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小学童趣作文教育”分段实践及激励策略
【作者】 刘国荣
【机构】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锦门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小学童趣作文教育”是一种作文教育实践活动,即师以“儿童本位”为理念,遵循教育规律和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引导小学生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问题,用自己的语言去写童年生活的情趣,激发学生写作全过程兴趣、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教师的作文教育能力的作文教育实践活动。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情趣现状;分段;激励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指出:“创设学习情境,教师应利用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语文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等相关经验,增强在各种场合学习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建设开放的语文学习空间,激发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在多样的日常生活场景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课标同时也指出小学生写作与学生自己的真实生活与兴趣有极大的关系,明确提出“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只有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学生才会“乐于”写作;写作的内容可以是自己觉得有趣的,指出“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然而,一线小学作文教学却常常缺乏儿童情趣:一是教师以成人化视角实施小学作文教学,忽视了小学生独有的认知规律和心理规律,没有遵循教育规律,导致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单一,不利于儿童写作兴趣的培养;二是作文教学模式化,主要表现在写作内容模式化、写作手法模式化、思维方式模式化,这样的模式化作文教育,与儿童的真实生活相去甚远,阻碍了学生写作的兴趣。
笔者组织小学语文一线教师团队开展了童趣作文教育实践研究,将“儿童本位”作为其核心理念,重视儿童的生活、儿童的经验、儿童的情感,试图对作文教学的成人化、模式化问题作出修正,使儿童作文从成人、他人身上回归儿童本身,并根据教育规律、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趋势展开作文教学,引导学生以童心体验,感悟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用童言表达喜好,抒发内心的情趣感受;抒发个性特点,再现童趣生活,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教师的作文教育能力。
一、小学童趣作文教育分段实践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设计思路中提到,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第一学段为“写话”,第二、第三学段为“习作”)、“梳理与探究”四个方面提出要求。我们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设计相应的写话、习作指导方法,使得小学作文教育更有针对性和适应性。
(一)写话阶段
1.画画写写
儿童对绘画有着天然的兴趣,他们在涂鸦中展现自己一颗颗有趣而又灿烂的童心,美轮美奂;他们将在图画中为自己插上想象的翅膀,遨游天际;他们在线条和色彩中打造自己心中的世界,执着努力;他们用鲜活而又富有个性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真实自然。绘画可以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创造力、语言能力。同时,让学生把看到的、想到的画下来,并在画旁附上文字说明,无需任何关于格式和字数的要求,只要他们乐意画、愿意写即可,因为这只是儿童思想启蒙的第一步,不设限才有可能到达极限。
2.做做写写
好动是儿童的天性,而动手是开发智力、灵活大脑的最佳途径之一。大多数低学段的孩子通常对于玩具、积木爱不释手,哪怕是一块橡皮、一张废纸都会玩弄半天,乐在其中。因此,在此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应引导学生细观察、勤体验,心里怎么想,手上怎么做,笔下就怎么写,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丰富生活、增长见识,写出自身感受到的趣味。
