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

【作者】 龚知军

【机构】 四川省井研县研城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一直以来,无论是幼儿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过分注重智力开发而忽视心理健康教育,因此产生了许多令人担忧的现象,例如:有的幼儿性格过于内向,表现出胆小,不善言语,缺乏自信,有的幼儿由于长期受家长的溺爱而任性、霸道、受不了挫折、唯我独尊与人格格不入、不懂得关心人、缺乏创造性、缺乏合作交往意识和能力、自控能力差等问题,个别幼儿甚至带有问题行为,或蛮横无理,或依赖退缩等等。这些不健康的心理状况如不加以重视,势必影响一代人的素质。所以,我从三方面阐述了幼儿健康教育的现状。
  一、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息息相关。
  在工作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由于方法不当,语气、言词过重或偏听偏信,从而导致幼儿产生逆反心理,引发抵触情绪。这种心理一旦形成,教师和幼儿就很难沟通交流。因此,针对逆反心理,消除幼儿戒心,对及时有效地做好教育工作,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1.建立相互间友好的关系。作为教师要善于和幼儿打成一片,要多通过学习、游戏和各种活动让幼儿熟悉你、喜欢你、信任你,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觉得你是他们的一分子,是知心的朋友。
  2.对事不对人。在工作中教师常对那些顽皮、淘气的幼儿批评得多,关心得少,久而久之,很容易对这类幼儿产生偏见和反感,看什么都不顺眼,以至于对本不是问题的问题横加指责,在一定程度上严重的伤害了幼儿的自尊心和积极性。这正是所谓的对人不对事。因此,克服凭主观臆断不能容人的作法,对于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3.不翻旧帐。本来这个幼儿只做错了一件事,如果我们将以往的问题一五一十地抖出,就容易被幼儿认为你不喜欢他,从而对你产生反感,这样会使本来简单的工作变得复杂。
  二、心理健康教育完全可以渗透于教学领域中。
  《纲要》明确要求:“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中。”幼儿健康教育的价值和幼儿的心理特点决定了教师在进行任何领域的教育时都必须把维护和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放在首位,因此,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完全可以渗透于其他领域的教学中。
  首先,目标中的融合。在制定教育活动计划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融合于某一领域的目标中。如“自我意识”的教育,可以围绕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等内容,根据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有重点地在各年龄班展开。教师除了专门组织的健康教育系列活动,还要关注其发展目标与其他领域的融合。例如:科学活动《有趣的转动》,教师的首要目标应是幼儿让在探索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培养对自己的认同感;其次是让幼儿通过自己去探索,发现可以使物体转动的不同方法。
  其次,内容中的融合。教学内容的融合要以目标为前提,以幼儿原有的经验为基础,抓住各领域教学内容中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融合的结合点,挖掘领域间新的更多的联系线索。如语言《竹篱笆和牵牛花》中,教师在引导幼儿欣赏和理解故事的同时,还要善于挖掘其中蕴涵的人文精神,让幼儿懂得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就像这样将这些线索扩展,不但能调动幼儿已有的经验,而且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也能形成良好的态度和健康的行为。
  最后,评价中的融合。在活动实施后的评价中,首先教师应该以尊重孩子为原则,对孩子的活动给予较多的肯定,帮助幼儿树立学习的信心,形成对学习积极主动的情感和态度;其次教师要善于反思,捕捉和发现幼儿行为所反映的新线索与新内容,由此生成新的活动目标与活动内容,使心理健康教育与其他领域的整合式教育走向生成式、持续发展式、整体性的教育。
  三、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密不可分。
  家庭是幼儿成长的第一所学校,也是铸造孩子良好性格和人格的重要场所。家庭环境和家长教育方式的优劣将对幼儿心理健康产生正反两方面的影响。现代社会飞速发展和竞争的日趋激烈,使越来越多的家长不得不把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放在工作上,把养育孩子的重任交给了祖父母。隔代的宠爱式教育滋长了孩子唯我独尊的不良个性,而父母对孩子的忽视养成了孩子冷漠的性格。
  家长应经常带幼儿外出旅游或参加野外生存活动,既可开阔幼儿眼界,又可培养幼儿独立、吃苦耐劳及无畏的心态,磨练意志,学习生存。家长也可以在家中适当安排幼儿做些他们力所能及的家务,培养幼儿劳动观念、劳动能力责任感,让他们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学会生活。还可让幼儿利用节假日去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充分发展幼儿的个性特长,培养兴趣爱好,以此来培养他们的兴趣和勇敢的品质。
  作为家长,除了要保障幼儿有足够的营养,有稳定的家庭生活外,还要引导幼儿参与社会交往,尊重别人,尊重自己,多给幼儿自由,让幼儿在自由思考和行动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总之,幼儿心理健康关系到儿童一生的健康发展,是幼儿期不可忽视的问题,所以对于幼儿心理健康的教育是家庭、幼儿园共同的任务,共同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