对小学课后体育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提升服务质量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课后体育服务;质量提升;路径研究
  双减政策旨在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在这一政策背景下,小学课后体育服务作为重要的育人活动,对于满足学生个性化、差异性学习需求,提升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研究双减政策下小学课后体育服务质量提升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一、“双减”政策下小学课后体育服务质量提升的意义
  (1)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提升小学课后体育服务质量有利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党的教育方针强调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中体育作为重要的一环,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提升小学课后体育服务质量,学校可以更好地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将体育教育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使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升。同时,这也符合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即通过体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提升小学课后体育服务质量有助于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增强学生的体质健康。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减轻学生的课外负担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过提升课后体育服务质量,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更优质的体育锻炼机会,使学生在减少课外作业和培训的同时,增加体育锻炼时间,从而缓解学业压力,促进身心健康。这不仅有助于改善学生的体质状况,提高身体素质,还能为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注入更多的活力和动力。
  (3)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提升小学课后体育服务质量可以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小学生的课余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而体育活动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提供多样化的体育活动,学校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和团队协作能力。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团队合作的力量,从而增强自信心和归属感,同时,体育活动还能帮助学生发展个性特长,挖掘潜在能力,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4)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从长远来看,提升小学课后体育服务质量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在当今社会,拥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极其重要,通过提升小学课后体育服务质量,学校可以为学生打下坚实的体育基础,培养他们的运动习惯和终身锻炼意识,不仅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还能为国家和社会的未来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因此,提升小学课后体育服务质量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价值。
  二、“双减”政策下小学课后体育服务质量提升的路径
  (1)设计竞技活动
  “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明显减轻,随着年级的升高,文化课学习的难度也逐渐增加,如果文化课基础不够扎实,可能会影响学生未来的学习道路。目前,许多小学生对待文化课的学习态度较为消极,缺乏上进心和竞争意识,在这种情况下,体育教师可以利用课后服务的机会,设计竞技类体育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上进心,帮助他们积极转变学习态度,成为文化课成绩优异、身体素质强健的优秀学生。体育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竞技类体育活动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上进心,这些活动可以结合小学阶段的体育达标项目,设置一些有趣的比赛环节。一旦学生参与比赛,他们的注意力将完全集中在比赛项目上,如果是个人项目,学生会全力以赴争取比赛荣誉,如果是团体项目,团队合作将激发他们的团结和合作精神,有助于取得更好的比赛成绩,对于激发斗志、提高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体育教师要在小学课后体育服务活动中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采取有效的策略,根据学生的体育兴趣与爱好发现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实际需求,学习借鉴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为课后体育服务成效提供重要保障。
  (2)以学生为主体
  伴随着双减政策的不断推进,课后服务作为应运而生的一种教育形式,逐渐活跃在人们的视野范围内,并对个体的成长发育起到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在小学体育课后延时服务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体育课的进程安排各类体育课后延时服务,这需要学校根据学生的体育学习情况和学生本身的特长进行分层,在此基础上提供分类的课后延时服务。例如,在这一过程中学校可以设立“体育自习室”,这样可以发展学生的体育特长,又可以保证课后延时服务的质量。在“体育自习室”中,引导有体育特长的学生,在课后延时服务中进行专门的练习,这种自我练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能够培养具有体育特长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学生结合自己的特长进行训练,在教师的帮助下进行独立的分析,能够改进练习的方式方法,更好地掌握运动技巧,发挥学生的天赋,更重要的是在这样的课后延时服务,学生能够培养对自己行为负责的意识,提高自信心,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此同时,对于一般的学生来说,学校可以依托运动场,为学生提供普遍化的体育娱乐活动,让学生能够在课后延时服务中得到全身心的放松。
  结束语
  双减政策下,小学课后体育服务质量的提升是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通过丰富服务内容和形式、加强家长认知、提升教师能力、加大学校投入等路径,可以有效提升小学课后体育服务质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小学体育教师应继续深化研究,不断完善课后体育服务体系,为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王浩,江轶.“双减”政策下小学课后体育服务开展困境与对策[J].体育文化导刊,2022(10):95-101.
  [2]孙大寿.在“课后服务”背景下如何开展好初中体育与健康社团的探究:教育教学国际学术论坛论文集[C].北京:中国教育出版社,2022.
  [3]曹连喆.基于全国23份省级政策文本对小学生减负中问题的分析与思考[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22(1):6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