3.看看写写
这里的“看”既可以是课内的观察——看图写话,也可以是课外的观察——欣赏自然。但是,无论是哪种“看”,都会令学生产生好奇、惊讶、兴奋的情绪体验,这些积极的情绪会使得学生们乐于表达所看到的事物和景象,并且在兴趣的指引下抒发内心实感。
4.借助绘本等
绘本作为儿童的“人生第一本书”,被公认为儿童早期教育的最佳读物,是最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我们可以借助绘本简洁精炼的语言、美轮美奂的插图和浅显易懂的故事给予孩子语言的涵养、审美的熏陶、生活的启迪和情感的滋养,从而挖掘孩子心灵深处最柔软、最直接的趣感,让孩子永远拥有和保持那份纯趣。
(二)习作阶段
1.日记
日记的内容,来源于我们对生活的观察,因此可以记事,可以写人,可以状物,可以写景,也可以记述活动。凡是自己在一天中做过的,或看到的,或听到的,或想到的,都可以是日记的内容。日记,其实就是记录你一天的所见所闻所感,再加以逻辑上和结构上的处理。
2.周记
周记没有什么特殊规定的格式,跟我们平时说话写文章一样,要求就是条理清楚地说清一件事、一个想法。写作范围可以包括读后感,小事,节日,见闻,趣事,数学周记……学生每周把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经历的东西记下来,形成的文字片段或一篇文章。周记助力学生表达正经历的、正思考的事,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有帮助的,告诉学生不要当作负担,也不要觉得有任何压力。因为是真的,记录和吐露心声即可。
二、小学童趣作文教育激励策略
1.赋分激励
在建立合作深度学习小组时,我们要在小组内按成绩、学习能力和非智力因素等,特别是根据作文能力给每个成员排好序号的基础上,让每个组的每个学生公平竞争,赋分时可以同等赋分,也可以按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力和非智力因素、作文能力的高低由低到高赋分,而且赋分极差也须灵活。这样的好处是能调动班级内各个层次,尤其是优生和待优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团结互助的小组合作深度学习机制,利于班级整体尤其是作文特优生的提高。
2.运用语言的多样性进行激励
语言是人类敞开心扉的交流形式,是搭架心灵的桥梁,是情感交集的抒发模式,是释放悲喜的表达方式。如何淋漓尽致、唯美完善地运用语言这门深奥的哲学,是一种深内涵、高层次的学问。常言道:“良言一语暖三冬,恶语伤人六月雪。”这句很朴实的俗语却很经典地再现了语言的魅力。一个正直善良、优秀的教师,就会用最温馨暖爱的语言去抚慰处在“寒冬”里的学生。一个心存感激的学生,就一定会珍惜每一个送他每句祝福给他鼓励的教师。教师的评价语言不可过于程式化,要不断创新自己的评价语,不能总是“好”、“真棒”、“不错”之类的,更不要有习惯性的语尾、“口头禅”。我们要在“精心的时刻”,有针对性地运用鼓励、肯定、仁慈、谦和的言辞。
3.调动体态语言进行激励
体态语言,是指通过头、眼、颈、手、肘、臂、身、胯、足等人体部位的协调活动来传达人物的思想,形象地借以表情达意的一种沟通方式。无声的体态语言,有时能起到口头语言达不到的效果。教师要善于运用自己比较丰富、准确、得体的体态语言来进行奖励激励。如主动与学生握手、拥抱,还可以拍拍学生的肩膀,摸摸学生的头,竖大拇指,鼓掌等,这些亲切、鼓励、赏识性的举动能给学生的身心带来愉悦的学习动力。此外,我们还需要常给学生信任的目光和亲切的眼神,因为教师灿烂的笑容、赞许的目光是开在学生心中永不凋谢的鲜花。
4.依据学生的兴趣进行激励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也证明,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因此,我们一定要在“了解”学生、“知”学生,尽可能“懂”学生的基础上给学生需要的、感兴趣的“奖励”。我们可以根据作文的难易度、数量采取欲擒故纵式的奖励,可以奖励看一场电影,可以奖励学生感兴趣的食物,还可以奖励学生担任一周或更长时间的“科代表”、“国旗下演讲选手”、“新闻发言人”、“教师小助手”、“小老师”等,还可以奖励学生组织、策划某次活动,担任主持人等。
5.成立“童年写趣”文学社
以班、校为单位创办文学社,每月出版“习作月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投稿。通过文章的发表让“小作者”自身的价值得到肯定,这样会大大激发写作兴趣,同时此举不仅萌发了小作者的写作欲望,也激励了其他同学的写作兴趣,让学生的写作变被动为主动,可以收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6.举行童趣作文比赛及作品展
定期举办童趣作文比赛,每学期对优秀作文进行收集、整理并编订成册,以供全校师生学习、阅读和借鉴,学生在这种比赛、展示活动中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鼓励,有助于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激发学生对于作文写作的无限乐趣,当学生将写作当作一种愉快的劳动和富有荣誉感的任务时,写作水平自然会更上一个台阶。
