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析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策略

【作者】 唐 薇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西河路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小学生美育的培养,小学的美术课堂不再是单纯的绘画基础教育,而是通过学生的学习实践,在掌握方法与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策略
  一、为什么要重视小学美术教育:小学教育美术教育的艺术特征体现在:第一,它具有传统的经验和技巧,具有独特的规则,具有纪律的基础。第二,它可以增强美学吸引力,激发人们的感知力并提高人们的整体素质。在学习和欣赏艺术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体会到创作艺术作品时困难与成功的共同喜悦。学生对美的理解加深了,审美感自然得到提高,整体素质也会相应的提高。小学美术教育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水平,使他们能够摆脱低水平的品味,并对高级美术产生一定的情感。因此,小学美术课程应被整合和丰富,并发挥良好的审美教育功能。第三,小学的艺术教育是非常有“营养”的它用色彩装饰生活,能使人们感受到生活的丰富以及大自然的创造力。小学生的生活应该丰富多彩,但客观环境不一定是真实的。追求“准确性”的原因是我们需要创造并努力实现这种美丽多彩的学生生活和学习环境。由于学校工作量大,各种显性和隐性竞争,使小学生承受着沉重的学习负担。小学美术教育具有承担负担的独特色彩。在这个相当轻松的课程中,学生不仅学习绘画技巧,还学习欣赏和创造美。本课程的学习非常注重手和大脑的结合以及作品的创作,评估涉及手,大脑和视觉的参与。“美 丽”作品的创作绝对是一种基于理论的真实而积极的实践经验。在美术课程中,小学生不仅要学会发现和欣赏美,而且还要通过实践和创造美来促进创新精神的发展。第四,小学美术教育介于基础和边缘之间,是学习调整的“组合”科目。小学美术不具有主要学科的地位和重要性,因此不会被纳入学校课程的主要位置,它是接近边缘但不能完全消除的东西。大多数学校仍想开设此课程,并保证一定数量的上课时间。如果学生持续学习脑力劳动密集型的核心科目,影响学习效率和主动性。美术,音乐与其他科目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放松学生的神经紧张感,不仅不会影响主修科目的学习,而且可以减少学生对主修科目的厌倦,重新激发活力,确保主科学习的效果。可以看出,小学美术教育在协调主要学科的学习中发挥着作用,因此具有“协调”的特点。 
  二、当下美术教学难点:1、鉴赏能力缺失。俗话说 “艺术源于生活 , 高于生活 ”。然而小学生对周边事物的接触较少 , 而且其所见到的艺术作品甚少 , 故很难从作品中体会到作者的用意。特别是部分以战争为题材的画作 , 学生们不亲身经历很难体验其中妙处。由于小学生缺乏相关的历史知识 , 因此无论是我国的传统山水画还是西方的人物静物画都超出了其理解范围 , 造成其在欣赏美术作品时无法引起内心共鸣 , 从而失去对美术鉴赏的兴趣。2、知识储备量少。小学生无论是在语言表达还是文字叙述方面均处于初学阶段 , 因此对美术作品的鉴赏只停留在 “ 看 ” 的阶段 ,既不能够使用恰当的语言来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 , 也无法用华丽的辞藻来记录该幅作品带来的感受 , 这极大地影响了学生们欣赏美术作品的热情。加之其对作品的历史背景、人文风俗都不了解 , 也限制了其鉴赏能力的提高。3、受现在的绘本,网络的影响大。小学生们在观看艺术作品的时候也会同时浏览别人对这个作品的评价这本身没有任何问题,但都说“一千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利波特”,每个人自己都有独特的想法,而这个固定的评价就会影响学生自身,加上学生一般会以老师、课本为标准,难以让孩子们拥有自己的判断。
  三、可用的教学方式:1、在美术课堂上 ,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们走出课堂 , 去拥抱大自然。现场的实际欣赏对学生们的心灵更有震撼。课堂教学范围有效 , 会受到地域限制 , 这就有可能让学生感到疲倦。这时教师就可以多提供一些美术作品供学生们欣赏 , 即便是学生们不能给予过多的评价 , 同样也会对他们的学习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可以对小学生们进行分组 , 让他们对不同小组的学生作品进行欣赏 , 并把自己的感受分享给大家 , 然后老师再进行补充评价。美术有很广的领域 , 并且涉及到很多内容。教师必须进行系统讲解 , 才能让学生们有更好的理解。为此 ,教师可以多进行一些美术作品的欣赏 , 举办适合学生们年龄以及性格的活动。2. 教师要多加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 并让学生对自己的见解来源进行阐述。从而促进学生们对美术作品、相关知识有更加深入的了解。需要注意的是, 应该对学生们的观念进行更正 , 不能让他们认为课本上的知识都是正确的 , 应该让他们知道作者的观点和思想也存在一定的误区。理性的分析 , 促进美术的稳步发展。学生看世界的角度、思考问题的立场与大人不同 , 因此会做出一些 “ 怪异 ” 的行为 , 会产生一些 “ 奇特 ” 的想法 , 此时教师要做的不是批评、遏制学生们的想法与行为 , 而是要给予正确的引导 , 让其明确是非、知道善恶、顺应天性、获得成长。具体到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就是教师尽可能维护学生的天性 , 不统一要求学生 , 只要他们有兴趣做 , 就要给予适当的鼓励 ; 发现他们出现问题 , 就要给予正确的引导。
  开设美术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心情愉快地学习新知识 , 而不是荒废时间、自由玩耍 ,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 : 教授其相应的美术技巧 , 传授一些美术常识 , 鼓励学生其鉴赏、去创作 , 将课堂时间充分利用起来,真正让同学们拥有一双发现美丽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