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探析
【作者】 黄开群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大运实验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能力强的重要保证,数学思维能力有两种形式:数学成长能力(即能力可以发展)和数学天赋(即能力是天生的)。小学时期的数学思维方式很少受到关注。文章主要分析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1.前言
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结构和空间等概念及其变化的学科。从某种角度来看,它属于一种形式科学。数学是从计数、计算、测量和使用抽象和逻辑推理观察物体的形状和运动发展而来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指分析、概括、综合和判断推理问题的能力,主要表现在数学上。因此,数学教育在小学生思维的培养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旨在分析我国小学数学教育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
2.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2.1丰富数学课堂教学内容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我们的生活有着最基本的联系。思维逻辑的训练促使我们在思考问题时从更三维的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改变以往的惯性教学模式,不再局限于教科书的内容,而是以各种方式提高了数学课堂的兴趣。在准备课程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应该将知识点与学生对生活感兴趣的热点相结合,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此外,教师会让学生通过与学生玩游戏来学习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理性思考的能力。
2.2强调实际操作以直观的形式提高理解力
许多数学知识具有三维和抽象的特征,学生很难创建三维思维模式。如果学生遇到一些问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时,会退缩并表现出消极情绪,因为无法解决它们。学生这种长期消极情绪会削弱学习数学的热情,使继续学习数学变得困难。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的思维,识别复杂的问题,并鼓励他们深化知识。例如,当教师在教矩形和正方形时,他们不仅需要在黑板上绘制正方形和矩形,还需要鼓励学生共同参与实践过程。可以在上一课结束时,吩咐学生准备纸板,然后在本课中让学生进行折叠,折叠不同尺寸的正方形或矩形。然后尺子测量长度和宽度、面积等。通过这种实践,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兴趣和情感投入到学习中,更加认真,实现实际教学目标,激发和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思维敏感性和实践动能,从而深化学生的整体思维。
2.3营造学习环境,促进视觉思维的发展
最受小学生欢迎的数学教学方法是真实场景、故事和游戏。由于小学生积极思考、情绪良好、注意力不集中,使用上述方法创造教学情境来介绍主题可以强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研究精神,并保持了在课堂上促进数学学习的强烈心理动机。例如,如果学习口算除法,可以使用多媒体。上面有很多苹果盒,一个老人和一辆车。首先让学生看照片,然后老师出一个问题:总共有80箱苹果,运输两次。然后,老师问学生一次运输多少箱,学生们回答40箱。然后,老师引导学生表达他们的计算思维。学生甲说,有80有八个十,分为两部分,每部分4个十,因此为40箱。学生B说乘法的口诀是从2乘以4等于8,所以4加0等于40。本节使用多媒体方法呈现图像,介绍了主题,并首先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开放性,注重结合所学知识,用乘法的奥秘来计算除法,这可以提高学习数学的效果。
2.4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积极性。
根据我国教育部发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大纲。随着我国小学教师入职门槛的不断提高,教师素质也有所提高。在当今的我国小学教师中,在数学课程的教学中,他们不断使用一些新颖的教学方法,结合丰富的教学内容,使学生的思维多样化,并通过循序渐进的指导,使学生更容易掌握知识点,使学生的逻辑思维多样化。目前,我国许多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学生的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保持学生的新鲜感,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习更积极的思维。
2.5应用问题导向教学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问题是培养和锻炼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武器”。研究的主题是通过实践和培养的问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反应、数学思维、分析、评估、总结、论证等实际过程来实现的。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经常采用问题案例教学法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条件内涵,寻找等价关系,研究解决问题的思路,总结解决问题的策略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对问题做出回应。有效锻炼和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随时实施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但有必要创建针对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活动的组织。教学生了解问题条件之间的关系、问题之间的相同关系、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团队合作、师生互动和学生讨论等调查形式组织学生,鼓励学生深入思考,参加全面考试。要让学生成为解决问题的“主导者”,教师只需要在关键环节提供实时的“指导”,有效地引导他们。
2.6分析活动的互动式教学方法
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合作与互动的双边过程。师生之间的双向学习、交流和互动有效地体现和培养了主导性和主观性特征。众所周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到高的渐进发展过程。这决定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要求教师发挥领导作用,在思维分析过程中提供指导,通过师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促进探索活动和分析的过程。例如在负数识别课上,老师根据与思维能力发展相关的教学目标的要求,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老师:在例2中展示一个直观的图,向学生介绍海拔高度的含义。问:“你对这个图了解多少?”学生:试着表达出来,说出它的意思。老师:总结如何以海平面为前提,用正数和负数表示海平面。学生:归纳正数和负数。老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正数和负数的重要性。
2.7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除了上述教学方法外,学校还通过改进教学评价体系来提高小学生的思维能力。目前,学校可以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纳入新的教学评价体系,重新建立了教学体系,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然后注重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此外,学校还通过家校合作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家长也会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评估。学校每学期都会举行一次家校会议。目的是加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联系,让家长评估教师的教学工作,包括教师在教学领域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3.结束语
我国小学数学教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了改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提高数学学习发展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非常重要。学校要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对学生的个人能力进行一系列的培养,根据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学生能够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并通过实践探究逐渐获得数学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朱安国.基于新课标的小学高段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家长,2024,(18):118-121.
[2]刘艳.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家长,2024,(18):40-42.
[3]元婧玲.培养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策略[J].江西教育,2024,(23):57-59.
[4]张本伟.基于数学阅读的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J].当代教研论丛,2024,10(06):49-52.
