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有效开展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作者】 胡又丹

【机构】 四川省乐山市犍为县清溪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物理实验教学是初中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不仅能是知识更直观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轻松掌握物理知识,且有趣的实验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及在探究实验中,学生更能体验到课堂的主人翁地位。所以开展好实验教学在物理课堂中尤其重要。
  关键词:初中:演示实验:探究实验:教师角色:课堂建议
  物理是实验科学,实验在教学中占据了很大的地位,中学物理作为科学学习的学科,其教学目标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在这一过程当中,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实验活动和教师的实验教学的开展就成为了物理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加强对实验原理重视度
  在进行实验教学的时候,学生即使知道本次实验的目的,但是不一定可以顺利的完成实验操作,因此,在进入实验室之前,教师要让学生明确掌握实验原理,了解实验过程中各个环节以及各个步骤的操作。例如在密度实验教学中,本次实验的原理主要就是对密度公式ρ=m/V进行证明,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在具体开展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物体体积与质量的测量方法,然后算出物体的密度。通过实验以及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对物体的体积与质量进行测量或计算,这个时候教师要告诉学生如何选择最恰当的测量或计算方法,最后计算出物体的密度。
  二、加强对学生实验技能训练的指导
  学生的实验能力不是仅靠教师讲会的,也不是学生仅观看教师演示就学会的,而是通过教师指导,经过他们反复进行实践、反复练才能形成的。为此,必须加强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并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使学生成长具有较强的实验能力。
  三、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实验课堂
  现代教育技术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包括摄影——投影技术、课件、视频、网络技术、电子白板等等。要优化实验教学,提高课堂效率,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已势在必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使抽象的概念,规律形象化。例如:演示磁场分布的实验,传统的实验方法是在磁体上面放一块玻璃板,再在玻璃板上撒一些铁屑,轻敲玻璃板,让铁屑显示出磁场的分布情况。由于重力的作用,实验中玻璃板只能水平放置,不利于全体学生观察。而且这个实验只展示了一个平面上的磁场分布情况,不能让学生对磁场形成一个立体,完整的概念。如果利用现代电脑技术制作出的3D动画来演示。则可以让学生理解磁体周围空间中磁场的分布情况,形成正确,形象的磁场概念。利用摄影——投影技术可使很多实验现象变得直观,例如:探究影响蒸发快慢因素的实验,由于蒸发过程非常缓慢,不可能在课堂上进行实验。如果利用摄像技术将液体在不同条件下的蒸发过程录制下来,在课堂上快速播放。学生就可以直接对比不同条件下液体蒸发的快慢,从而掌握温度,液体表面积和空气流动速度对蒸发快慢的影响。
  还有电子白板,电子课件,视频,音频,网络技术等都可以让实验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最大可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现代教育技术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把现代教育技术与实验相结合必将极大地丰富我们的实验课堂,增强实验的功能。但是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也有需要注意的问题存在。不能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无限量地增加课堂容量,加重学生负担,不能用现代教育技术来代替学生实验的全过程,只能当做辅助手段加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过程也不能过于花哨,否则就有可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本该是辅助手段的先进技术上来,而忽略了实验本身,这就得不偿失了。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使之形成科学的实验素养
  实验操作的全过程包括仪器调节、观察操作、仪器整理。教师要有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使之形成科学的实验素养。首先,实验前都要对仪器进行预备性调节,根据需要,有的仪器位置安装底座要水平,有的要垂直。各仪器之间的联系也应满足一定要求,例如电学实验中,电路连接要正确,还要考虑到观察、操作、检查的方便。在光具座上的仪器应保持共轴。测量仪表必须先进行零点调节,当某些条件变化影响到零点时,要重新调整零点。如天平位置变动、弹簧秤拉力方向改变,万用电表电阻档量程变化等,都必须重新调整零点。使用各种仪器必须按一定操作规范进行。对于违反操作规定的要禁止。操作要有一定的条理性,例如应在检查电路后,再接上电源的另一个接线柱然后合上开关。观察仪表吋视线应与刻度平面垂直。仪器整理要有一定顺序。如:电学实验,应先切断电源然后拆除连接电源的接线柱。仪器整理要有利于仪器的保养维护。如:托盘天平游码归零,橡皮圈垫上,学生电源刻度盘旋钮旋到最小值,万用电表刻度盘旋钮拨离电阻档,滑动变阻器滑片滑至同一边,有传动装置的仪器将传动皮松弛等等。
  (一)增加了学生实际操作练习的机会。天平、刻度尺、滑动变阻器、安培表、伏特表、弹簧秤等基本实验仪器学生的使用次数都普遍增加,这就增加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二)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演,学生听讲”的教学局面,促进了物理教学方法的改革。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得到明显提高,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验、探索知识的机会大大增加,学习积极性、主动性高涨,良好的实验习惯和科学态度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实验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三)促进了初中物理教学素质和质量全面提高。学生实验次数的增加,使初中物理教学更符合当代初中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从而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学生有更多的动手、动脑、动口主动学习物理的机会。以物学理,以物懂理,更有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这些充分体现了物理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也正是现代教育思想所倡导的。
  总之,要提高中学生的物理实验能力,要靠平吋的课堂教学和课外兴趣活动相结合的基础上,从兴趣入手,采取合理科学的方法,循序渐进,不断深入!相信我们学生的实验能力一定能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