古今中外,许多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陶行知认为,学生有了兴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分。杜威也曾说,“兴趣是生长中能力的信号和象征……经常细心的观察儿童的兴趣,对于教育者是最重要的。”
当然,法无定法。在小学童趣作文教育实践的道路上,因一直有从不言弃的决心和用心,我们会一起一如既往地继续笃行不怠。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情趣现状;分段;激励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指出:“创设学习情境,教师应利用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语文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等相关经验,增强在各种场合学习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建设开放的语文学习空间,激发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在多样的日常生活场景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课标同时也指出小学生写作与学生自己的真实生活与兴趣有极大的关系,明确提出“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只有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学生才会“乐于”写作;写作的内容可以是自己觉得有趣的,指出“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然而,一线小学作文教学却常常缺乏儿童情趣:一是教师以成人化视角实施小学作文教学,忽视了小学生独有的认知规律和心理规律,没有遵循教育规律,导致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单一,不利于儿童写作兴趣的培养;二是作文教学模式化,主要表现在写作内容模式化、写作手法模式化、思维方式模式化,这样的模式化作文教育,与儿童的真实生活相去甚远,阻碍了学生写作的兴趣。
笔者组织小学语文一线教师团队开展了童趣作文教育实践研究,将“儿童本位”作为其核心理念,重视儿童的生活、儿童的经验、儿童的情感,试图对作文教学的成人化、模式化问题作出修正,使儿童作文从成人、他人身上回归儿童本身,并根据教育规律、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趋势展开作文教学,引导学生以童心体验,感悟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用童言表达喜好,抒发内心的情趣感受;抒发个性特点,再现童趣生活,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教师的作文教育能力。
一、小学童趣作文教育分段实践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设计思路中提到,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第一学段为“写话”,第二、第三学段为“习作”)、“梳理与探究”四个方面提出要求。我们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设计相应的写话、习作指导方法,使得小学作文教育更有针对性和适应性。
(一)写话阶段
1.画画写写
儿童对绘画有着天然的兴趣,他们在涂鸦中展现自己一颗颗有趣而又灿烂的童心,美轮美奂;他们将在图画中为自己插上想象的翅膀,遨游天际;他们在线条和色彩中打造自己心中的世界,执着努力;他们用鲜活而又富有个性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真实自然。绘画可以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创造力、语言能力。同时,让学生把看到的、想到的画下来,并在画旁附上文字说明,无需任何关于格式和字数的要求,只要他们乐意画、愿意写即可,因为这只是儿童思想启蒙的第一步,不设限才有可能到达极限。
2.做做写写
好动是儿童的天性,而动手是开发智力、灵活大脑的最佳途径之一。大多数低学段的孩子通常对于玩具、积木爱不释手,哪怕是一块橡皮、一张废纸都会玩弄半天,乐在其中。因此,在此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应引导学生细观察、勤体验,心里怎么想,手上怎么做,笔下就怎么写,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丰富生活、增长见识,写出自身感受到的趣味。
3.看看写写
这里的“看”既可以是课内的观察——看图写话,也可以是课外的观察——欣赏自然。但是,无论是哪种“看”,都会令学生产生好奇、惊讶、兴奋的情绪体验,这些积极的情绪会使得学生们乐于表达所看到的事物和景象,并且在兴趣的指引下抒发内心实感。
4.借助绘本等
