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创新探索

【作者】 王羽平

【机构】 四川省乐山市犍为县清溪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中学推广的创新教育中,每个学科的教育方式是启发学生思维的重要板块。而这其中的历史学科由于其特殊的知识架构、结构体系和教育作用,使得它在培养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和个性品质等许多方面起到了突出独特的作用。本文主要从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法研究和学法指导、学习过程中注重知识的梳理和相互联系、教学评价等方面谈创新。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探索;创新
  中学的历史教师首先自身应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虽然历史学科已经具备了多种益于学生创新教育培养的因素,但是鉴于其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创新教育不能够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受到重视。所以说传授知识、训练学生应试技能成为当前初中历史教学的主要教学目标,同时陈旧的教学设备和落后的教学观念都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教学新形势下,初中历史教学怎样实现从传授知识教学转变成创造教学成为中学历史教育者要深刻讨论的问题。
  一、历史教学原则要更新
  历史教学原则的内容有多方面的联系性特点,主要包含:从古代到现代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同一历史时段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横向联系等。这些联系可以拓宽孩子们的眼界,让他们更好地识别并判断历史。为顺应现代化教育发展的要求,发展孩子们现代化的思维模式,使多方面的历史教学任务得以完成,历史教学原则就一定要更新,要采取多元教学法,也就是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启发孩子们的思维,并以注重发展和增强孩子们分析、判断、理解和概括的能力为指导思想,使初中历史教学肩负着发展孩子们创新、分析和操作能力的任务。
  二、创新教学内容。
  目前初中历史教学内容因教材容量限制,选材不够,与突出创新有一定差距,有些与创新教育因素特别突出的实例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要提高历史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在备课上下大功夫。根据学生知识底细和教学目标,恰当添删内容,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师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带着满腹疑问融入课堂教学之中,从而最大现度地实现了教学目标。广大历史教师注意的是,教材只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工具,能否从新的角度去处理教学内容,充分发掘其有利于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发展的因素是创新教育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
  三、调整师生关系,以思维训练为中心,注重教法研究和学法指导
  创新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有创造性、独立见解和开拓能力的人才。中学历史教学面对的是可塑性很强的中学生,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思维规律,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助力,师生共同参与完成教与学的任务。在这一过程中,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包括现代化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为变“主动获取知识”。教给学生获取知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他们逐渐摆脱对教师和书本的依赖性,主动探索学习新知识。以思维训练为中心研究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如启发、讨论、开展活动等等,给学生提供思维的时间和空间,将学科知识与解决、探索问题所需知识,结合起来。使学生熟练掌握所学知识,养成观察、分析、探索、猜想等习惯,积极引导他们进行求异、迁移和发散思维,以形成创新思维的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好胜、求索等心理因素,让他们在掌握和运用好书本知识的基础上,形成认识事物的深刻性和勇于创新的开拓性,鼓励他们大胆创新。
  四、学习过程中注重知识的梳理和相互联系
  建构主义观认为,所谓学习的过程不是一个由教师向学生单向输出、传递知识的过程,更不是学生机械、被动地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地构建这些知识的意义和自我发展的过程。历史知识都有其前因后果,它不会孤零零的存在。在这次评优课中,执教老师都注重了知识的梳理和相互联系。如有的采用图表法、有的采用纲要信号法、有的采用歌谣法等等,这些方法象一根优美的丝线,它把孤零零的知识点有机有序地穿结起来,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和对知识的理解。
  五、教学评价要创新
  在教学中,教学评价具有导向、调控和激励的作用。创新教学评价体系对发挥教学导向功能,促进教学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往教学评价,只是单纯注重评价教师讲授情况,而忽视了学生学习的情况。教学评价的创新,应突出全面性、导向性和创新性的原则,应包括课堂教学教师对学生学的评价,教师对自身教的评价及第三者对执教人的综合评价几个层面。其中,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应突出对学生重在激励,鼓舞学生学习的士气。历史课堂上,如不管对错与否,一律真好、真棒的灌迷魂汤的做法,这种评价做法是不可取的,教师课堂对学生的评价应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恰当分析其思维独创之处,有待完善的方面,明确教学导向,引导学生勇于发散思维,求新、求异,对学生的评价中,明确学生的肯定之处与不足的方面同等重要。
  俗话说:“穷则变,变则通。”我们初中历史教师要与时俱进,迎难而上,围绕创新能力和素质培养,创造性地挖掘和使用历史教材,是受教育者的品格、意识、思维等素质得到发展。经过努力,我相信我们初中历史教学阵地一定会结满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