[5]彭辉.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方法探究[J].试题与研究,2024,(16):121-123.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1.前言
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结构和空间等概念及其变化的学科。从某种角度来看,它属于一种形式科学。数学是从计数、计算、测量和使用抽象和逻辑推理观察物体的形状和运动发展而来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指分析、概括、综合和判断推理问题的能力,主要表现在数学上。因此,数学教育在小学生思维的培养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旨在分析我国小学数学教育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
2.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2.1丰富数学课堂教学内容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我们的生活有着最基本的联系。思维逻辑的训练促使我们在思考问题时从更三维的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改变以往的惯性教学模式,不再局限于教科书的内容,而是以各种方式提高了数学课堂的兴趣。在准备课程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应该将知识点与学生对生活感兴趣的热点相结合,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此外,教师会让学生通过与学生玩游戏来学习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理性思考的能力。
2.2强调实际操作以直观的形式提高理解力
许多数学知识具有三维和抽象的特征,学生很难创建三维思维模式。如果学生遇到一些问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时,会退缩并表现出消极情绪,因为无法解决它们。学生这种长期消极情绪会削弱学习数学的热情,使继续学习数学变得困难。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的思维,识别复杂的问题,并鼓励他们深化知识。例如,当教师在教矩形和正方形时,他们不仅需要在黑板上绘制正方形和矩形,还需要鼓励学生共同参与实践过程。可以在上一课结束时,吩咐学生准备纸板,然后在本课中让学生进行折叠,折叠不同尺寸的正方形或矩形。然后尺子测量长度和宽度、面积等。通过这种实践,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兴趣和情感投入到学习中,更加认真,实现实际教学目标,激发和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思维敏感性和实践动能,从而深化学生的整体思维。
2.3营造学习环境,促进视觉思维的发展
最受小学生欢迎的数学教学方法是真实场景、故事和游戏。由于小学生积极思考、情绪良好、注意力不集中,使用上述方法创造教学情境来介绍主题可以强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研究精神,并保持了在课堂上促进数学学习的强烈心理动机。例如,如果学习口算除法,可以使用多媒体。上面有很多苹果盒,一个老人和一辆车。首先让学生看照片,然后老师出一个问题:总共有80箱苹果,运输两次。然后,老师问学生一次运输多少箱,学生们回答40箱。然后,老师引导学生表达他们的计算思维。学生甲说,有80有八个十,分为两部分,每部分4个十,因此为40箱。学生B说乘法的口诀是从2乘以4等于8,所以4加0等于40。本节使用多媒体方法呈现图像,介绍了主题,并首先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开放性,注重结合所学知识,用乘法的奥秘来计算除法,这可以提高学习数学的效果。
2.4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积极性。
根据我国教育部发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大纲。随着我国小学教师入职门槛的不断提高,教师素质也有所提高。在当今的我国小学教师中,在数学课程的教学中,他们不断使用一些新颖的教学方法,结合丰富的教学内容,使学生的思维多样化,并通过循序渐进的指导,使学生更容易掌握知识点,使学生的逻辑思维多样化。目前,我国许多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学生的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保持学生的新鲜感,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习更积极的思维。
2.5应用问题导向教学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问题是培养和锻炼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武器”。研究的主题是通过实践和培养的问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反应、数学思维、分析、评估、总结、论证等实际过程来实现的。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经常采用问题案例教学法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条件内涵,寻找等价关系,研究解决问题的思路,总结解决问题的策略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对问题做出回应。有效锻炼和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随时实施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但有必要创建针对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活动的组织。教学生了解问题条件之间的关系、问题之间的相同关系、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团队合作、师生互动和学生讨论等调查形式组织学生,鼓励学生深入思考,参加全面考试。要让学生成为解决问题的“主导者”,教师只需要在关键环节提供实时的“指导”,有效地引导他们。
2.6分析活动的互动式教学方法
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合作与互动的双边过程。师生之间的双向学习、交流和互动有效地体现和培养了主导性和主观性特征。众所周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到高的渐进发展过程。这决定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要求教师发挥领导作用,在思维分析过程中提供指导,通过师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促进探索活动和分析的过程。例如在负数识别课上,老师根据与思维能力发展相关的教学目标的要求,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老师:在例2中展示一个直观的图,向学生介绍海拔高度的含义。问:“你对这个图了解多少?”学生:试着表达出来,说出它的意思。老师:总结如何以海平面为前提,用正数和负数表示海平面。学生:归纳正数和负数。老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正数和负数的重要性。
2.7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除了上述教学方法外,学校还通过改进教学评价体系来提高小学生的思维能力。目前,学校可以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纳入新的教学评价体系,重新建立了教学体系,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然后注重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此外,学校还通过家校合作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家长也会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评估。学校每学期都会举行一次家校会议。目的是加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联系,让家长评估教师的教学工作,包括教师在教学领域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3.结束语
我国小学数学教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了改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提高数学学习发展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非常重要。学校要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对学生的个人能力进行一系列的培养,根据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学生能够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并通过实践探究逐渐获得数学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朱安国.基于新课标的小学高段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家长,2024,(18):118-121.
[2]刘艳.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家长,2024,(18):40-42.
[3]元婧玲.培养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策略[J].江西教育,2024,(23):57-59.
[4]张本伟.基于数学阅读的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J].当代教研论丛,2024,10(06):49-52.
[5]彭辉.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方法探究[J].试题与研究,2024,(16):1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