绘本作为儿童的“人生第一本书”,被公认为儿童早期教育的最佳读物,是最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我们可以借助绘本简洁精炼的语言、美轮美奂的插图和浅显易懂的故事给予孩子语言的涵养、审美的熏陶、生活的启迪和情感的滋养,从而挖掘孩子心灵深处最柔软、最直接的趣感,让孩子永远拥有和保持那份纯趣。
(二)习作阶段
1.日记
日记的内容,来源于我们对生活的观察,因此可以记事,可以写人,可以状物,可以写景,也可以记述活动。凡是自己在一天中做过的,或看到的,或听到的,或想到的,都可以是日记的内容。日记,其实就是记录你一天的所见所闻所感,再加以逻辑上和结构上的处理。
2.周记
周记没有什么特殊规定的格式,跟我们平时说话写文章一样,要求就是条理清楚地说清一件事、一个想法。写作范围可以包括读后感,小事,节日,见闻,趣事,数学周记……学生每周把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经历的东西记下来,形成的文字片段或一篇文章。周记助力学生表达正经历的、正思考的事,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有帮助的,告诉学生不要当作负担,也不要觉得有任何压力。因为是真的,记录和吐露心声即可。
二、小学童趣作文教育激励策略
1.赋分激励
在建立合作深度学习小组时,我们要在小组内按成绩、学习能力和非智力因素等,特别是根据作文能力给每个成员排好序号的基础上,让每个组的每个学生公平竞争,赋分时可以同等赋分,也可以按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力和非智力因素、作文能力的高低由低到高赋分,而且赋分极差也须灵活。这样的好处是能调动班级内各个层次,尤其是优生和待优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团结互助的小组合作深度学习机制,利于班级整体尤其是作文特优生的提高。
2.运用语言的多样性进行激励
语言是人类敞开心扉的交流形式,是搭架心灵的桥梁,是情感交集的抒发模式,是释放悲喜的表达方式。如何淋漓尽致、唯美完善地运用语言这门深奥的哲学,是一种深内涵、高层次的学问。常言道:“良言一语暖三冬,恶语伤人六月雪。”这句很朴实的俗语却很经典地再现了语言的魅力。一个正直善良、优秀的教师,就会用最温馨暖爱的语言去抚慰处在“寒冬”里的学生。一个心存感激的学生,就一定会珍惜每一个送他每句祝福给他鼓励的教师。教师的评价语言不可过于程式化,要不断创新自己的评价语,不能总是“好”、“真棒”、“不错”之类的,更不要有习惯性的语尾、“口头禅”。我们要在“精心的时刻”,有针对性地运用鼓励、肯定、仁慈、谦和的言辞。
3.调动体态语言进行激励
体态语言,是指通过头、眼、颈、手、肘、臂、身、胯、足等人体部位的协调活动来传达人物的思想,形象地借以表情达意的一种沟通方式。无声的体态语言,有时能起到口头语言达不到的效果。教师要善于运用自己比较丰富、准确、得体的体态语言来进行奖励激励。如主动与学生握手、拥抱,还可以拍拍学生的肩膀,摸摸学生的头,竖大拇指,鼓掌等,这些亲切、鼓励、赏识性的举动能给学生的身心带来愉悦的学习动力。此外,我们还需要常给学生信任的目光和亲切的眼神,因为教师灿烂的笑容、赞许的目光是开在学生心中永不凋谢的鲜花。
4.依据学生的兴趣进行激励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也证明,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因此,我们一定要在“了解”学生、“知”学生,尽可能“懂”学生的基础上给学生需要的、感兴趣的“奖励”。我们可以根据作文的难易度、数量采取欲擒故纵式的奖励,可以奖励看一场电影,可以奖励学生感兴趣的食物,还可以奖励学生担任一周或更长时间的“科代表”、“国旗下演讲选手”、“新闻发言人”、“教师小助手”、“小老师”等,还可以奖励学生组织、策划某次活动,担任主持人等。
5.成立“童年写趣”文学社
以班、校为单位创办文学社,每月出版“习作月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投稿。通过文章的发表让“小作者”自身的价值得到肯定,这样会大大激发写作兴趣,同时此举不仅萌发了小作者的写作欲望,也激励了其他同学的写作兴趣,让学生的写作变被动为主动,可以收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6.举行童趣作文比赛及作品展
定期举办童趣作文比赛,每学期对优秀作文进行收集、整理并编订成册,以供全校师生学习、阅读和借鉴,学生在这种比赛、展示活动中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鼓励,有助于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激发学生对于作文写作的无限乐趣,当学生将写作当作一种愉快的劳动和富有荣誉感的任务时,写作水平自然会更上一个台阶。
古今中外,许多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陶行知认为,学生有了兴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分。杜威也曾说,“兴趣是生长中能力的信号和象征……经常细心的观察儿童的兴趣,对于教育者是最重要的。”
当然,法无定法。在小学童趣作文教育实践的道路上,因一直有从不言弃的决心和用心,我们会一起一如既往地继续笃行不怠。