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不让生命在课堂里黯淡

【作者】 王 瑶

【机构】 江苏省滨海县教师发展中心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浅谈如何转化高中数学“学困生”

  我对学生做的调查中曾有这样一个问题,“在高中,你认为最难学的科目是哪一学科?”调查结果显示,在所开设的各门科目中,数学排在第一位,说明了高中学生普遍感到数学难学,很多同学认为数学抽象难懂,觉得数学学科枯燥,不愿意学习数学,不想做数学习题,甚至不想听课,这些学生成为了数学“学困生”。据我近几年所教数学学科来看,高一每班有近21.8%的学生产生厌学,年级越高厌学的学生就越多。如果不及时对这些学困生进行科学的引导和帮助,其困难的深度和广度必然进一步放大,以至于彻底放弃数学的学习。
  一、找出原因,对症下药
  任何一个“学困生”的成因都不是单一的,而是有许多或明或暗的原因综合作用而形成的。“学困生问题”成为高中数学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的问题,也是会考高考的问题。面对“学困生”,我们做了许多努力,如多讲、多练、多布置、多批阅;加班、加点、加辅导,一年来,学生苦,我们苦,可最终效果平平。他们即使会也只仅仅就题论题,不会作一些灵活的变通,也不会做相应的联想,将新学的知识通过归属学习法,纳入到原来以有的知识网链中,仅会一些支离破碎的知识。正因为如此,思维缺少创造性,由于没有建立完整的知识网络,思考问题的时候,顾此失彼,漏洞百出。
  更为重要的是,就因为上述“多”、“加”,学生的身心受到不应有的重挫,学生课业负担加重,不仅加重了师生双方的负担,同时也严重地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由于“学困生”是被动接受知识,上课只等老师提示,自己从不主动探索,遇到问题时就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困生常感到学习数学枯燥乏味,恶性循环,成绩越来越差。造成学生认为数学枯燥无味的错误认识,且“中等生”、“尖子生”也因“多”、“加”只能“原地踏步”,成绩与能力无大幅度提高,尖子生不尖了,更谈不上“素质提高”了。
  因此要转化数学“学困生”,我们首先要多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主动发现自己的不足,转化对“学困生”的态度,给他们以更多的理解和关爱,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化他们,帮助他们养成一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
  二、增强自信,克服自卑
  信心对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它是取得成功的基石。爱迪生曾不无感慨地说:“自信心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可见增强学生自信心,是非常必要的。差生当中大部分学生自卑感很强,失去了学习的信心,成绩比较差。针对这种情况,我非常重视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感情沟通共容。教学中,我想方设法通过课堂提问、上台板演、课外谈心等手段,与他们加强联系,使他们感受到我们的爱护、关心和期待;同时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思想需求,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这样,不少差生很快地由厌倦数学变为乐于学数学,在课堂上能主动大胆地提问,课外作业也能认真完成。为了克服他们的自卑感,我在教学中十分注意维护差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做到以鼓励为主,多表扬,少批评,帮助其除掉学习的思想包袱,轻松愉快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对于“学困生”的错误,要求归类、分析。不断在纠错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我们应把一些激励性的评价经常应用,如:我相信你行;你试试看一定能成功;没关系,不着急,试着做一做;你讲得真好,我从中也得到不少启发;这次没做对不要紧,我相信你下次一定会比这次更好,等等。我们应自觉、主动地常对学生讲这些,一方面让学“学困生”感到很亲切,同时又感到一种期望的压力,这会促使他更好地学习以实现自己的成功。
  三、注重教学的科学性,采用多种适合“学困生”的教学方法
  做好转化“学困生”的工作,除了启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学习自觉性,积极性外,我们还要注重教学的科学性,除了抓好常规教学方法外,还要根据“学困生”的特点,采用多种多样适合“学困生”的教学方法,如心理换位,设置阶梯等,帮助学生“爬坡”我们由于长期多次反复循环教学,对本学科的教材已经滚瓜烂熟,倒背如流,一切都是心中有数,完全感觉不到其中有什么难懂之处,而“学困生”则是要向你问路的人,他们对教材是陌生和一无所知的,如果我们上课时只是简单地照本宣科,把定义、把定理、公式、例题不加解释地宣读一遍,学生肯定是不满意,他们最需要的是详尽的解释和指引。 
  比如讲对数,我们很清楚对数是什么,而学生则最怕对数,学生弄不清对数究意是什么,我们在课堂上不能只讲对数定义,还要设法让学生弄懂对数的究竞是什么,通过把对数式y=logaN(N>0,a>0,a≠1)与指数式ab=N加以比较,让学生明白对数就是指数,对数是指数的另一种表达方式,所有对数式都可以写成指数式,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掌握对数的概念。 
  对“学困生”一定要多设想和体验他们学习上的困难,在备课过程中要预先估计到“学困生”在哪些地方最不好懂,哪些地方最易出错,精心设计出解决这些困难的方法。力求以学生明白易懂的方式传授知识,帮助他们理解问题、化解难点,清除害怕心理,事前提醒可能会出现的错误的理解或错误的演算,这一切都是心理换位,多注意做好心理换位的教学才能让“学困生”增加学习兴趣,确确实实提高学习成绩。
  四、教学评价个性化,让“学困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我们对“学困生”的评价恰当与否,是他们情绪的晴雨表。如果“学困生”的做法能得到老师及时而中肯的评价,就会感到自己被赏识、重视,就会愉快、积极,增强自信心。即使他们做错了,也不要全盘否定,更不能讽刺、挖苦,而要就事论事,帮助他们分析错误的原因,鼓励他们想办法战胜困难。在衡量他们的进步时,要因人而异,捕捉其闪光点,及时表扬和鼓励。如这次考试比上次多了几分,就要表扬,使其认识到有努力就有进步,同时再给他们提出新的要求,使他们在看到光明和希望的同时,也感受到压力。
  教学实践表明,我们体现个性差异,客观地评价学生,有利于“学困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实现“学困生”的转化。我们要引导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学会正确对待自我,学会欣赏别人,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