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基于“教一学一练一评”的初中英语作文实践策略

【作者】 张 燕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观音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初中英语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一环,“教—学—练—评”四位一体教学策略,以教师为引领,学生为中心,通过结构化教学、学生自主学习、目标导向练习及多维度评价,力求全面提升初中生的英语写作技能。本文聚焦于教学方法的创新设计以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利用多元教学资源以充实教学内容,精准设定练习难度与实用性以增强学习效果,同时建立详尽的评价准则与即时反馈系统,有效促进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显著提升。实施此策略,旨在突破传统写作教学的束缚,推动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全面进步。
  关键词:“教—学—练—评”;初中英语;作文;教学方法
  初中英语教学体系中,写作技能的培养至关重要,然而,传统的写作教学方法在提升学生写作兴趣和技能方面存在明显不足,“教—学—练—评”教学策略作为一种新兴教学模式,正受到教育界的广泛瞩目。该策略通过整合教学的各个环节,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习进程,致力于打造一个更为高效、精准的作文教学系统。本文将深入探究“教—学—练—评”策略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与实践,旨在为提升初中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探索新的路径与策略。
  一、“教—学—练—评”策略特点
  (一)教学阶段注重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
  教学环节,教师负责系统传授写作知识,通过运用生动、贴切的教学方法唤醒学生对写作的内在热情,精心搭建学科框架,确保学生能全面、有序地掌握写作的基础知识与核心技巧。这种教学方式侧重于引导与启发,旨在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领略写作的奥妙。
  (二)学习阶段突出了学生的参与和主动学习
  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写作实践的主动参与者,在教师的悉心指导下,学生积极思考、深入剖析写作任务,从而深刻感受写作的实际价值与意义。这种主动学习模式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动力,有效培育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
  (三)练习阶段是学生巩固写作技能的关键环节
  学生通过广泛而深入的实践练习,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用的写作能力,练习设计兼具层次性与挑战性,确保学生在逐步升级的难度中获得实质性的进步,实现写作技能的飞跃。
  (四)评价阶段对学生的写作表现进行全面评估
  评价标准细致且多维度,能够准确反映学生在写作各个方面的表现,及时、具体反馈帮助学生清晰认识自身不足,为教师教学策略的调整提供了有力支撑。这种评价方式客观、公正,为学生写作能力的持续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教—学—练—评”策略在初中英语作文实践中的应用
  (一)教学阶段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通过生动、引人入胜的方式传授写作知识,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以“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为教学案例,教师可巧妙地描绘学生早晨上学的情景,引导学生感受清晨的新鲜空气、同伴间的欢声笑语,指导学生如何精准运用时态与丰富的措辞表达日常片段。课堂互动不容忽视,教师应通过精心设计的提问、小组讨论等活动,鼓励学生踊跃参与,分享个人的写作构想与作品,活跃的互动有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实际需求与疑难之处,促进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启发,迸发创作灵感。
  (二)学习阶段
  学习阶段,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对于提升其写作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并激发他们的主动性,教师需在教学设计上匠心独运。以“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为探讨主题,这个话题因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极易引发学生的共鸣与表达欲。教师可鼓励学生踊跃分享自己周末的丰富活动,如户外探险、家庭聚会或是文化体验,通过聆听学生真实多彩的经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全面利用学习资源是提升学生写作效果的重要策略,除依托传统的教材和参考书籍,教师还应积极引导学生探索互联网上的宝贵资源,例如利用在线写作平台锻炼文笔,或是从语料库中汲取灵感与素材,帮助学生积累更加丰富多彩的写作内容,拓宽学生的创作思路。
  (三)练习阶段
  设计写作练习活动时,教师需要细致地规划任务的难度层次,以保证学生能够在有序的进阶中稳步增强写作能力,以“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为主题,教师可以初步设定较为简单的描述性写作任务,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假期出游经历。随着学生逐渐熟悉并掌握基础写作技巧,教师可以逐步加大难度,比如引入更为复杂的句子结构和高级词汇,以此激发学生的表达潜能。练习活动的设计应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教师可以布置撰写旅行游记或特定景点的详细介绍等任务,这样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能够更直观地磨练自己的写作技能。针对性是练习设计的核心要素。教师需要细心观察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暴露出的短板,并据此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练习内容,如专门针对时态误用或词汇量不足等问题的练习。
  (四)评价阶段
  设定写作评价标准的过程中,教师应以全面性与明确性为目标,确保标准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写作能力,以“Life is full of the unexpected”为主题,我们的评价标准需要细致入微,涵盖内容表达的深度、文章结构的逻辑性、以及语言语法的准确性,每一项标准都应当紧扣主题,同时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评价反馈的及时性与针对性至关重要,教师在评价学生作品时,应提供具体、富有建设性的反馈,明确指出在内容、结构或语言上的不足,并给予切实可行的改进意见,这样的反馈能帮助学生迅速识别并改正问题。评价方法上,教师应灵活多变,结合文字批注、面谈与量化评分等多种方式,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全面评估学生写作水平。引入同伴评价机制能为学生提供新的视角,加深他们对写作的理解,提升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这种机制还有助于培育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营造共同进步的学习氛围。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与批判性思维。
  教学环节中,教师运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法,结合丰富的教学资源,能够有效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学习阶段的悉心引导,促使学生将知识融入实际写作,深化理解与运用;练习阶段,教师精心设计活动,助力学生巩固所学,锤炼写作技艺;评价环节则更为关键,制定明确全面的评价标准,提供及时且具体的反馈,采用多元评价手段,并引入同伴互评机制,全方位掌握学生写作水准,给予精准有效的指导。简而言之,“教—学—练—评”四环相扣,提升了写作能力,为其语言学习之路筑牢根基。
  参考文献:
  [1]印新菊.搭建习作支架,开展协作学习——“教、学、练、评”一体化习作教学探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3(05):82-84.
  [2]阎国定.行动学习在初中英语话题作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3(22):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